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我的老师(散文)

作者:贵州晨华   发表于:
浏览:69次    字数:535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在第34个教师节的夜里,听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夜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写的《谢谢您,我的老师》,文章逗引我也想写写我的老师们。

  毕业17年来,每逢教师节这一天,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老师们来,是他们让我从人生的迷茫中走了出来,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培育了我,是他们让我懂得了感恩,是他们让我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谢谢你,我亲爱的老师。

  ——题记

  

  人的一生是有许多老师的。之所以多,是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学习随之开始了,老师也从此产生了。故而有了“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随着一天天长大,入学学习课本知识,故而有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

  老师是传播文明、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启迪心智、乐善助人的天使。很多人都把老师比作积德修心的典范、辛勤耕耘的园丁、引领成长方向的舵手、培育社会栋梁的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天底下老师是最真诚和最值得信赖的人,最可亲可爱和值得尊敬的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莫言的《我的老师》中、从韩愈的《师说》中,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对我人生影响最为深重的几位老师来。他们分别是小学时的庹钟宣,中学时的李朝政、顾宗富、田儒林,中专时的钟晓明。当然,从小学到中学到中专,再到后期的大学(在职),教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无法逐一列举评说。

  在我很小的时候,认为父母是很重视文化教育的。五岁那年,父母把我送进了“学校”。这个所谓“学校”就是村里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让每个寨子自行“办学”,请有“文化”的人来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写字。我们寨子因人数太少,不具备“办学”条件,只能拼凑到就近的老庄岭或三岔溪去“读书”。我的第一次入学就去了老庄岭。到了农忙季节,学生还要兼顾着帮老师种地、插秧和收割。读完一年,我从一数不到十。父母开始着急了,又将我转入三岔溪“学校”。又过了一年,我的学习依然没有一点儿改观。于是再将我转到老庄岭“新学校”(之前的学校已经解散)。一连转了三个“学校”,我学习成绩仍然一塌糊涂。现在还记得有一道题,让写出“高昂”的反义词,我的答案是“矮昂”,时至今日还被同学拿来“说笑”。

  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也长大了一些,也能跑远路了,父母才将我送进了村小学——庹家寨。进校那年我读三年级,庹钟宣老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各科任老师。我们班属于复式班,二、三年级同在一个教室里,所有课程由庹钟宣老师全权代劳。他上完二年级再接着上三年级,到了四年级才分班。庹老师一直将我送至小学毕业。在我的生命中,庹老师算得上是我的启蒙老师,从那时开始,我的读书征途才算真正开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学校、什么叫读书。当年庹老师正值青壮年,工作非常认真,也很敬业,管理学生也十分严格。

  记得有一年冬天,他让每个学生背古诗《登鹳雀楼》的注解,我怎么也背不下来。放学后所有学生都回家了,只有我们少数几个被留了下来继续背。眼看天就黑了,但他就是不让回家。在我极度恐慌之下,爆发出了内心隐藏的潜能,竟然一口气背了出来,就连我本人都十分惊讶。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从此之后,书本上的古诗我没有不会背的,爱好古诗也由此开始。

  小学毕业,我以197.5分的成绩考入沙子坡中学,被分到了一(1)班,也就是尖子班,李朝政老师任班主任教语文课。进校时,正值青春期的我,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加之性格张扬,借宿在镇派出所(姐夫是派出所民警),学习成绩又相对较好,整天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我行我素,纪律也不遵守,每天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是拽女生头发,就是和同桌打闹。李老师作为班主任又是个工作狂,管理十分严格,经常挨他批评。记得有一次课间,我与同学追逐打闹,误撞了一名蒋姓女生(名字忘记了)并吵了起来,正好被李老师逮了过正着,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不但没有低头认错,反而不知天高地厚地与他顶撞。几天后,我姐夫知道了此事,把我关起来狠狠地“训”了一顿,还差点挨了揍。事后被我臆测为是李老师告的状,从此对李老师产生了恨意。(几年后才得知不是李老师,是与我同在镇政府借宿的同学告诉我姐夫的。)

