演讲大全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精选10篇)

作者:文琼   发表于:
浏览:20次    字数:1215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范文(精选10篇)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这个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家是个人民警察家庭,父母平时很有时间观念,为人处事诚实守信,我自小耳濡目染也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作风,因此我们家的家风是诚实守信。

“那就这样决定喽”“周末上午十点不见不散”我与同学约好周末去郊外春游。周末早上我早早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但距约定的时间尚早,于是乎我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消磨时光,很是惬意,看着看着我渐渐入了迷,身为警察的爸爸三番五次提醒我:“别看了,一会儿还要和同学出去玩”,“时间马上到了!”……

我嘴里嚼着零食含混不清的说:“我马上就去”。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可我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电视机,被电视剧的精彩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心里很是矛盾,很是不想去……

爸爸面露愠色,一把夺过电视机遥控器,啪的一声将电视机关了,语重心长地说道,“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你和同学约好了就不能爽约,你这样不守信怎么行?”“这……”我有些为难,电视剧正播放到精彩部分,可是同学又在那边等着……

考虑了良久,我毅然决定,还是听爸爸的话,我不能够爽约,明明是我与人家约好的,到时候却不去,这不是欺骗人家嘛!

爸爸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是他的作风,也传承给了我,现在也是我的作风,渐渐地形成了一股家风——诚实守信。

哦,家风助我成长,让我成为了一名诚实守信的人。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2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长辈;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父亲母亲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父亲母亲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现在的我。

父亲母亲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教育着我要尊敬长辈。从我记事起,逢年过节,父亲母亲总是会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去自己的关怀,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无不体现我家尊敬长辈的家训。当然,父亲母亲对我的教育也不只是在这,只要晚上得空,父亲母亲总会带着我去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聊聊家常。在父亲母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这一好习惯。成家后,无论工作多忙,我会确保每个周末都回家看看父亲母亲,与爷爷奶奶唠唠嗑,和外公外婆谈谈心。我想,我也在传承着我们家的家风。

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父亲母亲经常要求我做到的。不论是乡下的家,还是镇上的家,我们家总是能与周围的邻居和睦相处。母亲总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闹僵。母亲的这些话语我也时时记在心里。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与同事和谐共处,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也相信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家风家训的传承者。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小时候,爷爷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诚实。

有一次,我和爷爷去卖菜,看见路边掉着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我兴高采烈的跑过去捡了起来。这时,前面有一个人一边走着一边哭着。爷爷对我说:“兴许这钱是他丢的吧?”爷爷拉着我急忙走过去,爷爷问:“小姑娘,你找什么东西?”那个小姑娘哭着说:“我给妈妈买药,没想到把那一百元钱丢了。”爷爷就让我把那张钱拿出来,可是我却偏说没捡到,爷爷狠狠瞪了我一眼,然后从自己身上拿出一百元给了那个小姑娘。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不理爷爷。爷爷看穿了我的心思,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钱虽然宝贵,可是不属于我们的钱,我们绝不应该要,何况这是人家的买药钱呢?做人一定要诚实。”

和爷爷一样,奶奶一直教育我要勤奋。

奶奶每天在上都起得很早,然后为我们准备早餐。待我们都走后,奶奶又开始扫地、洗衣服、擦桌子……奶奶就像一个皮球每天的转呀转呀。在奶奶的影响下,我们家的每个人都很勤奋。

记忆最深的一次,老师布置了两项作业,一项常规作业,一项是写一篇作文。由于我平时善于积累好词,所以这次作文我得了很高分。这就是勤奋的结果。

记得奶奶经常对我说:“不要怕吃苦,因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直到初中,我仍记着这句蕴含深刻哲理的话。

我一直在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出色的传承优良家风家规和家训,那么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就会逐渐消褪,正能量就会得以传递,那咱们的社会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幸福美满,国家将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沙沙,沙沙”,钢笔在纸上正不停的摩擦。是谁在写字呢?大半夜的在干啥?我模模糊糊看见妈妈在那正看书学习。我很惊讶!妈妈爱学习的作风一直没降哇!

