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讲话

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思想宣传五篇

作者:伯超   发表于:
浏览:47次    字数:1271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思想宣传五篇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出版是为文艺、社科研究工作服务的行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出版界也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将其作为出版发展方向的根本遵循,贯彻到工作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图书是时代风貌、科学成果的集中反映形式,于宏观上是“经国之大业”,于微观上是精神食粮,好的图书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可以改变一个读者的人生轨迹。中华民族的思想风骨遗世独立,文化遗存浩如烟海,历经数千年太平和战乱的洗礼依然灿烂光华,文化、历史未曾间断,正因为我们的文字、语法一直未有大的变化,印刷术的独步天下使得我国古代出版业繁荣兴盛,无数的学者甚至目不识丁的百姓对于书籍也有一种天然的爱护和对知识的敬仰。所以,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欣赏古人文章的华彩,感受他们思想的律动。出版工作者必须站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凝聚人心向上、引领时代风气的时代和历史高度认识出版工作的神圣性、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化工作者。

  我们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特殊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日新月异,全国人民都凝神聚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记录、反映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出版工作者应该立足中国当代现实,把握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心声,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担当起记录时代进步与发展,描绘时代蓝图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的创作精髓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出版界也要出版真正反映群众心声、表现真善美的作品,如此才能受到读者的青睐,才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反映我国时代新面貌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如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反映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有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反映改革开放的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反映新旧社会天翻地覆变化的有老舍的《龙须沟》。新时代以来,高速铁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港珠澳大桥、探月工程、深海探潜、荒漠治理、防沙育林、南水北调、“一带一路”……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大项目都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率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勇攀科技高峰的科研人员、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的工作者……这些个体人物为国为民努力奋斗的经历同样值得我们细致描摹。

  策划好作品、构思好选题,要有真情实感,深入人民中间。为此,出版社一是在有好的投稿时,要能慧眼识珠,起英雄于陇亩;二是不能只坐等好作品上门,更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出版从业者要深入民间、深入第一线、深入改革创新大潮中、深入轰轰烈烈的建设过程中,如此才能策划出双效益结合的选题。创作者亦应如此。在古代,《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可能的方式就是官方派人分别去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采集并后期加以润色,这可能是最早的采风。王勃在为滕王阁重修而举行的文人雅会上,在洪州都督阎伯屿的假意邀请之下,当仁不让地挥毫写就《滕王阁序》,辞彩飞扬、技惊四座、宾主尽欢。虽是现场写作,但王勃以其天纵英才写成了这篇名传千古的美文。在当代,陈忠实先生花了两年时间深入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搜集资料、调查走访,又花了四年时间在老家灞桥区西蒋村闭门写作,终于创作出一部反映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与白、鹿两个家族命运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能否创作出好作品,一是与主观上是否具有才华有关,二是与客观上的功夫有无下到有关。下功夫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受得住漫漫长夜的孤寂与凄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汲汲于功名地位和快速的经济回报。

  好的作品要以高尚的情操引领人。“三不朽”以立德为先,《世说新语》亦将“德行”列为第一,于是有信笔直书的史官、犯颜直谏的诤臣、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风物长宜放眼望”,好的作品必须是道德的高标,出版社是国家的宣传部门之一,承担着以好的作品感染人、教育人的使命,要剔除那些局限于自我小天地无病呻吟、品格不高的作品,专心致力于出版展现家国情怀、志存高远,有内涵、有高度、有价值,能够陶冶情操、丰润心智、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优秀图书,致力于出版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解析社会主义理论内在逻辑与制度优势的经典力作。出版从业者要坚守职业道德与操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多在策划好选题、保证图书质量上下苦功,做到爱岗敬岗、勤业精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二

  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福祉的康庄大道,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系统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要求、现实任务与基本遵循,特别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对于这篇重要文章的思想内涵和科学论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必须躬身落实、自觉践行。

  道路是“第一位问题”,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道路本指人行走的路线、人到达目的地的途径,引申意义是为人处世的遵循或事物发展的路径。由具体到抽象,直至用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怎样发展,用于执政党怎样引领国家民族发展,“道路”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意蕴。我们所说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的“道路”,已经不是具象化的路径与方位,而是指向高度抽象、高度凝练的制度与体制;已经不是可触可见的走向与目标,而是指称具有总括性、全局性的战略追求与未来愿景。这样的“道路”,从其根本要义来看,主要是指社会制度、国家体制与政治架构,以及战略规划、发展路径与实践方式。

