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历史故事大全5篇

作者:惠怡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714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中国历史哲理源远流长,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其中哲理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古代历史故事大全5篇精选,方便大家学习。

  

  

  更多“历史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 ↓ 】

  古代历史小故事大全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汇总7篇

  文明礼仪的历史小故事

  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

  古代历史故事精选1

  常言道:“在仆人眼中,既无英雄,也无圣贤。”旁观者注目的是英雄和圣贤的高光亮点,仆人寓目的却是主人的缺点、弱点和污点。主人的忠仆与帝王的忠臣异质而同构,倘若他们对主人的某些言行不以为然,私底下或许直言不讳,在公开场合则守口如瓶。

  近日,我读《宋人轶事汇编》,其中数则司马光的轶事涉及其忠仆吕直,饶有佳趣。

  王安石当权,厉行变革,司马光持不同政见,难有作为。他退居洛阳,不屑世务,自称齐物子。起初,司马光蛰居于陋巷之中,夏天闷热难耐,为了避暑,请工人挖出一间地下室。其好友范镇同样怕热,却在许昌建起一座塔楼,天天登高纳凉。大学者邵雍去拜访三朝元老富弼,富弼问他最近有什么新闻,邵雍回答:“只听说,有一个人巢居,有一个人穴处。”富弼闻言大笑。后来,司马光搬出了陋巷,在尊贤坊购得一座园子,取名为独乐园。苏东坡赋诗赞美道:“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香而野。”迄至晚年,夫人谢世,司马光遂有“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的兴叹。他写信告诉友人:“草妨步则薙之,木碍冠则芟之,其他任其自然,相与同生天地间,亦各欲遂其生耳。”说是独乐园,其实是众乐园,连草木虫鱼也能欣欣然各得其所.

  有一天,司马光问邵雍:“在先生看来,我是怎样的人?”邵雍说:“君实是脚踏实地的人。”司马光视之为知己之言。邵雍又补充道:“君实是九分人。”谁都知道,世间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司马光有一个忠仆,姓吕名直,性情亦如姓名,心直口快。某日,司马光要吕直去市场上卖掉家中的坐骑,特别叮嘱道:“这匹马今年夏天患过肺病,你一定要把实情告诉买主。”吕直遵嘱而行,遂传为佳话。

  北宋时期,洛阳是西京,是大都会,牡丹花盛开时,游人络绎不绝。独乐园名头响亮,游客慕名造访,吕直守园,常能收获赏钱。吕直用这笔钱建造了一所公厕和一座井亭。司马光问吕直:“你何不留些铜钱自己零用?”吕直回答得很妙:“难道只有相公不爱钱?相公要做好人,吕直也要做好人。”

  苏东坡的方外密友参寥游览过独乐园,他看到高丘上生长了二十多株灵芝,就问吕直:“你何不施点肥,浇点水,使它们长得更茂盛?”吕直说:“天生灵物,不须借助人力。”参寥闻言,再三赞叹:“真不愧为温公的仆人!”

  司马光字君实,吕直多年称呼主人为君实秀才。后来,司马光被起用为宰相,苏东坡教吕直改口,称呼主人为君实相公。司马光回家,听到这个新称呼从吕直口中冒出来,很不顺耳。他问吕直,这是怎么回事?吕直如实相告。司马光摇头叹息道:“我有一个老实本分的仆人,却被苏子瞻教坏了!”

  文彦博留守洛阳,春景如画,牡丹满城,便经常邀集友人饮酒作乐,游山玩水。有一次,这群乐颠颠的玩家到独乐园来做客,吕直在主人面前老是叹气。司马光感到奇怪,就问吕直为何叹息。吕直也不绕弯子,不兜圈子,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方今花木繁盛,相公一出数十日,不只虚度了春光,也不曾看得一行书。”司马光闻听此言,深感惭愧,他发誓不再参加这类诗酒游乐会了。谁要是邀请他,他就用吕直的这句话作为“挡箭牌”。

  有贤良的主人,就会有贤良的仆人,反之亦然。仆人是一面忠实的镜子,能够照见主人的精神面貌。主人司马光的品德辉映其仆人吕直,仆人吕直的言行也对其主人司马光大有禆益。贤者的忠仆能够留下美名,这完全符合逻辑。我们至今还能记住“儒塞夫”这个奇怪的名字,不就是因为他曾经为法国思想界的顶级大师伏尔泰擦过沾有泥污的脏皮鞋,与主人比拼幽默感,表现很精彩吗?