我的妈妈从小就爱学习,后因家庭困难而退学,现在她经常看电视,希望从电视上多认识一些字。比如说有时电视上播出《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妈妈总是聚精会神的观看。有时竟拉着我一块看,她希望我也从中获得一些知识。

在我的家,学习之风蔚然成风。

爸爸也是个爱学习的人,有时在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爸爸会拿来字典查看。爸爸同时也不想让我们知道,似乎他怕我们嘲笑他没学问,当然这也只是属于我的猜想。

我们全家就数姐姐识字最多,她十分爱学习,经常把字典拿来翻看,遇到了难一点的字,她不会放过,一定会把拉路虎打败。平时在家她会看一些古典名著,她看过一遍会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作为写作的参考。对于姐姐的种种表现我真是佩服不已。

我在家当然也毫不逊色,每逢节假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请教姐姐。这样一个个拦路虎都被我打跑啦。有时我还会让姐姐提问我,回答错了我就会得到惩罚。我记得有次姐姐提问我,我一题也没有回答出来,姐姐的脸色就像晴转阴的天空一样。当时姐姐就把我狠狠训斥了一通,我虽然很伤心,但我会把它化为动力。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学习之风在俺家中盛行,“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我的座右铭,它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给我以力量。

传承优良家风影响着家中的每一个人,学习之风是我们家的榜样,希望学习之风常驻我家,让学习之风伴我成长。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5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家风是一座航向标,在我人生的海洋里,时刻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家风更像一面镜子,时刻发现我心灵上的弊端。

好的家风就好比优良的种子,良种出好苗,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人走得更远。我的家风就是事无大小,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我的奶奶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比如奶奶拖地,虽然动作缓慢,但地拖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如果发现有不干净的地方,奶奶就会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在奶奶的影响下,我的爸爸也凡事都一丝不苟。

记得有一天晚上,妈妈做好晚饭,我和妈妈在饭桌旁等爸爸下班回来吃饭,等了好长时间爸爸还没回来,妈妈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说等手头工作做完就回家吃饭,可是我和妈妈左等右等,等了好长时间,饭菜都凉了,爸爸还没回来,妈妈就让我一个人先吃饭,妈妈继续等爸爸,直到我做完作业上床睡觉时,爸爸还没有回来。

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爸爸是因为要连续做完单位交给的一件工作,才不能回家的。这就是我的爸爸,做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也就从那时起,爸爸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深刻得埋在了我的心中。

在爸爸的影响下,我也变得做事一丝不苟。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整理笔记的作业,别人很快就整理完了,而我除了按照老师的提纲之外,又翻阅好多资料,延伸整理,费了我好多时间完成了这项作业。最终被老师当众表扬。这就是我一丝不苟的战果。

家风伴我成长,凡事都要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就会赢得自己想要的回报,我要时刻把我的家风铭刻在心,并传承和发扬下去。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6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父亲为我们家暂定了家风的内容。父亲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家的家风内容会增加。目前有两件事,一是诚实,二是做时间的主人。

诚,子曰:“人不信,不知能为。大车没有脚镣,小车没有脚镣。为什么能做到?”人没有信用能干什么?就像没有栏杆的大车,没有栏杆的大车,怎么会开?没毛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诚信,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算幸运成功,也没有办法长久。最近有个很热的消息。一个电信骗子骗走了贫困女大学生的全部学费,导致大学生突发心脏骤停不幸身亡,骗子很快从网上掉了下来。这个骗子没有诚信,只要能骗到钱。别人的钱用来干嘛跟他没关系,他肯定不会善终。可见,诚实是一个人的基础。如果不谈信用,就算是高官贵人也是不成功的人。

时间大师。成功为时间的主人,努力的节约一分一秒。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爸爸就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为了给我树立榜样,一直在坚持在写工作时间计划表,计划表让他的工作井井有条。我也学着写了起来,有了计划表让我在这个暑期里的时间大大的利用了起来,按照计划表的要求,一项项的任务随着时间的过去全部完成了,而且还富余了好多的时间,这是在没有计划表时不可想象的。做好时间计划表,让我能更好的安排学习和生活,确确实实从中感受到了好处,我将会成为时间的主人。

这就是我们家目前家风的内容,先做好这些,还会有更好的优良品质和好习惯增加进来的。努力做好自己,传承好品质。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7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风气和家训,这对每个人都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影响。它就像春雨润物一样,影响着人们。

说到家风,我认为它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行为。待人热情开朗,做事执着,不食言,遇到困难不退缩,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家风。一个家庭的繁荣不是取决于一时的财富,也不是取决于财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家庭的好坏,一个好的家庭应该知道努力工作是人生的首要目标。

