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科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作者:嘉欣   发表于:
浏览:14次    字数:697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_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性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希望您能喜欢!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性

建议一:家长要做好榜样。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不断地起身、坐下时,做父母的要坚持看书,孩子见父母能够耐心地看书,也能受到一些感染。

另外,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跟孩子约好这件事必须耐心地做完;如果没有完成不仅需要补上没做完的,而且还得再增加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能够有计划地去做事,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建议二:让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耐心执着是成功的秘诀。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让他能够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

父亲去世后,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读书。只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当时全省著名的效实中学。哥哥对他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行,肯定考不上的。”童第周却认为“滴水能够穿石”,只要自己耐心学习,肯定能够考上的。

为了准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英语,每天除了吃饭外很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自己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全班第一。这就是因为童第周对耐心学习有深刻的理解。

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就要有耐心。孩子做错了事,要给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就是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也要让他心服口服。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等待。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似乎没有多大的耐心,只要想到一件事情,他们总是希望立刻去做,否则便会不停地纠缠。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蛋糕,小慧心在一边看着妈妈不停地忙碌。看见妈妈拿出香香的巧克力和新鲜的水果。小慧心说:“妈妈,我要吃蛋糕。”

妈妈说:“蛋糕还没做好呢,妈妈要把粉调好,再加入慧心最爱吃的巧克力和水果。”

3岁的小慧心仍然纠缠妈妈:“我就想吃蛋糕!我就要现在吃!”

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蛋糕还没做好怎么吃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小慧心开始讨价还价:“那我要吃巧克力,吃水果!”

妈妈说:“你吃了巧克力和水果,妈妈还怎么做蛋糕呀?”

“我不管,我现在就要吃!”小慧心开始耍赖起来。

妈妈无奈,只好让小慧心先吃巧克力和水果。

现在,慧心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她做事似乎永远都是三分钟热度,想的时候好好的,真要做的时候,总也坐不住。

事实上,父母如果从小教孩子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

刚刚吃完晚饭,妈妈正忙着收拾东西时,7岁的雨帆就开始叫道:“妈妈,我要到公园去玩。”

妈妈说:“等一下,等妈妈收拾完东西一起去。”

“不要,我要现在就去,你回来再收拾吧。”雨帆开始坚持。

“不行,做事情就要一件一件做,妈妈要先收拾完才能跟你一起去。你先等一会,看一会今天的报纸,妈妈很快就收拾完了。”

这时候,雨帆已经拿起报纸看起来了。等妈妈收拾完东西走到客厅的时候,发现雨帆已经看得津津有味了。原来,他看到了一篇自己喜欢看的小故事。

可见,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让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只要孩子一要求就作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妈妈总是听我的,我想怎样就可怎样”,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当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如“不行,你给我等着”,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建议四: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例如,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刚开始,孩子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想玩,这时家长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碗洗干净、饭桌擦干净、房间收拾整洁。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

在经历过小事的锻炼后,家长应该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建议五:三分钟耐性训练。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耐性,总是沉迷于玩耍当中,父母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

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在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

三分钟的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当然,培养孩子的耐性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试了一两次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

怎样培养孩子的毅力

1. 从小养成习惯

父母应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的良好习惯,无论是玩耍、看“小人书”,还是学习、做事,都要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如孩子要学洗自己衣服,不能让他学一下就放弃,一定要让其坚持下来,慢慢地就会习惯成自然。“坚持”也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了。

2. 让孩子吃点苦

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基本上都会缺乏毅力,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日本的家长很注意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再富也要苦孩子。日本的小学生在无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着既无水源又无淡水的可怕自然界,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物南生活十分富裕的西方国家,也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吃苦”锻炼,以培养他们的毅力。

3. 从自信增毅力

由于自信仍是毅力的“精神基础”,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因此,父母应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来培养孩子的毅力。

4. 一心一意去做

孩子的兴趣广泛,也容易转移,如今天喜学跳舞、绘画,明天又爱学钢琴、学电脑,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好。心理学家指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毅力往往起负面作用。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和鼓励孩子一心一意做好某件事。

5. 加强体育锻炼

在平时,父母应多让孩子参加适宜他们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增加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

6. 遇到苦难多鼓励

当孩子在接受意志力考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出现意志消沉。这时,父母、老师都要给予帮助、鼓励,让孩子鼓起勇气渡过难关,使孩子得到意志力的锤炼,从而增强毅力。

怎样培养孩子素质

一、塑造孩子快乐生活性格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怎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营造一片恬静的绿洲?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应当注意这几方面:

1、提供快乐环境,营造生活和谐家庭

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营造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予真诚鼓励,培养孩子积极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追求快乐,给予自主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主权,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之中。

二、引导孩子树立学习动机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增强兴趣,树立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是因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别人家的孩子上奥校,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奥校,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诸如此类,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2、养成习惯,磨炼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设置练习,布置作业等都是在养成教育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自我能力,加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练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三、培育孩子探究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学校虽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也是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意识方面,该做些什么呢?

1、带领孩子接触新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再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身处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还可以逛动物园、公园等。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2、正确对待孩子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种思路想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3、有意训练孩子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训练的方法一般有:

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

2、许多家长平时都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

3、看文字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4、鼓励孩子直接编创故事。孩子平时都爱听故事,听到一定数量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故事。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知识百科

    查看更多知识百科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