  古代历史故事精选2

  司马懿的聪明

  在蜀魏战场上,智谋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只有司马懿。战场上的司马懿表现出杰出的指挥才能,一旦进入政治权力斗争场合,其智慧指数似乎立即退化,在上司曹芳面前表现出一副傻乎乎、病怏怏的迟钝相。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就写出了司马懿是如何靠装病麻痹曹爽的。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与亲信何晏等准备出城游猎,事先让即将赴荆州担任刺史的李胜以拜别之名去探知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探得消息后,立即写好了"装痴卖傻"的剧本。

  当李胜见到司马懿时,李胜看到的是"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的司马懿,他躺在床上,一副病得快死的样子,甚至连拿碗、喝粥的力气都没有。李胜对司马懿说:"天子要我到荆州任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这时,司马懿玩起了"谐音游戏",他喘着粗气说:"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人家李胜明明说的是荆州,他偏偏说并州,看来司马老人的听力严重下降了。李胜帮司马懿纠正:"太傅听错了,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将"聋"就"聋":"你刚从并州回来?"李胜在"聋子"司马懿耳边大声说:"我是去荆州。"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如此说了一番"绕口令"后,司马懿以感人肺腑之语作结,大意是:我病得快要死了,两个儿子不成器,以后还望大将军多多提拔。

  司马懿连哄带骗加忽悠,把李胜玩得团团转。不过,司马懿装痴装傻的终极目标则是通过李胜对自己的印象,干扰曹爽的政治判断。

  李胜走后,"病得要死"的司马懿马上翻身下床,紧急召见两个儿子,说:"李胜此去,曹爽肯定不会防备我,只等他们出城狩猎时,我们就可以一举拿下。"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皇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等宗室到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诛杀曹爽,逼死曹芳,把所有的军政大权揽于手中--最终逼魏主"禅让",取而代之,"三国尽归司马氏"。

  古代历史故事精选3

  唐朝初年,长安城里有一个剃头匠,叫杨三,祖传的剃头手艺,一把精钢打造的剃头刀拿在他手中既像书法家手中的毛笔,又像将军手中的兵器,刷刷刷刷,龙飞凤舞,几下子就剃光一个头,刮完一个脸,那感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加上收费低廉,长安城里的百姓都愿意找杨三理发。

  这天,杨三的剃头铺刚开门,就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但是满脸都是红红的青春痘,另外一个身高九尺,身体魁梧,一脸的络腮胡子,瞪着一双牛眼。

  长青春痘的青年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听说,杨师傅的剃头手艺了得,我这个脸可以刮吗?"这要是一般的剃头匠,谁也不敢揽这样的活,因为这样的脸一上刀,就要刮破青春痘,流血。杨三却说:"这有何难!"说罢,他先将一块热毛巾搭在了青年人脸上,然后拿起自己的宝贝刀子,在一块水牛皮上蹭了起来。

  片刻后,杨三的刀子被水牛皮蹭得光亮照人,吹毛即断,他将青年人脸上的那块毛巾取下,突然将刀子凑了上去。旁边的那个"络腮胡"一见,机警地上前抓住他的手,一瞪眼睛:"你要干什么?"杨三说:"你说我要干什么?自然是给客人刮胡子!"

  青年人对"络腮胡"说:"不可无礼,且一边等候!""络腮胡"应了一声,站到一边去了,但是那一双牛眼还是一眨不眨地瞪着杨三。

  杨三深吸一口气,将剃刀凑近青年人脸部,突然开始发力。青年人只觉得脸上就像有一只温柔的小手在抚摩着,又像是春风拂过面颊,那感觉太舒服,太奇妙 了,他惬意地闭上了双眼。"客官,好了,请起身!"杨三的声音把青年人唤醒,他起身照了照铜镜,果然,自己脸上的胡须一根不剩,而青春痘竟然没有割破一个。"杨师傅的手艺真是太绝了!"青年人竖起了大拇指,旁边的"络腮胡"也敬佩得连连称奇。

  青年人打了一个手势,"络腮胡"忙从身边掏出10两银子递给杨三,杨三却不接。"络腮胡"问:"你是嫌多还是嫌少?"杨三回答:"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剃头,一次五文钱也多了,可是对于天子之家,10两银子却少了!"

  青年人来了兴趣,问:"你怎么断定我来自于天子之家?"

  杨三说:"我看公子爷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气,此不是一般百姓和官宦人家所能拥有,再说,我刚才给公子爷刮脸,发现公子爷的后脖颈处有一处深深的刀伤,我想,这应该是公子爷在冲锋陷阵时,披乱军所伤。"

  青年人说:"分析的透彻,那你说我是谁?"

  杨三说:"我虽粗鄙,但是每天在这里剃头,能接触到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听到很多的事情,我想,皇宫中如此英气勃发而且武艺超群者,唯有秦王方能如此!"杨三接着一指"络腮胡":"如果我没猜错,这一位是勇猛无敌的秦琼秦大将军!"

  青年人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杨师傅简直神人也!"

