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考研复试学习有哪些
研究生复试的学术型学位按照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划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准备考研复试学习有哪些,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准备考研复试学习
导师对学生关心的频次也需要把握。对一个学生,导师一个月关心一次和半个月关心一次,差别可能会很大。但关心的次数过多过频也未必合适。创新需要空间,学习研究需要时间,所以导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完成某篇论文或者某个项目吗?不是,是为了培养他的研究能力。所以“呵护过紧”对培养能力不利。导师要在“呵护过紧”和“漠不关心”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做导师的艺术。
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具有多样性,造就品格,促进创新。这有点类似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比例是需要掌握的。规定动作是基本的方法、学识,自选动作是学生的发挥。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工作是熟练性工作,做一段时间就会了;还有的工作是挑战性工作,要求高,要做的准备多。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逐渐从熟练性工作转为进行挑战性工作的过程。
怎样判断对学生是不是呵护过紧呢?有多种迹象可供观察,如在组会时学生不会讨论;学生不会提批评性、建设性意见;或者是导师在与不在大不一样,导师在场学生不肯交流,导师不在场学生可以交流得很好,等等。
导师不要总是批评学生。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信。屡屡的心理挫折会使学生无措手足。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批评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
导师和学生在学识上可能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但师生在学识上的高下不应演化为滥用话语权。这会引起创新意识的泯灭,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师生关系紧张。
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培养环境的损益是一致的。学生有好的创新性成果,导师有荣誉感;同样导师的学术地位提高,学生也会有荣誉感。对学校来说也一样,学生培养得好、科研成果丰富,便充分赢得了学校的利益。
过度批评还会造成过度批判的学风与文风。蔑视权威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权威作对,不是为了单纯批判,或者依靠批评成名。批判是为了对新领域、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考研复试的需知
1、专业课面试
一般院校的复试都会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是小组面试的形式:
结构化面试:是传统的面试形式,大多数高校都采用此类型的复试面试,面试形式是多对一的,大部分是3对1、5对1和7对1,可能还有记录员。导师手里有一个给学生评分的表格,还有可能会提前准备好复试题目让考生抽签回答,导师根据考生的回答,可能还会追问各种问题,目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形式广泛地被各大院校采用,因为这样有利于避免某一位考官看问题的片面性,同一位考生在不同的几位导师心目中会留下不同的印象,最后通过汇总,得出的最终成绩会相对公平。
小组讨论面试:也叫无领导小组面试,此种面试是将多名考生临时组成一个团队,分析并解决既定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语面试
主要考的是单纯的口语能力,一般英语面试的主考官往往都是外语学院的老师,问的问题也都是类似于介绍一下你自己、描述一下你的大学、讲一讲你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你选择这个专业,等等生活化的问题,所以你只要稍微掌握几个与你们专业相关的专有名词就可以了。自我介绍是必须要准备的,其实面对这样的考试,提前准备几个常见问题,背诵下来也就足够了。
考研复试应对步骤
初试重要还是复试重要
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0%)+ 复试成绩(50%)(具体的计算看招生简章)
看这个公式,好像初试和复试一样重要。但是初试的50%和复试的50%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普通院校一般初试成绩都在330分以上,名校一般都在350分以上。整体来看初试成绩在250分—400分之间,复试成绩的分布区间是多少呢?复试总分500分,最低分一般是200分,复试成绩高分能达到450分。重点是大部分学校对于复试分数不到300分,是不予录取的,即使初试成绩很高。所以初试成绩很难拉开成绩。所以每年都有这样的怪象:初试成绩很高,但是复试没通过;有的是初试成绩平平或者很差,但是考上了。
复试考试形式
笔试。所以同学们要斟酌一番,你是不是应该把书扔一边了呢?
面试。学校一般把面试安排在会议室或者办公室。采用一对多形式,这个一对多可不是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而是多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老师们根据自己科研兴趣分配好问题进行轮番提问
其他的形式。英语听力,一般听力难度最少也得在六级难度。完了之后呢,现场作答。还有一些看视频,然后就视频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有些视频是中文视频,大部分是英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