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

优秀的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作者:海露2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770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我真正意义上读完了《挪威的森林》,暑假也即将结束。虽然现在我把书暂且搁置一旁了,但我的思绪并没有完全从中剥离。写的这篇读书笔记,权当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1

夏日午后,站在旧式的胡同中透过交错的电线杆,望着并不太蓝的天空,两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却听不到糟杂的声音,就连呼吸的声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这种静,心灵的静,真想投入于静中不再回来,这实在是很享受呀。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体验,又似乎是个旁观者。

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作品中最主要是两次死,很相似的两次死。一次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按玲子的话说就是“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两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木月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不是他最爱的直子而是渡边,这似乎应该是木月把直子托赋给了渡边,直子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也不是渡边而是玲子,同理应理解为直子把渡边暂时托赋给了玲子。

书中所描写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醒着的,但由是他们价值观不同,心理成熟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生活本身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渡边本书的男主角,一个实在是很普通的人物,普通得让人难以留下印象。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不过这家伙最强扞的也就是这种逆来顺受了,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响他的生活轨迹,虽然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或将要去哪里。不过渡边的心理也不太成熟,他在寻找一种既不伤害直子,又不伤害绿子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个人正义都大行其道,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幸福的话,必然导致混乱”,在直子死后渡边想通过旅行来找回自己但却失败了。直到渡边见到玲子,玲子说“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此时应该说渡边解到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2

《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许时日了,总想写点什么,昨天一以为我对村上的作品理解颇深的朋友就书中几个精彩片段向我发问,我的回答让她大失所望,于是答应她重拾秃笔把我的理解写给她看,于是又有翻开此书的机会。

在我看来,永泽是代表一类“没心没肺”的人,他的一套关于人生的理论以及自己所谓的成为“绅士”的行为规范带有太多让人触之心凉如冰的冷色,不消说是亲身历练,只是多注目一眼也会让你迅即染上某种病症——刚强者一杯温水即能恢复如初,柔弱者则久久地囿于其中不能自拔。我不愿面对这本书的原因有二:一是直子,渡边两人所构建起来的让人忧郁的关联让我决绝地认为这个世界所给我们的指引着实黯淡无光,死亡倒不失为一种精神释放的绝佳去处;二是永泽这个太“硬”又带点灰色调“炫”了一点的角色,委实让我阅之如梗在喉,虽然他的话有时对人性的嘲讽往往一语中的——“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入木三分!村上用八十年代的笔触去缅怀六十年代的动荡,无聊,压抑,彷徨,消沉,以及对爱情的无望,时空的更迭便生出高于事件本身的幻象。

在二十世纪的时空对于我们来说还只是将来时时,人们总想着到了二十一世纪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世纪的钟声敲过以后,人们失望地发现,身旁只是多了几件新奇的物什——那新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消失殆尽,但有希望总是好的,生活总是不断地在给你机会。一则笑话云:一对穷人夫妇,一日得到神仙帮助,可满足他们三个愿望。饥饿的农夫立即说要是有根香肠吃就好了,话音刚落,香肠出现了。他的妻子见他就这么浪费了一个愿望,都快气疯了,遂诅咒他,让这根香肠长到他鼻子上去。她的愿望也实现了。故事的结局也就是第三个愿望自然是取下那根该死的香肠。这个笑话在我看来是如此残忍:你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你未必就能抓住这个机会。闲下来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给我三个机会,我的愿望是什么?第一个念头是我要健康要快乐,远离失意。细想一下,却发现这些愿望受亦舒张爱玲小说影响太多以致过于苛求:我现在并非不健康,一口气可打四个小时网球;也不乏快乐的时刻;没有失意的衬托,我的得意和快乐岂不乏味?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3

路渐渐的远去了,心却还在开始的地方挣扎着,这种痛一如离开母腹的婴儿,非要那么痛彻心菲的哭上几声才能证实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这样无声的啜泣着,虽然她很想哭出声来,可是女性的虚荣在阻止着她,不想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压抑。

曾说过以前我是这样活过来的,往后也只能这样活下去。一旦放松,就无可挽回了。是的曾经的目标在今天如果一旦放松,那么往后的希望就将不复存在,活着就是为了那一虚渺的幻想,尽管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够完成。

喜欢直子,喜欢渡边君,喜欢《挪威的森林》,这种喜欢让我觉得迷失,因为没有任何的一个人可以让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会落入枯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像爱直子的渡边一样深爱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于是就在那样的地方,就在那个阴惨惨湿漉漉的枯井里一个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挣扎着死去。

