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成绩提高的几点建议,高中语文答题模板套路

作者:慧良   发表于:
浏览:9次    字数:402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高中语文成绩提高的几点建议,高中语文答题模板套路

  纵观这几年高考命题趋势,语文试卷更倾向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更着眼思维品质的检测。为提高今后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成绩提高的几点建议

  一、语文知识运用,贵在“实”

  “实”,为现实的“实”。从近几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来看,语文知识运用考察点立足于现实生活常用的且易错的字词,复习时不必把重点放在冷僻、难写、难认的字词上面,应该多搜集整理常见易写错、易读错的字词。要学生准备好错题集,把每次考试中做错的题及时归类整理。

  “实”,为落实的“实”。复习时要反复进行小题训练,落实到位。该记牢的要记牢,切不可似是而非;不过,把它们孤立的、个别的加以认知和记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今年高考第一大题是整套试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题。在此题中,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运用形式的一种变化,即将两道题整合到一个语段中加以考查。这一变化传达了对语言现象的一种新的理解:语言的意义在于其运用,字音、字词的选择,句子的意义都依赖于语境。所以,把字词落实到语境中,是复习的重要方向。这也告诉我们:高三复习不能仅仅依靠做题,也要落实到阅读中去。

  二、 诗歌鉴赏,贵在“活”

  “活”,为题型之活。湖南卷诗歌鉴赏题,是最富有创新意识的。近几年年年有变化。选材、设题有阅读的陷阱与答题的盲区,有效地规避了考生胡言乱语得高分的可能。从本次模拟考试我们不难看出: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解读偏差较大,反映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注重文本解读能力与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不够;不能很好地结合诗句作具体深入赏析,反映平时阅读理解训练过程中,思考模糊,答题笼统,严密周全的理性思维训练不够。题型虽活,但从答题出现的问题入手,我们的复习要更活,训练要更活。

  “活”,为思考之活。“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诗歌中重要的元素无非是“情”和“景”,高考考察范围主要涉及:情景关系,语言表达,艺术手法。那么在复习中,一定要夯实相关知识,紧紧围绕“景”“情”,灵活思考,灵活解题。今年湖南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了《诗经》常用的艺术形式“重章叠句”,这也暗示我们:高考复习不能死盯在唐诗宋词的复习上,复习要全面,更重要的是落实好诗歌常用的艺术形式,以不变应万变。

  三、 文言文阅读,贵在“归”

  “归”,为回归教材之归。从这次模拟测试看,学生对教材落实不够,默写写错别字,文章中重要的实词含义没有掌握。老师们一定要在课本上舍得下功夫,落实好。高一到高三的全部文言文要具体到每一篇文章,落实到每一个人;课文重要的句子、词语,采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内化为他们的能力。这次模拟考试,侧重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但凡文言文学习扎实的同学,得分相对就高很多。

  “归”,为回归知识点之归。高考必考的实词、虚词、句式,学生一定要好好复习,多花时间背诵;关于文言文翻译,精选典型习题,强化练习。2014年该题命题形式新变,不同于往年8句话中4个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比较辨析,而是采用选择恰当虚词组填入语句的形式,既考查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更侧重考查考生凭借语感恰当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有利于引导中学文言文教学摈弃止于词语解释的做法,所以,回归知识点关键在于回归阅读,进而注重朗读背诵、文本理解、语感培养等。

  四、文学类文章阅读,贵在“巧”

  “巧”在题型归纳。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有哪些,基本的答题方法是什么,复习时要给学生讲实讲透。基本六种题型:①概括主旨,评价观点;②整合信息,归纳要点;③理解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④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⑤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⑥探究题。在复习中选择精当练习,熟能生巧。

  “巧”在答题规范。从本次模拟测试看,学生答题不规范,很多考生答题表达模糊,层次混乱。所以,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要学生注意分点答,分层次答。规范答题的要求是:第一,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第二,忠实于原文。阅读答题要弄清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随意自由生发,偏离题旨。第三,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文字量不超过规定字数。

  “巧”在答题得法。在教给学生基本答题模式后,重要的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要站在语文的角度思考,理解句子含意也好,句子作用也要好,一定要注意它们是属于语文的,不仅仅是一道测试题。比方说,联系现实回答问题,如何联系现实?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现实?这是复习的关键点,否则学生无法选择角度切入,故而泛泛而谈,不着边际。

