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大全

我唱歌不好听怎样练声

作者:林翠华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511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8888篇,  月稿:11890

我唱歌不好听怎样练声(精选3篇)

  我唱歌不好听怎样练声 篇1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我唱歌不好听怎样练声 篇2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我唱歌不好听怎样练声 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而歌唱?》。

  在校园网上,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站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我们绽放着最美丽的笑容,展现着最活力的青春,我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释放着快乐,诠释着自己的意义,我们在告诉所有人——yes,wecan!”,这段文字出自初一8班的陆燕冰同学。她写的“我们”是谁?是的,就是我校的grace童声合唱队。在刚刚过去的浙江省和杭州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中,合唱队凭着我们英特学子特有的阳光、活泼、自信的气质,征服了评委,征服了观众,接连荣获一等奖。在此,我代表所有的同学和老师向合唱队的同学们表示真诚地祝贺,特别向认真执教、像朋友一样悉心照顾同学而忘记自己病痛的程琳老师表达由衷的敬意!

  如今,比赛已经结束。而我心中始终有一些疑问:合唱队成立才一年,为何能获此殊荣?拿奖后队员还会有热情再坚持训练吗?初三要参加中考的同学为何还在合唱队中歌唱?带着这些疑问,我与合唱队的部分同学作了一些交流。

  初二2班的陈霖洁同学说:“合唱队是一个大家庭。因为爱唱歌,因为爱合唱,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我们走进了这个集体。很多人说:‘去合唱队很辛苦吧?’而我只是笑笑:‘不是。’在那里,我收获了友情与自信。这两样东西对我如此珍贵,我又怎么会觉得辛苦?记得每次比赛前,我们都会为对方化妆,比涂抹自己的脸还用心,每一个细小的瞬间都藏着对对方的鼓励,希望大家以最美的面容上台。论资历,我们比不过名校;论唱功,我们还须练习。我们之所以获奖,想来是一份外人所不曾了解的拼劲与活力吧。说实话,我们没有奔着第一名去比赛。它就像一个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期待却又畏惧,它害怕失败,却一次次告诉自己:尽全力,尽全力!比赛的结果只是对我们一个小小的肯定,并不是一个定义。合唱队的队员们正为未来的每个可能努力着。”

  初三4班的李虹毅同学是合唱队的伴奏。她告诉我,作为伴奏,她本来是场上最不起眼的一个。但一次临近比赛的排练让她有了新的发现:随着指挥的手势,音乐戛然而止,整个教室变得空旷寂静。当音乐再次响起时,我发现刚才少的不仅仅是旋律,也少了浓厚的衬托,那是音乐中的铺垫。而那个演奏音乐的人,就藏在我的身躯里。我弹了近十年的钢琴,那却是第一次真正的“演奏”,因为我在创造音乐。为此,她激动不已。她说她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她还说,暑假排练时,本以为大家会怨声载道。但实际的情形是,大家一起读书,一道听音乐,一同歌唱……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单纯与快乐。她说,这是我两年多来最为难忘的记忆。

  听到这些,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队员们所谈及的这些感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等奖所带来的收益。就像程琳老师所说的,一等奖只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个小小的礼物,而我们拥有更多,也将走得更远。在我所任教的初三班级里面依然还有合唱队的同学,我发现了她们这样一些共同点:她们遵从自己的兴趣,单纯地爱着唱歌。所以,到了初三,她们依然没有放弃。她们把合唱队当作自己的归属,把自己当作这个大家庭中幸福的一份子。所以她们恋恋不舍。她们学习时安静而专注,她们在小组活动时,尊重别人、乐于分享;她们在生活中,积极、乐观、自信:这一切她们都归功于合唱。

  其实,不仅仅是合唱队,我们学校的许许多多社团,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也在不断地给同学们创造机会,发展个性。苇岸文学社用一本又一本精美的期刊、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讲座讲述着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星晴记者团用一篇篇详实的报道记录了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我们的健美操队和书画社长期坚持训练,编织着青春、书写着灵感;我们的足球队驰骋球场,挥洒激情;我们的航模社自主设计,把梦想发射到了蓝天……

  如今,我们的社团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学校之所以重视社团建设,是为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现代化人才”。放眼全球,综合素质已然是当今人才的标尺。今年暑假,我校有部分同学有幸游历美国名校,结果发现,无论是哈佛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无一例外他们都很重视学生课堂以外的表现,他们需要从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来了解这个学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充分发展学生特长,并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和实际工作能力。负责招收留学生的美国老师告诉我们,在申请欧美大学时,最好准备这样一份材料:我在中学里参加过什么社团,担任过什么职务,有什么收获。杭外的戴磊、孙太一两位校友能获得“美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称号,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们活跃的社会活动能力。

  因此,无论是立足英特,还是放眼世界;无论着眼现在,还是准备未来,希望同学们能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积极培养、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因为纯粹,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才能走出校园,走向世界!谢谢大家!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演讲大全

    查看更多演讲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