好家风可以使一个孩子能够成长得很好,而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好家庭中。

在家里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但他们从不互相责备,责骂,在我面前表现出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

在家里,妈妈会经常唠叨:在学校里如何尊重老师和同学,更会说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会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与其说是生养我的母亲,倒不如说她是我生命中第一位良师益友。

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的家庭座右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所有残障人士;勤俭节约,知道如何持家;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家训,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把它们作为家庭的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记住中国5000年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我将努力做到这一点,同时也影响到周围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功人士都必须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好的好的家风和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建设,只有接受严格的家风和家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非常感谢。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8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往今来,有无数思想家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探讨、研究家庭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大量社会问题,而其中有不少都是由家庭问题引发的。因此,重视家庭问题、研究家庭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家训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70种说法,然而其中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还是 “家训”。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出现,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也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综合起来,它有这么几项基本功能——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并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从司马父子到王氏兄弟

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这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古代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因此,关于孝道的教育,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关于孝道,无论是思想家、帝王、官员以及民间的士绅读书人家庭,在他们的家训实践和家训著作中都有大量体现。

在古代帝王的家训中,对孝道很重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儿子要求严格,尤其重视儿子的慈孝。他曾发表《诸儿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

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对家教一贯重视,后来雍正特将其父在世时对诸皇子的训诫编为《庭训格言》。全书共246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等内容。该书有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 ”该书又提出,“《孝经》一书,曲尽人子事亲之道,为万世人伦之极,诚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推原孔子所以作经之意,盖深望夫后之儒者身体力行,以助宣教化而敦厚风俗。其旨甚远,其功甚宏,学者自当留心诵习,服膺弗失可也。”通过《庭训格言》可以看出,康熙认为“真孝”和行孝道不能停留在书本经义上,而是要“身体力行”、“服膺弗失”。这两点至今仍对孝道文化的传播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是非汉族统治中国,再加之有文字狱等统治手段,在历史的评价上,存在一些非议。但如果用历史的、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三位皇帝并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差,他们开创并形成的康雍乾盛世对中国社会的促进和发展也是不可否认的。其中,康熙、雍正等对皇族家训的重视、对子女行孝尽孝的严格教育和要求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在古代的名臣将相中,有两个家庭的家训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范后世的。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览兄弟。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他在西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一个男子,身受腐刑,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因此,司马迁几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终还是含垢忍辱地活了下来。为什么?据《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认为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这里所说的司马迁的“私心”,正是他遗憾于自己一个最大的心愿尚未完成,那就是父亲司马谈留给他的遗训——必须完成《太史公书》。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记录了他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训的过程,“太史公(司马谈)执迁(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司马谈在给儿子司马迁的遗训中,对孝道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一遗训,对司马迁的日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祥和王览,是同父异母兄弟。王祥 (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字休徵。汉末,他隐居庐江(治所在今安徽舒城)20余年;后任温县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至晋代魏,官至太保。就是这样一个大官,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孝子。 “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故事说的就是他。王览(公元206—278年),字玄通。《晋书·王祥传》称他“孝友恭恪,名亚于祥”。他对父母笃孝,对兄长恭敬,名声仅次于王祥。最难得的是,他自小就不忍心看到母亲虐待兄长,经常在母亲朱氏责骂加害兄长王祥时挺身而出护着兄长。王览出仕以后,先后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西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表彰王览曰:“览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 ”

王祥在孝道方面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对子女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身染重病,乃“著遗令训子孙”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悌、让,这就是中国古代家训中著名的“五德”。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王祥家训中的“五德”,尤其“扬名显亲,德之至也”这一训令,显然是继承了汉代司马谈“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至东晋南朝,琅琊王氏成为江南第一著名士族,涌现出很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诸如东晋名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王氏家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世系绵长,和王祥兄弟以孝悌为本,又以信、德、孝、悌、让“五德”戒子是分不开的。

辩证看待中国孝道文化

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 “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孝道文化是中国家训文化的一大亮点,它对于子女的教育、成才,对于家庭成员互尊互爱、和睦,对于优良门风的确立、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它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有哪些体现呢?