  把道路定位为“第一位问题”,揭示了道路的根本性与重大性,强调了道路重要性的不可比拟和无可替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怎样发展,一个执政党怎样带领民族、国家发展进步,归根结底在于道路的选择与确立、在于道路的开拓与创新。走什么样的路,成为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成为关系长远、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成为民族、国家、政党能不能成功、有没有前途的关键所在。历史事实表明,我们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亿万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与党的事业息息相关,党的事业以正确道路为基础、作保障,正确道路为党的事业把方向、壮力量。对于道路这个“第一位问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任何时候都要下气力切实解决好。

  中国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弥足珍贵须倍加珍惜

  由改革开放肇始,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能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福祉的康庄大道,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浸润着民族的苦难,充盈着国家的梦想;联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贯通着中国人民的追求与未来。

  正确道路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艰苦卓绝探索、付出惨痛教训和高昂代价得来的。它凝结着五千多年的文明传承,承载着亿万民众的精神追求,寄托着执政党的初心与使命,支撑着当代中国跋涉前行,可谓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一要科学认识,充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性、必然性,充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及其辩证统一;二要保持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三要坚定维护,自觉抵制一切怀疑否定对抗言行,敢于同歪曲历史、诋毁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四要积极践行,主动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之中,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道路既坚守更创造,内涵丰富且形态完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守又创造,在坚守中注重创造、在创造中不忘坚守,实现了坚守与创造、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它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坚守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在根本性质和立场上不游移、不含糊、不摇摆;另一方面,它立足当代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期盼,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提炼和升华实践经验。这样一来,中国道路的稳定性质与丰富内容就能够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相得益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既回答了这条道路是什么、包括什么,又勾画出这条道路的实质、结构、内在关联与相互作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完备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与完备形态,昭示出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昭示出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这主要包括: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为基础,以党的基本路线这条“生命线”“幸福线”为遵循,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总体布局,以人民为中心,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方向。

  中国道路具有鲜明特色,构成一系列制度优势

  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础,党的基本路线这一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是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路径;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始终秉持的宗旨理念、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中国道路实践效能显著,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与制度优势,凝结为显著的实践效能。一是制定合乎实际的追求目标: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锁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目标如一、坚定不移。二是构架清晰可行的发展战略:由“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实践举措紧扣国情民意。三是配套完整齐备的政策体系: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为重点,制定各领域的方针政策与策略措施,在互为促进中同向发力。四是形成严密有序的组织架构:全社会架设起协调一致、运转顺畅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层面、各领域积极作用,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整体效能。五是凝聚合力共为的党心民心:全党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统一意志,全民拧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中国力量,海内外华夏子孙一起砥砺前行。六是增强迅即有效的动员能力: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优良传统,以强大动员能力有效调动资源,形成全国全社会一盘棋,万众一心应对艰难险阻、共创美好未来。

  这样的实践效能,促成当代中国愈来愈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自改革开放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仅赢得了40多年持续发展,更预示着我们党的事业蒸蒸日上,预示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中国道路不仅成功了,而且会越走越宽广。

  中国道路独树一帜,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中国道路的成功,在于它真正依靠自己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更成功的现代化道路,进一步揭示了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是人间正道;在于它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由此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在于它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上为发展中国家指出了奋斗方向,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拓展出新路径,为各国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多了起来,中国道路已经产生并将进一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道路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国做负责任大国,勇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头,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大平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良好国际发展环境和国际新秩序,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机遇”“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以其创新性内容和强大正能量,彰显出自身的世界意义,正引领当今世界走向未来。

  【思想宣传范文】三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崇尚读书,把读书学习作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之本。历代士大夫更是将读书学习作为从政之始、为政之基。《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第一篇是《劝学篇》,第一句话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还积累了许多倡导读书的格言,留下很多苦读成功的感人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这些都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我们党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好读书的优良传统,十分强调通过读书学习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领导干部修养。在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始终率先垂范、带头读书、提倡读书。毛泽东要求“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以成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读书学习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增强学习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养、做好工作更为重要。”他不但要求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而且自己勤读不辍、手不释卷,把读书变成了生活方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专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三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这对每一个个体的学习都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要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否则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各方面工作。