而我的记忆,最终也将在记忆堆那个昏暗场所里化为一摊烂泥。

一直喜欢描写死亡,那种生活终结时的无奈而又放松,那种莫可名状的心绪,我既不能将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将其深藏于内。于是只能自己压抑着对死亡的恐惧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来证实我此生的目的。

爱是那样的一个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无数的人却在亵渎着它,我爱是因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爱此时却是多么的虚无,可许每个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页书上的一张白纸。图然有着忘却的失落,却也只是无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泽说:“人生中无需理想这种东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为规范。”他又说:“绅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应做的事。”然而我们这个社会,在这样的冷漠的人群中,图有网络的温暖,却不需要绅士,我们只需要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脱离了社会性那样的一个单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为这样,死的阴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领地,等察觉到的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了。这样的后悔着,也无事无补。于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边亲身将挚爱的直子送进了坟墓,送到了木月的身边。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4

我翻开书,看见自己色彩斑驳的青春。

谁没有过迷惘的青春?怀疑朋友的友情,无视父母的亲情,对存在的意义和世界的真相提出质疑。混混噩噩不知前路在何处,只得相信自己,一个人蜷缩得更紧。

人活于世,无非迷惘于未来,纠缠于情感,徘徊于成败,超脱于生死,这些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的。而在现在这个社会,十九岁这个年纪,我们已接触到了全部,并深深陷入其中。

在旁人看来,我们只是自说自话的无病呻吟。“哪有如此多的苦痛落在你们身上,等到你们长大了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比这个残酷的事物还多着呢!”诚然,在他人眼里,这些莫名的伤感都是无用且乏味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被种.种迷惘纠结所缠绕不胜其烦,其苦痛怎轻于他人?

我苦于这些事情无人诉说,形单影只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邂逅了《挪威的森林》。

从书中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跨越时间的真理。

初读时,我看见了一种在世人眼中称之为颓废的生活和思想。主角渡边无所谓明天如何,对大多数人漠不关心,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人生,平时去大学上课,周末呆在宿舍洗衣服和晾衣服,到了晚上去打工,如此反复。这种人生无所谓好不好,谁都没有资格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只是我想,在一味追求成功与荣耀的现在,能不受周围环境与世俗理念影响,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与信念,实在难能可贵。这点给我感触颇深。

我还看见了凄苦的爱恨纠缠。渡边的情感被往事和现实所缠绕不得解脱。代表过去的直子,渡边对她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不仅有少时便存在的憧憬,还有因自觉认为被友人所托付而产生的责任感等等,真正称为爱的部分占的比例并不高。在直子住院后,渡边遇见了代表现实的绿子,与直子不同,绿子身上有蓬勃的生命力并对生活洋溢着热情,是个人见人爱的角色。渡边同样深深地为她着迷并且感到为难,无法从示爱的两人中选择,体现了他优柔寡断的一面。

再读时,我看见了自己。与渡边相似,我对生活也没有十分的热情,提倡顺其自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导致朋友寥寥无几。但就是这样的自己,也平稳地走过了十八年,并且将继续淡然地生活下去。读完《挪威的森林》,带给我的并不只有故事完结的悲戚惆怅,同样还有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到第三遍,我不再局限于从故事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态中发现什么了。从整本书讲述的故事和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我悟到了,书中反复提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确,怎样才算人的出生和终结?如果一个人死了,他就真的消失于这个世界了么?亲友的记忆,遗留下的物品,都彰示着这个人的生命的痕迹。只是形体的消亡,真的是生命终结的标志么?

我还悟到,所谓青春,是横贯古今中外共同的命题。青春的迷惘、无奈、惆怅无论是村上写下《挪威的森林》的八十年代日本,还是现在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都未曾变过。这一命题还将继续困扰数以百万的年轻人,并且谱写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生命之歌。

我合上书,侧头看见湛蓝的天空,和远在天际的未来。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5

在我过去的十九年中,一共有三类人同我说过同样的话:希望我能继续完成我的“作家梦”。第一类是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们,第二类是我的伯父姑姑们,第三类是熟知我的朋友们。但我却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像从前那样勤奋地码。究其原因,现在觉来并非因为深觉“作家梦”遥遥无期,而是因为丢失了当年执着的那份情感。每次码都像在寻找一个出口,就像仅有一个水龙头出口的水池,里面装满了灵感,却找不到开关的感觉,而在纠结拧巴的状态中,反复捉摸着怎么打开这股灵感,让它一泻而出之时,却发觉水龙头早已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生满了红锈。不知道灵感什么时候会溢出,只知道,再不发泄出来,我是没法再往容量有限的水池里添加点什么进去了。于是只能像现在这般等待时机。然而,人人都该知道,时机这种东西通常都是察觉的时候已太迟,聪明的人需要自己创造时机。而我大部分时间里,大概是处于前面这种状态了。我承认自己不是个聪明的人。所以我也只能拼尽全力去打开那个失灵的水龙头,只有如此,我在水池里积淀已久的东西才能倾泻而出。我是无法换水池了,即便换了,也是新的,而灵感这种东西不是说换个容器便是好的。我相信的是,脑袋里沉淀久了的灵感,质量才是好的。