  随着科目的增多、学习的吃紧,整个班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学习,要强的我,看着学习成绩一天天下滑,已从原来的前十名降到了后十几名,试着努力赶上,却效果不明显,反而越学差距越大,烦躁与恐慌如同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心里开始滋生了放弃的念头。正在那个时期,每周回到家,都会听到一些来自亲人间的“不良言论”,更加助长了我“不学了”的心里,甚至给自己找到了“坚决不学了”的台阶,还曾发毒誓:成才也不能在沙子坡成。放下学习后,学会了抽烟,学会了撒谎。每天人前装乖孩子,人后拉帮结派。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报完名,我就偷偷地离开了学校,彻底告别了沙子坡。现在回想起,真是追悔莫及。后来那个班考入重点高中两人,其中一人还考入了清华大学。李老师为了照顾我,专门安排与他同桌一个学期,目的是想让他带带我,只可惜我没有珍惜、没有把握住机会。其他同学或考上了中专、中师,选择读高中的,后都纷纷考入了985、211等国内重点大学。现在回忆起那段经历,心都会抽泣,以至于二十一年没有踏入沙子坡那片土地。

  还有一件事,偷李朝政老师的诗集。偷书也是机缘巧合,我在班上犯了错,被李老师叫到宿舍里接受“批评”。趁他不在,翻遍了他宿舍的所有书籍,看中了那本诗集,偷偷地藏起来带了回去。现在还记得李朝政老师的诗题目叫《人,真怪》,内容记不得了;任永政老师(时任教导主任)的诗题目叫《无题》,其中有一句是“要走就走,何必欲去还留”。正值情窦初开的我,整天想着悄悄地给心仪的女生写情诗,那本诗集正好派上了用场。只可惜没有坚持,要不今天也成了诗人。

  虽然我梦断沙子坡,但对班主任李朝政老师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他当年的严格,就没有我后来的认真和努力;如果没有他精心为我安排那个座位,就坚定不了我迎难赶上的信心和勇气;如果没有他那本诗集,就没有我后来对文学的喜欢和热爱。所以,即便走了些弯路,但那些经历成了我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借此诚恳地向李老师说声对不起。

  从沙子坡逃跑之后,彻彻底底当起了农民,整天跟着父母上山种地,不到一个月已被晒成了非洲人。可惜我已经退学,沙子坡学校是回不去了,但我对读书仍怀幻想,每天尽管干活回家后很累了,也不忘拿本书假装学习,原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感动父母,可惜父母视而不见,这时我才彻底地明白了“失去了才知珍贵”。事已至此,只能面对。是学风水先生埋葬死人,还是跟着大伯父当屠夫,父母抛出了选题,我却异想天开地另立答案“读书”,父亲没有反对却是沉默。三天后,父母给出了答案:既然还想读书那就再去读吧!

  1996年9月,我重新步入校园,走进杉树中学,遇见了我的第三位恩师——顾宗富老师。是他重新点燃了我读书的欲望,是他把我带上了写作的道路,也是他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什么对顾宗富老师有如此高的情怀,从他教我的时间来说仅仅一年,却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影响是深远的。

  入校那年,顾宗富任我们的语文老师,每天晚上他都会到班上来为大家辅导,谁遇到难题,不管哪一科,都会耐心地讲解。有一天晚自习,我正在为设计学习园地发愁,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咬笔挠腮,顾老师见我心事重重,便问我为有何烦恼?他见我一说,立马抛出一句话:学校就是一方沃土,学生就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班级犹如一本厚厚的大书,需要每位同学深入慢慢去读,慢慢去品,最终找到人生之路。你可否从这个思路去考虑考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瞬间就有了思路。第二天,在顾老师的帮助下,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学习园地诞生了,还被学校评为最具特色的优秀学习园地。

  与顾老师成为了亦师亦友,因起一篇作文。期中我写了一篇题为《读书》的作文,内容讲述乡村孩子想读书不得读书的痛苦,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遣词造句真不敢恭维。可是顾老师把那篇作文当成了范文,让全班同学传阅,并让我修改了好几遍,说是要寄到了报社和杂志上发表。作文后来到底发表与否,不得而知,但它已让我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再后来,我又写了一篇《卖烤烟》的作文,文章揭露烟贩子与收购员的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挣老百姓血汗钱的黑恶丑态,还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为结尾。顾老师给那篇作文打了100分,还送我一本《学生日记》,让我好好学习,认真练习写作。那本《学生日记》自今还保存着。一年后,顾老师调到印江县委宣传部任职。虽然他调走后有几年没有联系,但他走后的那些时日,我无时无刻都在怀念着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再后来,我中专毕业,他已在《印江通讯》担任了总编辑,我写的几篇稿子本是向他交作业,却被推荐发表在了《印江通讯》上,文字变成铅字终成了现实,也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