  原来,气度不凡的青年人真的是当今皇上李渊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他身边的"络腮胡"是大将军秦琼秦叔宝。李世民因为青春年少,精力过剩,所以脸上长出了一脸青春痘,宫廷里边的剃头匠稍一动刀,就血流如注,吓得都不敢给他刮脸。

  后来,李世民打听到杨三的手艺超群,就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前来,不想,一下子就被杨三的手艺折服了,所以他就想请杨三前去皇宫,担任他个人的剃头师傅。杨三听完,那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自己习惯了市井的自在生活,要是把他招进皇宫,那就像一只鸟关进笼子,会憋屈死的,圣人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还是愿意给平头百姓理发。

  李世民说:"我可以给你很高的俸禄,还可以给你封个五品的官职!"杨三却不为所动。

  秦叔宝大喝一声:"你小小一个剃头匠,秦王给了你那么大的面子,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李世民说:"既然杨师傅不愿意进宫,我也就不勉强你,不过我公事繁忙,不能经常出宫,我想能不能这样,今后我需要剃头刮须,我就召你进宫,之后你还回你的剃头铺,为老百姓剃头,你看怎么样?"杨三答应了,李世民回宫之前,再三叮嘱杨三千万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

  从那之后,每当李世民的头发胡子长了,就会秘密召杨三进宫为他服务,之后又秘密送出宫,因为事情做得严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这天,杨三正在剃头铺给一个百姓刮脸,忽然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走进来,一进门,那个年轻人把手一挥,那些人就把铺里其他的人赶走了。

  年轻人这才靠近杨三,说:"我也不跟你废话了,我是当今皇上的四儿子齐王李元吉,听说我二哥李世民常召你进宫给他剃头刮脸,有这回事吗!"杨三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怔怔地看着李元吉。李元吉接着说:"你也知道,当今太子乃是我大哥建成,但是我二哥李世民却一直对这个位子虎视眈眈,且他手握兵权,随时要取而代之,如此,势必要乱朝纲,伤手足。"杨三这才插上一句:"那公子爷要我做些什么?"

  李元吉从身边掏出一个小纸包:"此乃秘制毒药,见血封喉,你只要将此药浸入水中,然后将剃刀泡于水中,到时给我二哥刮脸时,只需割一个小小的口子,那毒药就会侵入他体内,不消一个时辰,他就会暴毙而亡!"

  杨三一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小的万万不敢!"李元吉冷笑一声:"你要是不照我说的做,我现在就诛灭你的九族,但是如果你听我的话,我就赏赐你万亩良田,千两黄金,如何?"

  在李元吉如狼似虎地逼迫下,杨三只得答应下来,为了他不至于泄漏口风,李元吉将杨三的妻子和孩子都抓走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还有民间的评价,杨三知道李世民为人谦和,爱民如子,且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他做皇帝,肯定能成就一番伟业,而太子李建成为人小肚鸡肠,猜疑心重,杨三自然不愿意让这样的人当皇帝坑害百姓。经过深思熟虑,在下一次入宫给李世民剃头时,他将太子的计谋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大惊,急忙与手下商议此事,大家一致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李世民就带着杨三面见父皇李渊,将太子的阴谋说与他听。李渊是个仁厚的君主,听后却不信,就传旨下去,第二天要太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进宫说清楚。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李建成与李元吉进宫,当走到玄武门时,被李世民等人射杀,此后,李渊退位,李世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就了一番帝业。

  至于剃头匠杨三,帮助李世民成就了帝业,但是被李元吉扣留的妻儿却被杀害了,杨三心灰意冷,最后用那把剃头刀给自己刮了一个光头,入白马寺做了和尚,但是因为护国有功,被李世民赏赐了两块金字牌匾,一个是"护国禅师",另一个是上书:天下第一剃头匠。

  古代历史故事精选4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具有安邦定国之才。但是,隋炀帝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自己的小命儿。

  公元609年,隋炀帝决定西巡。那时候,西域有27个小国。这些小国虽然名誉上隶属大隋王朝,实际上是相对独立的。隋炀帝带着一个巨大的访问团,自长安到甘肃陇西,经青海横穿祁连山,最终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士兵冻死大半,官员大都失散,隋炀帝也差一点被暴风雪掩埋。但是,这次西巡让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地区真正成为中国的国土,隋炀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到达西部最远、巡视地方最多的皇帝。从这一点来看,隋炀帝确实是一位好皇帝。

  隋炀帝西巡后的第二年,西域商人大量涌入洛阳做生意,27个小国的国君也相约到东都洛阳朝拜隋炀帝。这时候,隋炀帝的虚荣心开始急剧膨胀。在西巡的时候,隋炀帝一再吹嘘大隋帝国的富饶。可是,真正的大隋王朝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好。隋炀帝是一个爱面子的人。现在,27个小国的国君同时来访,这可不是小事儿。于是,隋炀帝决定弄虚作假,在西域各国面前大秀帝国的富有、人民的幸福。