  在信息时代,选择读什么、学什么至关重要。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于个性最适合、于成长最有益、于工作最管用的书来读。对党员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以此培养发自内心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执着,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获得干事创业的“金钥匙”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成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真谛要义、思想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等,都应该成为党员干部的案头书。随时读一读,都会开卷有益。最近出版的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我们要用好这套辅导读物,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

  读书学习要有大格局、大境界。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说过,治学有三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近平总书记借用这三句话巧妙阐述了读书学习应该有的三重境界:读书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寂寞;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最终领悟真谛。

  要把读书学习的落脚点放在推动事业发展上。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党员干部要通过加强读书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思想宣传范文】四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驻北平,毛泽东同志形象而深刻地喻此为“进京赶考”。他指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命题提出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那么,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赶考”的进程中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从而能答好答卷实现长期执政呢?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存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能否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7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党的历任领导人都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另一方面,我们党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70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这为我们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踏上长期执政的新征程,我们党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继续前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便不可能长期执政。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就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作为长期执政的党,要使执政地位坚如磐石,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我们党能够成功夺取政权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党能够成功实现长期执政的“永恒密码”。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从而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了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固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提出来,为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千秋伟业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国家发展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道路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国情。事实证明,国情不同,道路就会不同,立足本国国情进行自主探索才能找到实现国家发展的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7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党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国家发展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而严峻课题,就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基于我们一直照搬和借鉴的苏联体制弊端已严重暴露,毛泽东同志果断提出“走自己的路”,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更加自主地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也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展现出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并且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坚守正确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无不受到该国政治制度运行的影响。因此,政治制度是否合理和优越,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7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优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框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这一套制度是从中国社会土壤成长起来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70年来,我们党不断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效激发了党、国家和社会的活力,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踏上长期执政的新征程,我们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

  打铁必须自身硬。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点就在于,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追求真理。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7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其“密钥”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确保自身始终过硬。

  早在执掌全国政权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赶考”路上从未懈怠,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着力解决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着力解决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踏上长期执政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始终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直面问题,着力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始终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总之,自“进京赶考”提出至今70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这场考试还远未结束,还在继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使命更为艰巨,需要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坚守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成功之道,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思想宣传范文】五

  空军飞行员刘飞,创造某型系列飞机航时最长、航程最远纪录,参加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夺得“金头盔”;创业者吴俊,深耕物流领域,走在了“互联网 物流”行业的前列;藏族青年小索顿大学毕业后回到雪域高原,以青稞深加工带领乡亲们致富……这些青年成长的事迹充分说明,成功从不偏爱谁,练就真本领、硬功夫,就能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殷切嘱托广大青年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成长没有捷径,唯有在学习与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才能增长本领、增长才干,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我们身处的新时代,是每个人人生出彩的“大舞台”。可以说,时代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为青年实现人生理想、创造美好生活打开了宽广空间。另一方面,如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尤需广大青年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青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就像水稻的生长分由苗而秀、由秀而实等几个阶段,人生的成长也有不同的时期,而青春恰如植物之“秀”——抽穗扬花的阶段,这一阶段能吸收多少养分,也决定着以后所结出的“实”的大小。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自己年轻时在农村插队的经历,激励广大青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他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抓住青春年华,下一番苦功夫,练好“内功”,才能蓄满青春能量,走好人生之路。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想当年,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发的团队,最初只有29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曾回忆,没有知识积累,他们就大海捞针、遍寻线索,甚至靠“解剖”玩具获取信息;担心调整不出一个理想的艇体重心,他们就到设备制造厂去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他们一门心思扑在学习研究核潜艇上,最终让我国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今天,广大青年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也面临更快的知识更新速度、更新的时代课题,理应坚定“读万卷书”的志向,葆有“行万里路”的气魄,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还需保持加速度。增长知识见识,练就过硬本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保持学习的热情,扩大知识的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不断掌握真才实学,我们的青春一定能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1.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五篇

2.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五篇精选

3.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的思想宣传范文五篇

4.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情况五篇

5.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思想宣传精选五篇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致辞讲话

    查看更多致辞讲话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