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

作者:发昌   发表于:
浏览:15次    字数:1258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7篇

为了可以书写记录自己的幼儿园教学感悟,对于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书写心得体会进行记录。那么,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7篇,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篇1】

4月7日下午,我校在多功能厅开展国培教师培训心得分享汇报活动。副校长徐乃香出席并聆听了张忠存、洪迪、唐巍巍、单成楠和耿楠五位老师的国培心得分享。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校作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几年来学校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先后选派5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仅去年就选派10名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老师们通过国培省培取得了优异成绩,重塑了教育理念,更新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汇报会上,张忠存老师的"校企合作"、洪迪老师的"行走课堂"、唐巍巍老师的"全纳教育"理念、单成楠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耿楠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体验"等心得,博得在场教师的广泛好评,并引发深思。

汇报会后,徐校长对五位老师的分享汇报予以点评,并希望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共同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质量高起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本次活动由教务处组织安排。各部处主任、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各学科带头人、各级各类教学名师等120余人参加活动。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篇2】

10月31日——11月9日,正值金秋时节,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非常荣幸地与来自全国的众多同仁相会北京,开始了为期十天的20__国培计划——全国骨干班主任培训之旅。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培训活动,时间虽短,但感悟良多,收获颇丰。

这次国培活动由教育部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承办。以“提升班主任育德树人能力”为培训主题,共开设了两个班(一线班主任班和培训者班),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几个省市的一百位教师代表参加了培训。在整个培训活动中,各种先进理念的渗透,各路思想火花的碰撞,各类研讨形式的呈现,仿佛一场顶级的饕餮盛宴,带给每一位学员耳目一新、醍醐灌顶般的成长体验。

北师大著名教授钱志亮为学员深入浅出地探究了“教育的逻辑起点”,从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现实、未来的责任等方面召唤每一位班主任作为教育人应有全局观、使命感、大梦想,因为教育人的态度决定了国家的命运,教育人必须要有担当,要让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局势下“有心”、“有力”、“有情”的好老师。

全国著名的教育家,曾任《班主任》杂志社长的王宝祥老师从理论的高度、实践的深度,系统地阐述了“班主任人格修养的提升”,王老师结合很多优秀一线班主任的成功秘笈,强调了班主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感,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掌握提升技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教育如一樽巨鼎,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中,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是具体的、明确的,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确定的。举办家长讲座,让家长学会如何去爱;推荐家教书籍,让家长在学习中成长;举办家长沙龙,让家长分享教育智慧;借助微信平台,让家长切磋交流成长。教育部心理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张瑜鸿老师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点,从全新的视角,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解读“用心做德育”所需的心理技术,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1、“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

2、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是大人的问题,要帮助问题学生寻找真正的自己,鼓励青少年走出旧有的“圈子”,学会倾听并欣赏孩子们,接受他们的独特,停止无效指责。

北京教育学院的迟希新博士凭借深厚的学识,阐述了活动育人的理念与主题教育活动的创新,先进的.理念透过妙语才思传递给学员,进而引发学员自觉而深入的内化。当我们不断正视自我、改善自我,当我们散发出健全的人格魅力时,他们必定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身边的那群稚嫩的孩子。同他们一起成长,严格对己,宽容待人。

来自北京和平一中的书记刘乃忠老师,凭借多年的探索与总结,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班主任的信息素养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强调了在信息时代下,班主任要用技术的力量诠释班主任的爱与智慧。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老师从理论的高级层面,指导班主任“如何对班级进行德育”,教孩子学会过美好的生活。