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复考证,基本确立为孔子的嫡孙孔?所撰。孔?虽然受教于曾参,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说不受到祖父孔子、父亲孔鲤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与影响。

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成熟时期。其标志就是出现了由颜之推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训著作 《颜氏家训》。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宋元明清,家训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司马光的 《家范》、南宋袁采的 《袁氏世范》等。这些专门的、成本的家训,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总体而言,孝道都在这些家训著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颜之推在 《颜氏家训·教子》中说: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 “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司马光在 《家范》中则说,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 (指婆婆)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袁采在 《袁氏世范·睦亲》中提出,“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又说,“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在以上这些关于 “孝道”的论述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中国 “孝道”大都强调了父子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盖因有此双向互动,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这里面讲究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强调父母长辈在孝道文化中必须以身作则,按父母的角色规范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树立榜样,如前文所引 《颜氏家训》中的 “父母威严而有慈”所示,这句话将 “威严”与 “有慈”并立。换言之,其所讲的父母对孩子的威严和慈爱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一体的。这样的家训,这样的孝道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提倡的。

无可否认,在中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在民间,都出现过提倡孝道过头、使孝道文化呈现出其消极一面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孝道文化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对孝道文化的倡导有时会过头一样,我们对孝道文化的几次猛烈批判也早已被历史证明是过头了。过头到现在我们要 “挽狂澜于既倒”,重建孝道文化在今日几乎已成相当艰难之事。如今,在父母膝下尽孝几成渴盼而不可及之事,以至于 “常回家看看”到了要入法的地步。而用法律来约束本应归于伦理道德范畴的孝道究竟是否合适,是值得讨论的。

《诗经·大雅·既醉》有言,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是一句将孝子和家族的幸福美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祝愿之辞。但这只是一句祝愿吗?历史已一次又一次证明,在中国,孝道文化是检验和测量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孝悌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基础。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家庭和社会对孝道文化的提倡就不该须臾离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在要不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还在衡量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里,究竟是积极因素多一点,还是消极因素多一点。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在提倡和践行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再出现反复和折腾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果真如此,实属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从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式微以及当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家庭伦理困境,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家训文化对家庭建设是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的。中国家训文化的起源虽然很古老,但中国家训这一形式及其所能承载、体现的功能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它对我们今天的家庭建设依然可以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与时俱进地介绍并继承中国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该是新时期家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9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风家训——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家风家训,是中华人民的传统,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让我来告诉你!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风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要讲究礼貌。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家风家训,就是要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做人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千万不能投机取巧钻空子,不能贪小便宜,那样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迟早是要吃大亏的。妈妈还经常给我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以及报纸上登载的新闻,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脚踏实地对我的成长和我的未来是多么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在学习上认认真真,做人和对待身边的人老老实实。我要像妈妈期望的那样,做人就要做个认真踏实的老实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锋那样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码也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诚实认真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风家训,并且把我家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且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充满正能量!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传承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演讲稿篇10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家庭的作用、组成、教育、风气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家庭这个小集体具有的亲情联系和生养、教育子女的功能,却始终没有变化。也正因如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就不会对子女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就不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就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稳定。

良好的家风,源于良好的家训。我国古代家训源远流长,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安身立命、接人待物、齐家守业以及治国平天下等方方面面。这些优秀的、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精神遗产,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取向、人文关怀。

而在今天 ,有些家训对我们现代的教育教育也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如仕宦家庭道德教育的成熟代表作《颜氏家训》;帝王家庭道德教育的系统著作唐太宗的《帝范》;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诫子书》,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扫即早起和扫除,考指祭祀,宝即睦邻友好,书即读书明理,蔬、鱼、猪即种菜、养鱼、养猪。曾国藩以此为教训教育内容之一,教育曾氏家族子弟,并希望后辈薪火沿承。

但是现在有些家庭教育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学习成绩第一”,给孩子不厌其烦的报各种补习班,假期的孩子不是在游乐场,而是在补习功课的培训机构;“谨慎对待陌生人”,陌生人成了一个孩子甚至成年人记忆深处的一个词汇,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摔倒在地上时,扶还是不扶竟然由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少走弯路,走捷径”,我们看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的“育儿经”,据他儿子记忆: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每次在路上我爸都会教导我,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这样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让他找到了一条最便捷的成功之路,这就是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手中的权力攫取金钱。而最终,父子二人皆锒铛入狱。没有良好的家训,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没有个人的幸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一个家庭应该要有它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会内化为内化为一种实际行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演讲大全

    查看更多演讲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