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范文(10篇)

作者:和杰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945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10篇)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最新观后感怎么写?这是看完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的同学家长们在想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范文(10篇),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1】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

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就学一堂课、就看一本书后就回去激动几天以后就淡忘了,必须持续学习并从小事做起,找到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2】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3】

从今年春节后开始,我们人大机关逐步开展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这一系列的报告和电视专题片,感到自己受到了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憾,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纠正了以前的很多错误认识,也开始学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古代传统和现代生活。

《弟子规》我以前接触到的不多,只是想当然的把它当成是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是以前古代儿童刚开始学习的启蒙读物,但里面提到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太熟悉了,我小的时候,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天天都给我讲,什么王小冰鱼,丁郎刻木、芦花絮衣等,长大上了中学以后,就开始感觉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东西。到今天都这么大的人了,还用再学这个吗?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听了钱文忠教授所讲述的《弟子规》后,才感觉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太少了。

《弟子规》通篇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听起来全部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好象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是古人根据《论语》等儒家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是古时候对孩子从小在学习、生活、待人处事等各方面树立道德规范的典范之作,也可以说是一部教给我们该怎么学习做人道理的纲领著作。现代社会是物欲横流、道德和价值观扭区,人情冷漠,我们把以前的很多很美好的传统道德都给抛弃了,因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有必要。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这种事情我们实在听得太多了,广东小悦悦事件、老太太倒地该不该扶等问题,这种问题都能拿出来讨论,说明现在社会的道德滑坡已经很严重了,象传统文化论坛中陈大惠老师做得是一件春风化雨般很有意义的工作,逐步唤醒人们心中的良知,纠正人们扭区的价值观,大力弘扬和继承传统道德和文化,这在现在确实是很有必要的。看了这一系列片子后,确实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够的。

孝敬父母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是第一位最重要的,以前没看这些片子前确实对这些没做过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因为从小在县城长大,从上学、工作、结婚、有孩子,基本没大受过什么罪,因为有很多事都是父母给包办代替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快乐的大树》,非常感动,感到父母就象是那棵大树,把自己的所有全都给了孩子,还恐怕孩子不快乐。现在才感觉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与父母对孩子的感情相比真是少得太多太多了。前段时间我们买房子,没有两边父母的资助也实在是不敢想,这两天装修,父亲一直说“你们还贷款不容易,过段时间我们再想办法给你们筹集一点。”老人是只要有一点能力,也都会想着孩子,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老人的百分之一也就他们也就使他们满足了。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4】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近代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5】

袖,长歌,善舞。那一抹黛色的身影立于画上,衣袂飘飘。耳边萦绕起那千百年的浅唱低吟。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中的这句似诉似怨,不经意地让我对别样的汉服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愫。

记得一次出门旅游,一座古城里,惊喜于专门租赁汉服提供游客拍照的地方。那精致的花纹,素雅的配色,那长长的衣袍,长长的衣袖,增添几番柔情。或是几处别致的装饰,间或一条腰带,几个小小的头饰,虽无华丽耀眼,但那几朵小花,几只蝴蝶,更给端庄内敛的汉服增添了几分灵动,活泼。赞叹这汉族文化瑰宝——汉服。

不知是不是心里使然,穿上汉服拍照,大家都没有了嘟嘴,卖萌,只是静静的站在那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想象着那时人们的生活,端庄优雅,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汉服的古味古韵。

回家之后,查书知道了汉服分很多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可能正是因为汉服承载了太多中华的传统文化。穿上她,步子不经意间迈小了,说话不经意变低了许多,心里满溢着的是喜爱和自豪。

后来,再翻看这张照片,爸爸妈妈也调笑道,自己调皮的女儿,竟也有了“大家闺秀”风范。那是自然,我出生在汉中,汉家发祥地的女子,理应自带汉家气质啊!