在此次培训中,学员们除了聆听专家讲座,还参观了传统老校、开展了班会实践。北京广渠门中学的王雅琦老师为学员上了一节初三中考励志班会《追逐梦想——雕琢更好的自己》,通过有效的心理游戏,调动学生情感的体验参与,让学生找寻学习的动力,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北京十四中学的李存秀老师则带给了学员一堂难忘的高三班会课:《坚持——》。整个班会从确定方案到活动准备,从课件制作到主持分工,全部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学生成为了班会的真正主角,深刻体验到坚持的力量。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篇3】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环保教育从幼儿抓起”,这已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也已开始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我也曾经到过一些幼儿园看过此类活动,看过之后,对于幼儿园如何开展环保教育,使环保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制订出适合本园及幼儿实际情况的环保教育目标

环保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系统的幼儿园环保教育目标。因此,在幼儿园准备实施环保教育之前,首先考虑的应是从幼儿身心出发,根据本园、本地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教育目标,这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教育才有了方向,才能在具体实施中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更能有效避免有些教师在自行选择环保教育内容时,忽略幼儿心理、生理特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从幼儿理解能力出发,而只是从自身良好的愿望出发,造成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保证了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在一个正常的、有秩序的教育环境中得到良性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教师加强自身环保知识学习,提高环保认识,保证环保教育的教学效果

“环保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环保知识也是继环保问题之后形成的新的知识领域。幼儿教师在以前的学习培训中没有涉足这方面知识,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先加强自身学习,建构自身必要的环保知识支架。俗话说,“欲给他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如若对环保知识没有充分的认识,会造成环保教育过程中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对幼儿的环保教育也只能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甚至狭隘的将环保教育等同于常识教学或思想品德教育,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些花草树木的知识及对空气的作用,或者在品德教育中蜻蜓点水般的告诉幼儿要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便冠以环保教育的名称,对幼儿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成了形式教育和口号教育,有违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初衷,环保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直至停滞。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正面的教育,促进幼儿“知”与“行”的转变

教育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教师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进行渐进、系列的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在进行环保教育时,常常从形式上将环保活动作为幼儿园特定的“大”活动,其目的是想凸显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完全区分开来,幼儿也会轻易地将活动中学到的环保知识特定为某一活动中的行为模式,不能完成“知”与“行”的转变,这样做意味着环保教育最终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生命力。

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游戏、艺术、故事的喜爱,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知识体验是最深刻的,萌发的情感也是最真挚的。他们从中可以易于转变、生成一系列自发自主的环保探索活动。因此,环保教育的形式取向宜寻求以各种形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

在内容取向上,宜从小处着手。当前“白色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都是环保教育的热门话题,但在具体实施时,教育者们花费大量心血准备直观地影像资料,创设丰富环境让幼儿体验,孩子们通过活动也能说出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话语,可是在生活中,随手乱丢垃圾、贱踏草地、伤害花草树木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使教育者们困惑了,孩子们的认识与行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教学效果应该没有问题,教育效果的问题可没解决呀?其实,这就是内容取向的不当,造成幼儿“知”与“行”的脱节。

幼儿园环保教育应该是能够广泛反映我们生活环境以及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环境知识。这里的环境,应该是我们的周边,我们的家园。在周围的环境中,幼儿有许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事物和现象,如观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听听刺耳地噪音、欣赏美妙地音乐等等。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做个具有环保意识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随手可得的教育内容自编成教材,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丰富的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从感性的活动的基础上获得并形成有关的知识。

环保教育还要注重幼儿责任感及自主精神的培养。活动时,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师的思想是有限的,而孩子的发现是无限的。老师要尊重幼儿的意见和见解,善于鼓励幼儿以环境主人的身份参与活动,要充分意识到只有环保意识真正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孩子们才能时时刻刻学会用环保的眼光看待环境、善待环境、看待生活、善待生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注重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活动的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责任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养。从小处着手,把握住了“小”的目标,才能把握住“大”的方向,幼儿也才能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总之,幼儿园实施环保教育已是幼儿园必须面临的新的课题,幼儿园可以利用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技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符合本园实际、具有本园特色的环保教育目标体系,从不同角度来加强对幼儿的环保教育。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篇4】

今天早晨,我的同事贝贝妈妈告诉我:“你们班的孩子不得了,谈论的话题怎么这样复杂,昨天我家贝贝回来跟我讲,殷子烨告诉小朋友——他不想活了。”我接着问:“那么,贝贝有没有说他为什么不想活,他们什么时候谈论这一话题的。”贝贝妈妈说:“贝贝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想活,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大概是他们自由活动时说的吧!”