为什么我会想到提及“作家梦”这事呢?貌似看来,跟文章毫无瓜葛。可是对于我来说却大有干连。在我看来,出名的作家,无法靠三种路径出名。一是学术性作家,靠写学术性研究型著作出名;二是商业性作家,靠写快餐文化满足现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而出名;三是文艺性作家,靠写一些风花雪月、情义故事而满足人类永恒不变的精神需求而出名。(当然不排除三种路径的文章都能写好的人。)前两种作家的消费对象都是处于客观条件影响主观条件下而产生购买力,唯有最后一种是消费者出于本能的好奇心所致。我刚刚提到,自己并非觉得“作家”遥遥无期,而是因为丢失了当年执着的那份情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发现自己不属于在这三中路径的途中。一个未及20岁的丫头,写出什么话总会被人说成是天真童话、阅历不足,不具备什么信服力;太过激进又会被人说成是当今新一代愤青。作家不容易在于没法讨好每个读者的欢心,太多顾忌便又无法发挥自己的真风格。在这个人人苛刻的社会里生存,我们也没有资格生出些什么怨言。因为人人如此,便又是回归平等。

想必到这里已经开始有人抱怨,说了这么久还没说到重点。文章取名为《伪90后的性爱观》,肯定是要以我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性爱观,我并非是标题党。思前想后,我是觉得这个名取的不够贴切,可又想不到其他来代替。于是便只能着落了。以下的有关性爱方面的看法不是这几天才形成的,如果是靠几天萌生那就不叫 “形成”了,“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酝酿的。这会是我19年来写的尺度较大的一篇文章(可能对于一些开明的人来说,这里没有什么尺度过大的话题,无非就是谈及一些性爱观问题),这篇文章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想写成了,可是迫于各种原因,没能落笔。此次再次想起这个话题,是由于受到最近重读村上春树先生的经典著作《挪威的森林》而得到启发。

初读《挪威的森林》时,男主人公渡边君的名,读起来令人忧伤。渡边、渡边,总觉得像是呼唤一个生命中的过客,似乎暗示了他注定得不到直子的结局,让人神伤。和朋友说起这个的时候,他笑我是联想力太丰富,渡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名而已。或许吧,但我总隐约觉得村上春树先生是在暗示着什么。

有人曾把小说中的人物与音乐风格的隐喻相联系,认为永泽的放荡如同瓦格纳,初美的古典如同宗教音乐之神圣,直子的古典与压抑如同勃拉姆斯,绿子的摇滚性格,衬托出渡边的犹疑品质-----而这个品质恰好是东方人的中间传统。又如小说中提到直子,除了喜欢渡边推荐的比尔,埃文斯,更钟情于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钢琴,与大提琴,似乎预示了她本身压抑的本性。勃拉姆斯一向被认为是以古典的压抑著称的。音乐的隐喻还可以映射到文化层面,直子与绿子两个人物,在渡边心中的地位,暗示了日本民族对待自己古典压抑的传统和漂放现代的西方摇滚的态度。小说结尾处,铃子演奏的五十一首曲子和后来的自然主义行为之间,其实有着一种联系,后者是前面铺垫的自然结果,欢乐送葬的隐喻,似乎是用更有生命力的西方音乐同日本的传统告别。

在名著中寻找情色描写,是大多数人青春期的隐秘爱好,不过现在明白年少时对于情色的偏爱是理解感情的一种障碍。这本书的情色描写无疑是上乘的,好看得不像一本名作,不过难得的是,透过情色背后描写的女性感情。男人对性是不犹豫的,对感情的承诺反而瞻前顾后,女性对真的感情是不犹豫的,但对男性沉迷于生理满足总是顾虑重重。这个矛盾在渡边和所有女性交锋的主题中出现。在男性─性─情感─女性这条四点一线的关系中,想要得到一种自然的牢固联系,自然要求男性经过性的迷惑阶段后才可以懂得感情,女性则需要更多的理解男人对性的看法才能理解男人。小说中,初美,直子显得更为保守。铃子,绿子显得要开明的多,绿子常以大尺度的开放言语说出很多很有意思的名句,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觉得合乎常理。好的情色描写,意义就在于把帮助男性与女性更深入的理解那个四点一线的关系,以免多数男女被腐朽的社会习俗束缚。