汉中的桥北广场,恰好看到有人在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前拍照。他们穿着汉服,长袖飘飘,宽宽的袖子带出一种别样的风情,长长的衣摆拖之身后,雍容华贵。路人见了,纷纷驻足,领略汉服所特有的华贵,婉约,柔情。不知他们只是为了好看,还是明白汉服对中国人的意义。无关重要,重要的是,像我一样的人们,知道了汉服,认识了汉服,接纳了汉服。

在以前,人们总是以汉服不方便为由,渐渐疏远了汉服,,只知中国的旗袍,却不知我们是汉人,书写的是汉字,所讲的是汉语,以及我们的民族服饰是汉服。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知道了她,爱上了她。虽然我仅仅穿过一次,但我知道,那份独留在我心间的汉服古韵,在慢慢氤氲……

其实在之前,除了从电影电视上看到明星衣着汉服,更多的是对现在的人只知时尚,却不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报道。20__年春晚,一个节目中是56个民族都穿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而汉族却只是穿着改良的旗袍,网上纷纷发帖,谴责“一国之芳兮,一国之殇”。更有甚者,竟把我们的汉服认作和服。在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羞愧不已,可能在我们心底中,汉服只是一种用于观赏的服装,而不知,汉服才是我们汉人的民族服装。只知它的制作精美,而不知,它是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我相信,传统文化已经慢慢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中华文化已经萦绕在我们周围……

“世人皆迷画中仙,无人怜爱世间魁”。或许,所执着的,是那江南雨巷,古镇长街,身着汉服,十里红妆的汉服古韵。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6】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剪纸、过春节、放风筝等等。

今天,我就讲讲春节吧。

春节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节日,也是最吉祥的日子,到了那时,广场上就会热闹非凡,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热闹,于是就查了资料,我终于明白了: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我还找到了关于春节的小故事: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触角,凶猛异常,每次到春节的时候,就要到村里吃人,但是有一次来了一位老人,他说有办法赶走“年”,然后,他利用火、响声和红色赶走了“年”,从那以后,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放鞭炮,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对联,“年”再也不敢来了。

春节也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比如:腊月二十三:祭灶,差不多家家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腊月二十四:扫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出门;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的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幅来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洗掉不好的运气;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我的老家一到春节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有人在舞台上表演,也有人舞龙舞狮子等很多节目。

贴对联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先把对联涂上胶水,再贴在门上,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上面还有一个横批,不管是被丢弃的房子正在住着的房子都要贴上对联,我老家的对联几乎都是我和爸爸贴的。

经过对春节的了解,我还知道好多的事情,以后我会带来更丰富、更好玩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7】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8】

我喜欢刺绣,你没听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刺绣。无聊的时候我总是用刺绣来打发时间,但是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喜欢刺绣的。

说到刺绣,你又了解多少关于刺的事情呢?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一,刺绣与养蚕,剿丝是分不开的,所以刺绣又叫做丝绣。

你知道上海的什么刺绣最有名吗?那当然是“露香园顾绣”了。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

现在,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镯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例如:双面绣(猫),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艺人们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绣发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十万多个线头藏的无影无踪。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要用二十多种丝线才能把猫眼睛绣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现在拍卖会上的刺绣能占怎样的地位吗?你一定不会想到。在中国古代的刺绣价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可是在近两年的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却非常高。

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刺绣了呢?跟我一起拿起针绣看看吧,一起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技艺如何高超。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9】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文房四宝、瓷器,还有很多像春节、端午、中秋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向征和代表。书法是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和好朋友都在学习书法,看着他们一个个字写都得很漂亮,心里非常羡慕,也暗下决心要练得一手好字。

暑假妈妈给我报了个书法班,走进教室,墙上到处挂满了一幅幅书法,有的字苍劲有力,有的字行云流水,有的字端庄秀丽,满屋子的墨香,仿佛置身于一个书法的世界。欧阳老师是我的书法老师,开始上课了,欧阳老师找来了毛笔和宣纸,让我在纸上画圈圈,我很好奇,画圈和书法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一个字也没学会,这就是我的第一堂书法课。第二天,欧阳老师开始让我画竖线和横线,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实在憋不住了,对欧阳老师说:“老师,我是来学书法的,为什么一直让我画这些呢?”欧阳老师微笑着说:“你之前没有接触过书法,让你画圈,画直线,是让你学会运笔,把毛笔控制好。”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第三天,欧阳老师终于开始教我学写字了,第一个字是写汉字“一”,刚开始写的时候我非常紧张,手还不停得抖,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按照老师教我的要领,落笔时稍重再写横最后收笔,“一”字就出来,可仔细一看怎么写得不直呢,像一条毛毛虫,老师说:“没关系,慢慢练习”,于是我就继续练,一张纸、两张纸、三张纸……,直到第五张纸,我终于把“一”字练好了,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书法很难写,可只要你专心、刻苦,就没有练不好的。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我的书法大有进步,字比以前好看多了。

“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学习书法既是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把字练好,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通过学习书法,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要有恒心、有毅力,学习书法虽然很苦但也乐趣无穷啊!

2023年四川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10】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