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三华伙鱼趣(散文)

作者:柱辰   发表于:
浏览:25次    字数:328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林湖荡,在我小时候还是陌生的,不知道在哪儿、长什么样子、究竟有多大,这些都是我不得而知的。听老人们讲:林湖荡里的野鸡野鸭成群满天飞,沟塘湖泊鲫鱼肥美。纯天然的湖荡长满了芦苇和荒草,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一眼望不到头。初冬时节,寒风嗖嗖,芦花漫天飞舞,苇叶随风飘荡,时不时地发出"尖哨"的声响,像似诉说着它们的成长经历。若是走向芦苇荡深处,在没有坐标或参照物的情况下,便会迷失方向的,稍有疏忽,不知要走到什么时候才算走到尽头。

  林湖荡坐落在兴化市草冯、魏家庄一带,实则上就是"鲫鱼湖"的东北角,因就近林湖乡而得名(或因林湖乡位于林湖荡而得名)。

  我生活在鲫鱼湖畔,站在村口就能看到林湖荡了。小时候,我们几个童伴暑假期间嬉戏玩耍非常有趣,经常光着背脊三五成群地结伴,沿着庄前的羊肠小道径直向前,每人手里拿上木桶或小袋等装备物,专门下荒田(林湖荡)练练逮鱼摸虾捉螃蟹的本领。我是跟在三华伙屁股后面负责提篮子或看护水产品,有时还为他喝彩,到时回来也能分享到一点新鲜的美味。

  三华伙是庄上出名的"鱼王”。常言道:吃鱼没得取鱼乐。可不是吗!也不知道三华伙什么时候,在取鱼方面造就了一双鱼眼,察颜观色,入水三尺,能把鱼儿通体瞧了个遍,基本上的大小分量估算得也差不了多少。三华伙是个玩将,少年之时就性格屈犟,不论晴天或是雨天,只要一根竹竿,一把叉,便是他的天下。他每每出门在外,口袋里总喜欢放上针和线,一有“情况”,便会立即现场直播,随意弄根树枝或芦竹,一会儿就能够心满意足地带回家几条活崩乱跳的新鲜鱼儿了。听他娘说:“我家三华伙这小伙呀,弄鱼时活像个出缰的野马,浑身是劲,但吃鱼就不这样了。”到底怎么回事,我和大伙儿都不去追究,只佩服他的捕鱼本领。

  三华伙十五岁那年,已是四邻八方捕鱼的一把好手了,村里村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邻居张大爷、李大婶见他逮鱼时活灵活现、浑身是劲,常常是夸不绝口,也难怪当时生活的贫乏,平时能有新鲜鱼吃简直是上了天堂。人们时常见他大步流星地行走在庄舍的河道上,或是梅雨季节单船劈波斩浪地“奋斗”在荒田芦苇丛中,包括平常庄前庄后水稻田的沟渠旁,只要是浸泡在水里的地方,三华伙总能够施展一下取鱼的“特异功能”,保准当天中饭至少有三样不同做法的鲜鱼高高地摆在桌子的正中央,这完全得益于他的取鱼功底,一般人还须得跟他学上一两手呢!常言道:荒年上饿不煞手艺人。这话一点不假!听庄上的宗训子说,他的岳父患肺病时因吃多了他家的几条鱼,居然因受之有愧,竟把个三丫儿许配给了三华伙。

  三华伙为人厚实靠谱,本份低调。在一般人眼里总像是差那么几分。上小学时,根本就没有其他同学那样的神奇,老是痴痴呆呆地数着地上的砖头走路,就算撞到了南墙也不知道疼。邻居细鸽子大妈常说他是个现世宝、活现报、没得出息的呆伙,将来找个老婆也不知道怎么过呢!还算他爸、妈是最了解他的,这小伙(儿子)呢别看他默不作声,城府深着呢!他是闷声大发财。你说他在校时老师经常表扬,就图这一点足以证明,脑筋急转弯作业题,他总是第一个在全年级里回答得七不离八。同学们对他不怎么看好,因为三华伙这小伙时常抢了他们的风采,只有几个老师背地里议论他头脑有些“思维”天赋。后来,因家庭条件限制,初二没上得下来的三华伙便就辍学了。班主任也上门动员过两三次,只是家境状况,结果与上学无缘,虽然当时一学期学费只有三块钱。难那!弟兄姐妹多的人家实在是上不起学呀!有言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的“余粮钱”年年都是赤字。从离校门那一刻起三华伙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一连数十天,成天痴痴呆呆习惯性地转到庄前的土地庙旁的一颗柳树下,时不时地看着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心里总是觉得不那么洒脱,眼前不住地浮现出的,均是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身影。