听到孩子口中讲出了“我不想活了”这句话,使我很震惊,它会出自于我们大班孩子的口中吗?于是我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

一、展开调查,寻找说话者,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首先,设置问题情景,展开调查。

我采用选择性活动的方法展开了调查,设置了选择性的问题:活着是好还是坏?答案A:认为自己是幸福、快乐的孩子,活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答案B:认为自己是痛苦、不快乐的孩子,活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将活动场地分为A、B两区,全班共31个孩子,选择A答案的有23个,选择B答案的8个。

其次,了解孩子选择相应答案的原因。

选择答案A的原因主要有:我有好朋友跟我玩,我很开心;如果我死了,爸爸妈妈会很伤心;如果死了,你就什么也看不到(眼睛作眯着状),什么事情都不知道,那多么糟糕(手一挥);选择答案B的原因主要有:我在家里没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我们家里的人,在家不准我到外面和别的小朋友玩;我们班有的小朋友与我玩,有的不与我玩。

最后,寻找“我不想活了”的说话者,了解说出这句话的真实情景。

我以信任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说道:“小朋友,老师今天听到了一句话——我不想活,我想知道是谁说的,请他走到老师身边来。”殷子烨、戴钰力两人磨磨蹭蹭的低着头有点紧张的走到我身边。因为他们不知道老师会对他们怎样。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感,消除其顾虑。我先肯定他们诚实表现的行为,对他们说:“你俩很诚实,表现很好,老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说出这句话,现在可以告诉我吗?”殷子烨用手挠挠头傻笑着说:“我是跟电视剧里的人学的,说着玩的,我又不是真的不想活。”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刚才在选择答案时,殷子烨做眯着眼睛状,手一挥,说出的理由是:如果死了,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事情都不知道,那多么糟糕。他选择了A答案,说出“我不想活了”的真正情景是他模仿电视剧的人物的言行,闹着玩。可是戴钰力选择的是答案B,理由是什么,她一本正经的苦着脸带着伤感的语气说:“我在家里没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在幼儿园我们班有的小朋友与我玩,有的不愿意和我玩。我觉得没意思,所以我不想活了。”原来,戴钰力受同伴殷子烨模仿表演的影响,结合自身缺乏亲人的关爱及与同伴间交往存在的问题,说出了“我不想活了”的话语。

二、围绕孩子表述的真实想法所反映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抓住契机,与孩子共同浅谈“生命的意义”这一话题,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在真正了解到大班孩子说出“我不想活了”的原委后,我的想法是从正面引导,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为此,我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谈论《生命的意义》这一话题,让孩子初步懂得,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了,就不会复活,就会向小朋友讲述的那样,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思维,一切都不知道,亲人会多么伤心,是糟糕的事情。让孩子知道人的生命的可贵,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要好好珍惜,不可轻易的说出类似于“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杀”、“我要跳楼”等话语。此外,教育孩子要学会辨别是非,不要随便尝试或模仿一些不良的言行,避免出现意外,造成不良后果。

(二)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增强其交往能力。

戴钰力讲述自己不想活的理由是:在家没有人陪她玩;在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不愿和她玩,由此产生了消极的情感。从中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孩子需要亲人和同伴爱。二是,孩子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值得关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开展了下列相关的活动:

