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

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

作者:建辉   发表于:
浏览:26次    字数:378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最新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5篇

给空气穿上清新的外衣,舒爽呼吸;用美丽的绿色覆盖大地,环境一片生机;在小溪涂上清澈的粉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篇1)

自从我们开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的班会课之后,大家都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保护环境,我们献出了很多好计策,立志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班会之后,我就立即就行动起来。

“白色垃圾”就是白色的塑料袋,它最讨厌,不容易腐烂,路边、小河边到处都有,随风飘扬。我知道妈妈每天买菜都用塑料袋装回来,菜吃完了,就随手把塑料袋扔进了垃圾桶,后来再买菜,又带回了塑料袋,这样每天要扔掉多少塑料袋啊!于是,我就帮着妈妈把用过的塑料袋叠收起来,让妈妈下次买菜的时候带着,这样就不会浪费那么多塑料袋了,减少了“白色垃圾”,妈妈很赞成我的做法,夸我做的好。

我们家客厅有一个垃圾桶,平时废品垃圾都往里面丢,每天都能倒掉一大桶垃圾。从前妈妈也是把有用的废品放在阳台上,攒多了就去卖,可是,因为废品太便宜了,妈妈就不攒了,直接扔进了垃圾桶,这样多浪费啊!还增加了垃圾量。于是,我建议妈妈重新分类放废品垃圾,在阳台上放一个纸箱子,用来放可回收的废品,我还带头把用完的本子、鞋盒子和饮料瓶子放里面,我告诉妈妈这样卖破烂虽然钱很少,但是可以积少成多啊!更重要是可以保护环境啊!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非常匮乏,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我常常注意节约用水,洗手的时候,把水龙头开得很小,在我的劝说和影响下,我们全家都注意节约用水。晚上,我们家都是先洗脸,然后把洗脸水倒进洗脚盆里再洗脚,洗完脚后,妈妈再用洗脚水洗袜子,洗好袜子,就用净水漂洗干净,最后,所有用过的水都倒进一个废水桶里,废水桶里的水用来拖地或者冲洗马桶。

做环保小卫士,我觉得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家庭事做起,只要每个家庭做好了,我们的周边环境不就保护好了吗?大家说,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家庭环保小卫士呀?

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篇2)

地震、海啸,全球各地天灾不断,环保问题刻不容缓。家庭垃圾焚烧后产生的有毒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一大重要因素。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垃圾分类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小编今天就将重点为你介绍家庭垃圾分类的处理办法,让环保的可持续理念从家居生活的点滴开始。

步骤/方法

居室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专门的储藏室里设置分类点。选择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袋和塑料收纳盒进行家庭分类,理想的收置方法能让你的生活显得更加有序。

多准备几只垃圾桶,并按照有机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在上面标明每个容器所回收的类别,一步简单的操作就能让你在家里就完成初步的垃圾分类,并慢慢养成良好的垃圾回收习惯。

不看不知道,塑料材质的置物架原来也另有用处。将饮料罐或者旧报纸全部收集在这里,等待卖掉的破烂儿也有了一个它们自己的安身空间。

将一个个分类垃圾桶收容在大型的竹筐里,活动的搁架起到了隐蔽的作用,让垃圾回收处实用与美观兼容,也能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家居环境中去。

一般家庭会把垃圾桶设立在厨房里,因为那里最容易产生生活垃圾,那么我们就可以借机利用厨柜的部分空间,在平板抽屉里存储废报纸,而进深较大的拉篮里则回收一些塑料、金属和玻璃瓶罐,合理的布局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储物。

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篇3)

今年8月22日,我来到了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会议室,环保专家杜斌老师给小记者们做了一场生动的环保专题讲座。

水和电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发电在消耗大批的自然物质。同时,还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所以我们要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积极响应“地球停电一小时”的活动,大家的举手之劳就可以起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作用。太原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就显得相当重要:用洗脸水冲马桶,用洗菜水墩地、浇花??另外,日常出行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垃圾严格按要求分类等等。总之,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听了这个讲座,我了解了好多环保知识,也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想倡议在全市的小学校开展“我和小树一起长”的长期性公益活动,号召全市的小学生每人每年义务种植一棵树。这样三四十年后,我们的城市将是一个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花园般的地方,我们也将是城市绿化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亲爱的人类朋友们: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生态环保概念总的来说就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环境的系统范围可以大也可以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现在的地球村的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我郑重地向仍未觉悟的人们建议: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4)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5)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篇4)

当今的世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使地球村未来堪忧,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五)森林锐减。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七)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的心得(篇5)

今天晚上,我看了《关注环保》这篇文章。作者一开头就要我们环保,建议我们共同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环境。作者用了许多事例来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有许多不环保的事。正如文中所说,我们在路上行走,可以看到路面到处有果皮纸屑;亚洲象如今在中国已所剩无几,遭到厄运的亚洲象只好迁移到境外去了;青海地区曾到处可见野驴、盘羊、藏羚羊,现已基本灭绝;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数量也少于大熊猫。

举例完之后,作者又让我们记住:当所有的野生动物都灭绝了,人类距离自己消亡也不远了。我曾在书上看到:在某国,许多官员在自己的名片上附了一行小字:“这是再生纸,请多关照。”有些客人去饭店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说:“不做森林杀手。”对比一下,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让作者欣慰的是,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

让我们关注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倡导绿色生活吧!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今天我们观看了“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科普图。那一张张画面让人触目惊心。

我看到了一只小北极熊在一块冰上想要跳到另一块冰上。一群企鹅在一块浮冰上,这块浮冰如果化了,企鹅就没救了。一只鸟因为吃了太多的垃圾而死亡,它的肚子里有瓶盖。打火机。沙尘暴伤害人类身体,天气变化恶劣,使人们不敢出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那就是我们人类。我们不保护大自然,不保护环境,伤害动物,使动物不断灭亡,森林遭到破坏,最后也伤害到了自己。

有的人倒垃圾宁愿扔在地上也不愿意往前走一步扔在垃圾桶里。有些人砍掉树木小鸟没有了家,沙尘暴就会来临,使人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因为种种原因,使大自然受到严重污染,破坏人类家园。因为太多的垃圾,鸟儿肯吃垃圾填饱肚子。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只是看完转眼间就忘的一干二净,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动物的不断灭绝也关系着我们人类的灭亡。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大自然,重新让大自然快乐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加油!重新创造新的美丽家园,让小鸟到处都有家,动物们能够一直生活下去,让人类能够认识到大自然有多么的重要。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工作心得

    查看更多工作心得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