  妈妈也知道三华伙的心思,怕他惹出什么事端来,知道辍学对他来说很不自在,见他痴痴呆呆地莫非是惹了什么“坏东西”,或受到了什么惊吓丶打击。所以一直埋藏在心里,终究难言之隐,只是瞒着生产队长时常偷偷地回家,默默地防着、看着不说出口罢了。

  有一次,三华伙正在河边发呆,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样东西,说时迟那时快,随着“扑通”一声声响,在他面前砸出一道水花,水珠四溅,吓得三华伙连连倒退了几步,一不小心栽倒了河里,好在枝叶正茂、暑气未消。当他头脑清醒时,第一眼看到的竟是一根竹竿,随着波纹的增大慢慢地浮出了水面,水面上浮现出一条八、九斤重的大鲤鱼喃!,这才使三华伙眼前一亮,回过头来正发现宗训子叔叔笑呵呵地朝河边走来,嘴里喊着他的名字,叫他顺便将水中的鱼儿拖到岸边,这一刻他兴奋极了。从此以后,三华伙便对取鱼有了浓厚的兴趣。

  记得三华伙在上小学时,正好是大集体,水资源姓“公”,由乡里水产站统管,一般是年底才能够捕捞一次,上面(水产站)按人口供应村里计划鱼,那时有鱼吃的最佳时期,也只能算是春节期间了,也难怪农民整日整夜地在生产队里拼命地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根本不知道有这份闲心去弄鱼,来品味、欣赏、享受。只有在校的小学生放学回来后,三五成群地拿根鱼竿打发着落日的余晖。三华伙十二岁那年,父亲因患重病,在床边时常鼓励孩子奋进有为,字字情,句句理:穷苦人,难那!要自食其力,艰苦奋斗,事在人为呀,如此云云。就在最后与孩子们唠叨的一个星期后,便撒手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件事对三华伙打击很大,他一时话语不多,不喜欢跟着同龄人一道打闹玩耍,星期闲暇之时,只是不住地围着庄上的宗训子叔叔转,死活都要跟着一道去放牛,宗训子那年二十,刚跨进生产队,只是因为队里作业什么都不懂,反正又拿不到什么大工分,队长为了照顾宗训子这个年轻的后生,暂时叫他去放牛,这也算是老队长的用心良苦,。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队长与他是邻居,知道宗训子弄鱼是一把好手。再说,平时还三天两头地给老队长送去一些鱼,那个时候能改善一下伙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事了。这叫他放牛不正好挤点时间让他发挥特长(捕鱼)!你说他何乐而不为呢!据说,后来三华伙取的就是宗训子捕鱼的这本真经,至今还有好多人想学这门技术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捕鱼也不例外,从三华伙口中得知,第一条首先要懂鱼性。春天的捕黑鱼要靠眼功,是钓是叉也有讲究,黑鱼“咬仔”看断草,看成趟的鱼仔就不稀奇了。汛期来临之季,三华伙就会全副武装了,一条小船一根竹竿,塑料布往身上一披,穿梭在水天交接处。一般芦苇荡最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地方,鱼儿正常在发大水的时候乱窜,也是它们最为显摆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对捕鱼人来说,就是“黄金时期”。拿叉、拿罩是正常、一般鱼杆用不上,大都是用罩。在芦苇荡深处,鱼儿“咬仔”咬昏了头,白肚皮翻上,赤条条地横趟在水面上。懒得用叉,正常是一罩一个准,伸手一摸正常是两条,一条一个七、八斤重的大鲤鱼,就能乖乖地成了第二天中午的下酒菜了。秋天、冬天捕鱼就更是直接了,有句俗话:冷水鱼好上手,图的就是这一点,人身的温度大于水温,这时鱼儿会自动往手中游。听三华伙说,泥鱼滑不好逮,也只有抓住头部间的触角处,它藏在河水洞里隐蔽居住,懒得出洞,除非暑天光照强,河床浅出。往往一个洞里面还不止一、两条呢!桂鱼、昂刺鱼又怕刺,如果碰着了叫妈妈、喊爸爸都不顶用。还是鲈鱼好逮,圆滚滚的,绝对安全,肉质还好着呢!最贪吃的就数鲫鱼、鳊鱼了,他们不堪一击,呆头呆脑的一直吃到“浮标”往上漂吐也不下钩为止才肯罢休,……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求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如今,我们里下河地带的水网密布,河河沟沟、均是养殖的池塘,一改以往“望天施恩”的管理养殖模式,特别注重了科学养殖和特种养殖,以增加经济效益和增收渠道为主导,大多数承包户都有着独特地养蟹经验包括特有的取鱼功底,大河、小沟、精养鱼塘不再出现以往随意玩弄捕鱼的现象,就连当年的捕鱼高手三华伙,也承包了两个合计一百八十亩的大塘口。现如今,就是因为三华伙这个“特长”再加上这几年的特有技术让他走上富裕的道路。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