1.向家长发放倡议书,呼吁家长以及全社会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其实,戴钰力小朋友描述的这种现象并不只是表现在个别孩子身上。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竞争的激烈,家庭结构的变化,大多数家庭中,孩子的年轻父母整天忙着自己的工作与活动,无暇理到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有年长的祖辈照管,与父母的交往较少,爷爷奶奶们担心孩子出现安全意外事故,限制孩子与他人交往;有的家庭不和睦或破碎,经常吵架,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据了解戴钰力的父母曾闹离婚,现在爸爸长期出差在外,妈妈也经常因工作需要经常外出,奶奶工作忙,平时都由爷爷照料,爷爷有时怕她外出调皮出事,不让其出去和其他小伙伴玩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关爱、与同伴的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交往技能缺乏。因为交往能力低,与其玩的同伴就少,她感到了孤独,心理产生了消极因素,。在幼儿园她常围着我,有时拽着我的手,有时拉着我的衣服,时常还摘些小野花用纸一层层的包扎好送给我,轻轻的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你,让我叫你妈妈吧,我做你们家的悠悠(我的女儿)。”我感觉到了她非常需要成人的关爱。所以,我通过班级网页、班级留言板向家长发放倡议书——《请您多陪陪孩子》(详见文章后面的附件),呼吁家长以及社会来关注年幼孩子的心理需求,年轻的爸爸和妈妈抽空多陪陪孩子,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体验到你们对他们的爱,让爱呵护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消除不良情感的影响,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本班发放的倡议书,得到了部分家长的响应,有些家长主动与我们班级老师交流自己对孩子的关照不够,并表示自己会尽量抽空陪陪孩子。原先从未和老师单独交流的戴钰力的妈妈向我们班级老师讲述了自己家庭的现状,她说为了孩子,她会和钰力爸爸一起努力,给孩子多一点关心。现在出差在外的钰力父母,常常抽空回家陪陪孩子,与孩子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遇到一些育儿问题,能主动与老师联系,咨询科学的育儿知识与经验。还经常询问孩子在园的表现,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戴钰力也比从前活泼开朗了许多,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做事情更专注,常常因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开心的露出笑脸。

2.深入了解班级孩子的交往水平,营造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

(1)通过“和好朋友握手”活动,了解本班孩子的交往水平。

戴钰力说在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她玩,她觉得没意思。我便顺着她的话继续追问:“在幼儿园我们班有小朋友不愿意跟你玩是吗?他们是谁?为什么不愿意跟你玩?”其他孩子见状有的急忙走到我和戴钰力的身边说道:“我愿意跟她玩呢,我也愿意……”顿时周围的气氛显得异常活跃。戴钰力在众多同伴的围拥下显得不知所措。我临时设计了“和好朋友握手”的活动,组织小朋友排好队,由戴钰力逐个去找平时乐意与她交往的`小朋友,并和他们握一下手。如果平时不愿意或者从没有与她玩过的小朋友,就不要和她握手。戴钰力按照规则从排头开始逐个的去找小朋友握手。此时其他孩子都想与戴钰力握手,个个都将手伸出来,但是戴钰力很有主见的与相关的小朋友握了手。最终全班31个孩子,她与12个孩子没有握手。而这12个孩子根据平时老师观察的情况分析,这些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特征:一类是7个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语与交往的孩子;另一类是5个自身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孩子,如不礼貌、不懂得遵守规则、有攻击性行为等。

(2)采用知识竞答、情景表演、讲故事、绘画、唱歌与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朋友》主题活动,增强孩子的交往技能。

根据上述情况,本班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交往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语及交往的孩子,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与他人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必要性和好处,最终乐意与人交往。针对不遵守规则或交往行为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的孩子,主要让他们懂得基本的交往技能,如:自身言行的文明,懂得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交往方式。为此,我利用班级课间休息或活动环节过度的时间段,进行了生成式的主题活动《朋友》。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一定交往技能的知识,如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集体规则要遵守等,以知识竞答的方式,再次提醒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言行文明,遵守规则才能顺利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朋友会更多;编排一些与孩子实际交往相关的情景剧,孩子通过演、看、评,增强了孩子的交往技能;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朋友互相谦让、合作、分享等友好相处的故事,激发孩子学会关怀他人,积极与他人相处的热情;通过绘画、唱歌等艺术表现形式,体验与人相处的乐趣……