《挪威的森林》应该是大多数青春期男女们的启蒙读物吧。书中提到了同性恋、口交、手淫,有看黄色电影和援助交际的描述等,但书中没有刻意描写做爱的各种姿势,作爱的话语,或者特煽情的环境描写,动作描写。

书中角色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渡边君,这个二十岁左右的男人像所有的正常男人一样,性欲极强。“说实在话,这时我对同女孩困觉已无多大兴致了。在周末夜晚沸沸扬扬的新宿街头东张西望了三个半小时之久,目睹着人们释放出来的由性欲和酒精等相混合的各种莫名其妙的能量,不由觉得自己本身的所谓性欲简直猥琐得不足挂齿。”村上春树先生的这段描写交代的再直白不过了。但就是渡边这样的男人,却可以为最爱的直子而控制住自己的性欲。凭这点上,我是欣赏渡边君的。这让我感受到,作为旁观者的我和他在“爱与性的关系”问题上,有共鸣之处。

微博上曾经很流行一句话,“你敢脱下我的衣服就要敢帮我穿上婚纱!”我赞同这句话,但若改为“如果你无法为我穿上婚纱,那请你停止脱下我的衣服”,我更为赞同。意思和目的相同,但是换个方式表达,逻辑却不同。男人冲动来了无法控制的时候,难免会说谎,例如第一句话。而这时女人往往是充当吃亏的一方。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曾有个年纪大我两岁,但同是涉世未深的女孩问我,男朋友性欲来了要干那事时自己该怎么办。这个年代,貌似婚前破处已经成了无关痛痒的话题。好像早已不在道德圈外的范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有人觉得,爱他,宁愿就和他做也不让他手淫。我就不明白了,女人作为性爱交易中的劣势群体,并没有为尚未牵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男人破处的义务。每个男人都有性欲,难道男人们性欲来了的时候,都得让全世界的未婚女子为他破处么?这个结论有点荒谬,不过现在看来,大多数人在爱情尚未成熟酿就了苦果之时,抱怨的结果不正是和这句荒谬结论的出发点是大同小异的么?

但,我们是不是该反问一下,性与爱的关系是不是被模糊很久了呢?人都是奇怪的动物。我们爱着又同时爱着我们的人,我们总是会觉得他们会一直在,就像我们会一直在一样。所以我们从来不曾担心,也很少担心他们的感受。虽然我们有时真的是那么的不经意的伤害到他们,可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真的真的很在乎很在乎他们。我们总觉得我们会永远永远的在一起,不会分开,日子是那么的漫长,我们总是会在那以后的漫长的日子里面弥补上我们的无止境的体贴、美好和爱护。

而对于陌生人,仅仅只是一面。一面而已,以后永远都不可能再相见了。所以,何不好好的对待对方,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呢。所以,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总是不遗余力的体贴、美好和爱护。这或许真的很奇怪,不过仔细想起来,也不难理解。

所以,人们往往认为,为了刻意表明自己对待爱人与陌生人的是不同的而强烈的表达爱,性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可是,认真思考,性作为表达爱最为强烈的一种方式,不该是最神圣的么?为何我们在众多因素尚未确定之前就轻易地表达出来呢?这无疑是在贬低性交的价值。

“饼干罐不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不都在里面吗?如果先一个劲儿地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欢的。每次遇到麻烦我就总这样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往下就好过了。人生就是饼干罐。”书中我犹爱绿子说的这番话。

在我看来,爱与性的关系也如同饼干罐的原理一样,一个劲的以提前尝禁果收获快感的人,总有一天要来吃剩下的苦果。但倘若忍住了,那么吃甜的先还是吃苦的先,或是甜苦掺半着过,也可全由自己决定。人人在每一段恋爱前选择好好珍惜和享受的同时,也应该做到不丢失自己。女孩别犯傻,不要觉得为此丢失贞操便是爱他的最高表现。男孩也该明白,爱一个人不该以性交胁迫为手段,请记得在替她穿上婚纱之前,你没有权利替她除去外衣。

到此搁笔。我忽然想到的是,倘若我在高中时代把这篇文章交上去,应该是除了偏爱我的语文老师会给我个像样的分数外,其他班级的语文老师当会毫不犹豫地在我的答卷上画红圈。能像我一样幸运地遇上默默支持着我、而从不给我贴“不健康文章”标签和从不给我这样的“不从高考主流”的人画圈的语文老师的孩子,应该寥寥无几吧。不过,人生从来都是一个逃离红圈与陷入红圈的挣扎过程,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了被读者们画红圈的心理准备。

优秀的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培训心得

    查看更多培训心得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