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武隆天坑那深邃的褶皱之中,宛如藏着一部神秘而宏大的地球编年史,镌刻满了一枚又一枚竹简。
当我怀着敬畏之心,让脚印轻轻踩入这垂直的时空甬道,仿若踏入了一场跨越亿年的梦境。岩壁之上,凝固的浪痕好像岁月斑驳的鳞片,簌簌剥落,缓缓揭开了三亿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造山运动的神秘面纱。彼时,海水如液态的利刃,以无与伦比的力量,将碳酸盐岩剖解成无数悬空的秘境,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奇幻迷宫。
三座天生桥,宛如天神遗落在青冥之间的梦幻之笔。它们横卧在天地的缝隙中,像被天神随手抛掷的青铜鼎,带着一种雄浑而神秘的气息。天龙桥那巨大的拱门框住了整片银河,仿佛是通往宇宙深处的时光之门。桥洞深处渗出的泉水,在幽谧的月光下,幻化成晶莹的珍珠链,闪烁着清冷的光芒。当它们坠入三百米深的渊薮时,竟发出编钟般的清响,仿佛是大地深处传来的古老乐章,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地质学家说,这是喀斯特地貌的终极形态,而在我眼中,这分明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五色石,在地壳裂缝中熔铸而成的一组悬空的象形文字,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天地的奥秘。
沿着崖壁栈道缓缓下行,石阶在溶洞苔藓间若隐若现,宛如一条蜿蜒在时光里的神秘小径。暗河在脚下奔腾不息,它携带着白垩纪的密码,以无尽的执着冲刷着钟乳石柱,仿佛在解读着地球演化的古老谜题。那边断崖上,残留着1985年英国探险队的绳索,那氧化发黑的尼龙纤维与石笋共生,成为人类丈量深渊的刻度,见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最险处有块凸石,状若佛掌,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传说1942年驼峰航线坠毁的飞机残骸曾在此暂留,螺旋桨划出的弧线至今仍在岩层里隐隐作痛,那是历史的伤痛,也是岁月的痕迹。
青龙桥下,雾泉终年不散,水珠悬垂如倒流的星河,如梦如幻。同行的四川友人说,这是女娲的眼泪,饱含着无尽的悲悯与深情。每逢夏至正午,阳光穿透水幕,在崖壁投射出完整的《禹贡》九州图,仿佛是大自然用阳光和水在竹简上书写的壮丽诗篇。黑龙桥底的暗河,则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剧场。钙华沉积物在水流冲刷下形成天然管风琴,当季风掠过竖井时,整座天坑便化作共鸣箱,奏响大地深处的奏鸣曲,那声音低沉而雄浑,仿佛是地球的心跳,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沧桑。
站在坑沿回望,三座石桥恰似悬在虚空中的日晷,记录着时光的流转。地质锤敲下的碎屑里,我仿佛看见奥陶纪的腕足类生物正从石灰岩中苏醒,它们带着古老的记忆,穿越亿万年的时光向我走来。那些被地壳运动揉皱的页岩,每道褶皱都封存着沧海桑田的叹息,仿佛是大地的皱纹,刻满了岁月的故事。当无人机掠过青龙桥的瞬间,我突然懂得:所谓天坑,不过是大地翻开的书页,而人类,不管是伟大者或者渺小的,都是竹简上正在褪色的注释。我们在这广袤的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渺小而又微不足道。
暮色四合,坑底的灯火次第亮起,恍若坠入深渊的星群,在黑暗中闪烁着温暖而微弱的光芒。暗河继续雕刻着它的史诗,永不停息。而我的影子已被拉长成另一道地缝,在暮色中蜿蜒成问号,那是我对这神秘世界的无尽追问,也是我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敬畏。在这武隆天坑的怀抱中,我沉醉在这诗意的天地里,与大地的灵魂对话,感受着岁月的流淌和生命的奇迹。不觉诗兴大发,口占一首七律:
武隆天坑
地裂天崩鬼斧工,云梯百丈探鸿蒙。
神鹰敛翅穿穹壁,地缝垂帘隐玉龙。
三叠天生虹贯日,九重雾锁月迷踪。
谁持巨笔书奇卷?造化无言刻古松。
2025年4月11日于重庆寓所
【审核人: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