  在杉树学校还有一位老师,他就是我的班主任田儒林。我的管理能力缘起于他。那时他住在东风小学,距离中学相对较远。我入校就担任班长,班级管理由我全权负责,被同学们喻称为“第二班主任”。虽然那时不懂什么叫管理,但是凭着几年的摸索与磨练,让我总结出了“管理”的诀窍——管人必先摸透人心。要想管好一个团队,让团队有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先掌握每个人的性格,摸透他们的心思,了解他们想要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团队才会做出意想不到的成绩。后来到了中专学校,我担任团支部书记,参加工作后,担任站区团支部书记、担任作业组长,与年少时当班长积累的经验密不可分。所以,田儒林老师给我最深的影响就是如何去管理。

  在这其中,他也向我传授了很多管理经验,比如说:一个班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好学生都是鼓励出来的,差学生只要经常鼓励,一样能成为优秀的好学生。当年,他教我方法,放手让我去管理,就是想培养我、锻炼我。最终我们班也没有让他失望,一半数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即使差的,通过后期的努力也考上了好学校,有的进入贵州大学当了讲师。所以,什么叫恩师,这就是恩师。恩师不一定要教你多少知识和多少技能,但他一定在某个领域影响了你。

  还有一位恩师,那就是中专时的语文老师钟晓明。我和他的情感与和顾宗富老师的情感有几分相似。第一都是我的语文老师,第二都很喜欢有才的人,第三都只教我一年,第四都是真心诚意待人。

  走进钟晓明老师也是缘起一篇作文《我》。那篇作文记录了我的读书经历,和一个大山里的孩子跳出“农门”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热爱。钟老师看了我的作文,也给了一个满分,并且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谈了话,推荐我加入校报《身心与健康》当记者。一入校就被老师如此看重,我多少有些意外,也曾多次反问自己:我有多大能耐?又何德何能?我只不过是刚从深山里走出去的懵懂青年,我能干什么?培养我有何用?我当时非常不理解。

  然而,钟老师不那么认为,却义无反顾地推荐我,他觉得人生之经历就是财富,如果能将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人听,让那些处在“危险边缘”的莘莘学子们醒悟,就是大爱,就是贡献。一个学校如此,放眼全中国更是如此。钟老师的话让我深深地感受了:“作文”不能单独地把它看成是一篇文章,要让它对社会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力。这些话,顿时让我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缔造者们产生了敬畏之情,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不会有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之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定位人生,认真撰写加入《身心与健康》校报的申请书,对学习再也不敢掉以轻心,放下了“六十分万岁”的不良思想。因为我知道自己是真不会写作,偶尔写出那么一篇文章,不代表我有文才,也代表不了我思想有多进步。为了报答钟老师那份信任,我开始了努力学习,每天放学后泡在图书馆里,每个周末也泡在图书馆里,我要将失去的时光补回来,让他看到我是个可塑之才。

  可事与愿违,中专三年如同白驹过隙。第二学年,为了迎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专业,重新选择与铁路有关的“热门”专业,不得不把学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不得不去攻克一个个复杂难懂的电路图,不得不去拆装一台台陌生的铁路机械设备,不得不琢磨去哪家单位就业更有发展前途。写作已经无暇顾及,到最后毕业也没有写出一篇好文章。

  然而,钟晓明老师没有责怪我,反而觉得我是一个识大体、能善变、懂现实的人。但他仍然希望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好爱学习的精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有时间就继续坚持写下去,不要抛弃、不要放弃,坚持好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参加工作11年后,我的职业果然被钟晓明老师言中。2002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6月被调入机关担任了行政文秘主管,专门从事文字写作工作。当然,这离不开钟老师当年的教诲:不抛弃、不放弃。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很多,对我的影响或多或少,但都无法用语言表达。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借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之时日,我衷心的感谢他们,教我知识、教我做人、教我做事、沐浴我成长。

  

  (任振华/文2018年9月10日 山西 原平)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