(3)营造平等和谐交往的班级环境氛围。

通过《朋友》主题墙饰的布置,展示班级孩子友好交往的照片、绘画作品和表扬栏等,营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此外,我更加注意与那些交往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多交流,在帮助他们提高交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在日常的各个环节,我会刻意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时空,让他们自主的进行交流,提供商讨、合作、谦让、分享等机会。

班集体主题活动《朋友》的开展,孩子的交往意识与欲望逐步增强,交往行为得到很好的改善,班级集体形成了良好的交往氛围。

[思考与认识]

孩子的一句话“我不想活了”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的认识是:孩子要能健康地成长,不仅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和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情感上的联系。我们要对他们关爱,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那么,家园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呢?我的思考是:

一、创设环境,以情育情,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十分重要。主要的社交技能有:

(一)和睦相处的交往技能。我们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入手,进行尊重、理解、谦让、友爱的情感教育。教育孩子在交往和处事中学会主动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活动中能够听取和征求同伴和老师的意见,促进协商的成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二)共同分享的相处技能。孩子间相互交往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良好个性情感的培养。因此,帮助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快乐,增进彼此友情尤重要。在家庭中,孩子一般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让孩子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可以定时让孩子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在活动中老师可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有针对性的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交往。

(三)相互合作的活动技能。根据各年龄段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利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会交往,提高其合作交往的能力。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孩子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孩子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孩子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可充分利用孩子亲子游戏、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活动,引导孩子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风采,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全体孩子一起游戏和交往中,既扩大了孩子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活动的快乐,让孩子无形中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为孩子提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孩子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家长和老师要共同教育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给孩子树立榜样。老师和家长是孩子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孩子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有小客人时,要鼓励孩子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欢的玩具与小伙伴一同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而且也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了礼貌待人,懂得分享,增强了社会交往技能和本领。家长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或者到户外参与孩子的游戏。游戏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同时告诉孩子要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渐渐的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三)为孩子创造外出游玩的机会。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和游玩,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孩子与他们简单地交往。如:看见老人、残疾人,可以启发孩子帮助他们,在公共汽车上为他们让座,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总之,要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的条件和环境,并进行细心、耐心的引导与教育。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友好交往,增强其交往认识与技能,使他们成为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协调与他人关系、活泼开朗的现代人,为今后的人生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篇5】

幼儿园的老师在带班过程中,常常遇到幼儿间发生打闹现象,孩子们轻则哭一场,重则一方或双方受了伤,而追究起来无非是因为谁碰了谁一下或争抢玩具等小事引起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对大班幼儿提出了“尊重、赏识他人,有宽容心”的发展目标,应该说,这个目标是从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交往,学习怎样做人出发制定的,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如何培养?

首先,教师会为幼儿创设尊重、赏识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赏识,从而学会尊重、赏识、宽容别人。比如:每个班上都有一个展示全体幼儿作品的地方,老师会引导全班幼儿评价、欣赏每一件作品,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学会欣赏同伴,明白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除了外在的环境,和谐美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包容,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幼儿小小的心灵中就会埋下善良的种子,渐渐养成宽容的美德。

第二,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和人的多样性,能够正确对待和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幼儿园里各种教育活动大多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教师会将一些浅显的道理、知识融入其中,如:在课上提问时,老师会对幼儿不同的意见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第三,让幼儿展示各自的强项,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从而赏识、尊重他人。幼儿园里教师会提供给幼儿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给小朋友讲故事,请组织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小朋友玩游戏。幼儿自己也会自发地显示出各自的才能,如:自理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帮助同伴穿衣、叠被;领悟能力强的幼儿会把老师教的本领传授给别的小朋友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强项,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包容。

第四,利用幼儿“犯错”的契机,使幼儿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宽容心。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难免会有过失,这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循循善诱,不仅使犯错误的幼儿改正错误,同时也诱导其他幼儿正确对待同伴的错误,学会原谅、容忍同伴的过失。

第五,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对待别人的错误。幼儿园非常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的规范。教师得体的举止,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对身边的幼儿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家庭怎样配合教育?