  先说文艺演出。白天,隋炀帝在东都洛阳的端门街安排了100场大戏,连续演出一个月。夜晚,隋炀帝在戏场周围5000步以内,布置了一支18000人的乐队,一支30000人的歌舞队。白天唱大戏,夜晚唱歌跳舞。歌声和音乐声数十里外都能够听到,烛光把整个洛阳城都照得如同白昼。这样折腾了整整一个月,把大隋王朝库存的所有蜡烛都用完了,更不用说其他的经费开支了。

  再说招待。隋炀帝亲自举行豪华国宴,在皇宫招待各国国君和随行人员。同时,隋炀帝还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东都洛阳城内的酒店重新装饰,热情待客。并且要求,所有外国来宾在东都城内吃饭,费用全部挂单,由政府统一结账,违令者一律斩首示众。一位西域商人在一家酒店吃了饭,喝了酒,要付钱。店家急忙拦住了,店家说:"大隋王朝非常富有,酒店一律免费!"开始,一些西域人认为这是在作秀,故意跑到另外一条街吃饭。可是,结果一样,只管白吃白喝,没有人向他收费。

  最后,说说服饰。为了显示大隋王朝的富有,隋炀帝下令,政府给东都洛阳的人每人做一件丝绸衣服。外来进京人员,衣帽不整者不准进入洛阳城。这样一来,就连卖菜的小贩也穿着丝绸衣服,用龙须席铺地而坐。不仅如此,就连洛阳大街上的树也被披上了丝绸飘带。据说,当时东都和西都的丝绸一夜间全部被政府买空了。

  西域诸国国君和商人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身穿丝绸衣服的行人,听到的都是美妙的音乐,吃到的全是免费的美食美酒。西域人感叹道:大隋王朝真的是很富有呀。其实,这些都是隋炀帝做的面子工程,是用来做给西域诸国国君看的。这次面子工程几乎耗尽了隋朝国库的所有钱财,但是却极大地满足了隋炀帝的虚荣心。

  隋炀帝讲面子讲上了瘾,他接着又进行了南巡、北巡,耗资一次比一次大,面子一次比一次足,但是农民的负担却一天比一天加重。隋炀帝南巡时,单说仪仗队用的鸟羽毛,就耗费10多万个工时,这还不包括捕鸟的人工。最终,老百姓不堪忍受苛刻的赋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公元618年3月17日,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

  古代历史故事精选5

  某日退朝后,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女官在给仁宗梳理头发的时候,看到他怀里有文书,就问是什么事。仁宗答说:"最近下雨不止,朝中谏官认为是阴气太盛所致,故上书让宫里裁减嫔妃侍从的人数。"女官听了以后很不屑地说:"那些宰相和御史,家里多的是歌姬舞女,即使普通的官员,只要官职稍一如意,也会增置歌姬舞女的人数,皇上身边不过就几个人,他们就大喊阴气太盛,要求裁减,难道只许他们自己逍遥快活?"女官问:"这个建议必须执行吗?"仁宗说:"谏官的建议,哪能不执行?"女官仗着自己平时为仁宗宠爱,认为再怎么裁减也轮不到自己,于是赌气说:"如果一定要执行的话,就请皇上先把奴家给裁掉。"仁宗当即就传下命令,让梳头的女官以下共三十人,尽快携私人物品从内东门出宫。

  宋仁宗刚刚上台,就体味到了当皇帝的妙处,新婚燕尔,沉湎女色,不但采皇贵妃这类"家花",而且采臣子们的"野花"。一日,京都开封某一富豪之儿媳妇不见了,听说被召进了皇宫。开封府尹范讽得知此事,二话不说,直闯皇宫,含讽带刺地说:"陛下不贪女色,朝野共知,若将民女强纳入宫,将何以示天下?"搞得宋仁宗脸红一阵白一阵,讪讪地说:"朕听皇后说,是有这么一个女子,但朕还没有看见。"范讽依然不放过:"若果如此,请客臣将其带出。"宋仁宗只得老老实实把这女子当场交出。

  此事了却不久,皇上又犯老毛病了,纳了新美人。谏官王素闻知,又上金銮殿来了。这个王素是前朝宰相王旦之子,王家与赵家是"世交",于是,仁宗就向王素拉起了关系:"朕乃真宗之子,卿乃王旦之后,世有相交。后宫实有新人,已随朕左右,可否让朕留下?"但王素毫不徇私,坚决"不准",仁宗无奈,只得泪眼花花地把美人送出宫殿。

  古代历史故事大全5篇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历史故事

    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