  “巧”在阅读得法。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学生坚持阅读,老师可精选各种类型的阅读资料,扩大学生阅读量,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文学作品阅读复习,应增加阅读复习训练的力度,增强文学作品阅读的整体性、系统性,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增强学生规范答题意识,切实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具体而言,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从文章的线索来把握,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时间为线索;②以物为线索;③以人物行踪为线索;④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二是从文章的结构来把握,常见结构有:①时空结构(按自然时序、按空间位置、纵横交错);②心理结构(以认识的发展来组织材料、以情感的变化来组织材料、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轴心);③蒙太奇结构;④思辨结构(哲理散文)。其特点是按写作者的思想认识、理性分析进行结构。

  五、 写作,贵在“用”

  “用”是指用规范的文体。从这几年高考看,作文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从这次作文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突出表现在:记叙文缺乏细节刻画,议论文用一个事例代替论证。所以规范文体是目前作文复习的重点。对于文体意识不强的同学,不妨采用面批的方式。

  “用”是指用课文的材料。从考生的作文看,事例老套,不是李白就是屈原,或者是司马迁,这源于学生阅读视域的狭窄。但也有不少考生,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事例,虽然给人熟悉的感觉,但因为学以致用,深受阅卷老师青睐。此外,还要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比如:《六国论》是如何展开论证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如何写文脉句的,等等。

  “用”是指用现实的活水。作文复习不要让学生在故纸堆里做文章,要立足现实,多关注时事,这也是规避高考文风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多写时评,敢于表达观点,尤其重要。这也告诉我们,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看新闻,读报纸,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同时要求他们经常搜集新闻素材,以作应考之用。平时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用”是指用考场的规则。高考作文不是自由写作,必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则:注重审题,熟知多种命题类型与风格,提升增强逻辑思维的含量,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养成书写好习惯,段落合理,推进自然,学会在段落开头写关键句,等等。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套路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经验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审题不清。安徽卷的命题里有两种题需要考生关注,一种是“下列不属于某某原因的一项是”;另一种是“下列对原文结构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考生都习惯了按选项内容对照原文找文字上的出入,但这种题的特点是各选项的表述不是与原文有文字上的出入,主要是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没有正确的做题策略,考生往往费尽心思、小心求证,但最终因审题不清而失分。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经验——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目中无“点”。不管是三小题,还是两小题,阅卷时文言文都是按“点”给分的,即按每句中关键词的译出情况给分。有些题考生感觉很容易,只译出大意,但却没有照顾到点,也照样失分。

  诗歌鉴赏题——忽视暗示。一道题的设问角度是障碍,也是导向,也是暗示。学生容易忽视题干中的暗示,自顾自话,答非所问。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因考虑到考生能力,总体上来说,出得还是很浅的,设问角度也很小,学生很容易忽视这种小角度里的暗示性。

  名句默写——眼高手低。这一题考的都是教材上的,考试说明上又有范围,按理说应该很容易得分。实则不然,学生的丢分主要在以下几个情况:错字、漏字、多字、错位、字迹不清。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经验——阅读

  文学类文本——随心所欲。很多考生以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在多写和分点上费尽苦心,在答题的逻辑上却不予考虑,于是就出现了答案随心所欲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安徽卷考句子的赏析,2008年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2009年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同样是赏析句子,问法不同,答案也不同。同样是小说人物的分析,有时让“概括”,有时让“简析”。要规范答题,光靠写得多是不行的。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经验——表达题

  语言表达题——心里没谱。2012年安徽卷考给“年画”下个定义,这里就有几个“谱”:下定义的格式应该是个单句,最后一个词应该是定义对象的属,句子中的信息应该是起到区别年画与别的画的根本特征词语(即种差)。学生没这些标准,就不能判断自己应该怎么写,于是就出现把年画的历史、产地、制作方式等也写到答案里的现象。

  作文——不顾规则。高考作文作为考场作文,是有其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你要写准确、精彩,并且这种准确和精彩还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命题人意图,命题人实际上是制定了一个写作的游戏规则,考生只能在这个规则内“游戏”。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学习

    查看更多高中学习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