第一,营造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友爱,互相宽容,不争不抢,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性。反之,孩子从小受到不良影响,将会影响他今后的与人相处。

第二,家长给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如果心胸狭窄,总是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或得理不让人,孩子怎会学会宽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才会重现在孩子身上。

第三,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一生影响极大。

第四,用儿歌、图片、故事等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宽容。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内容的连环画、图片等给幼儿看,还可把生活中的理解、关心、友爱、宽容等内容的事情,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短小易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知道宽容是一种美德。

第五,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宽容的品性不是听出来、说出来的,而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会发现同伴的优点和缺点,在赞扬同伴的优点时,会感受到同伴的喜悦;在原谅同伴的缺点时,会体验到宽容的快乐。当然,这些心理活动,孩子往往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心是能够感受到的。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篇6】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能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期。幼儿如果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之中,就会养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一下子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往往会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安全感。因此,有意识地创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刚入园,可以请家长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带上,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玩自己心爱的玩具;在摆弄这些玩具过程中,孩子的不安情绪会得到缓解。经常让幼儿跟教师拥抱、交流、逗乐,孩子会跟老师打成一片,从而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建立老师与幼儿之间良好的情绪互动,这是幼儿良好情绪形成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老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与教师相处久了,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身边,有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取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言听计从,不给他们自己思考和情绪准备的时间,这样的结果,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情绪对抗,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笔者曾经遇到几个特别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在班级不受欢迎逆反心理强,看准他们的性格特点,笔者便反复叮嘱他们要做“听话的好孩子”,平心静气地跟他们谈话,并表示愿意做他们的好朋友,就这样,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绪实现了良好互动,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此外,还应该让幼儿在自立尝试中找到快乐,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信而快乐。

幼儿园教师毕业班个人工作心得【篇7】

开学了,孩子们升入大班。我们大三班是由两个班的小朋友组成,养成常规不太一样,而且男孩子多,全班36人中男生就有24个,所以最初的管理有一定难度。

这不,喊站队快2分钟了,队伍还没有站好。有几个幼儿甚至还不知自己应该站哪。我只好耐心告诉他们记住自己站在哪,前边挨着谁,后边挨着谁,三个伙伴相互提醒,而且这工作要对重点对象一个一个地做。这就给几个顽皮的小朋友可乘之机,他们开心地钻前钻后,大声喧哗起来,带动了一片。此时任凭你打手势还是大声吼都无济于事。孩子们看也不看,听也不听,沉溺于玩乐之中。这境地真让人尴尬,怎么办?情急之中,我忽然想起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我是一个木头人”,于是我圈起那些守纪律的孩子,相互拉起手,齐声哼唱我是一个木头人,伴着节奏轻轻摇摆做律动,随着“我是一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指令,孩子们停下来。其他孩子也静下来。这时我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了充分肯定,奖给他们一人一个小红花。于是他们做得更好了,其他的孩子眼馋地看着小红花也跟着做好了,我抓住机会又重新强调了站队的要求,并表示谁按要求做好都能得到小红花。

风波过后,静下来反思活动:为什么大声叫嚷孩子静下来却没有效果,而当用游戏方式时孩子却安静了?我想这就是方法吧。孩子们才五岁,注意力、意志力还很差,他们还看不出“眉眼高低”,要想“镇住”他们,仅凭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有一定方法,所组织的内容形式要能吸引住孩子。就说前面的站队,我们就可以训练孩子听音乐站队;树立正面示范,给予表扬或奖励;运用竞赛形式;必要时甚至可以静静地拉出一个代表,指出他表现得不好,遏制住势头。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工作心得

    查看更多工作心得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