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我的养生说(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512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451篇,  月稿:560


  未考“养生”这个词诞生于何时,我估计是生活好了,有了养生的想法和条件,才琢磨这件事的。我退休了,名正言顺地进入了“养生频道”了。

  道家和中医,可能是最早涉及这个概念的,道家强调生命“顺其自然”,中医强调多方面的平衡。这些对我们养生起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从前,农村干活的人,到了半百,基本上就不再干重活了,人们称之“老头”,大都凑在村口或向阳的房头,蹲成一排,我老家叫“靠墙跟”。那天我外孙看到这一幕,说,这是“养生”。的确,晒太阳是养生的最好方式,按照现代理论,晒太阳可以补钙,老年人身体的钙流失最快,太阳光线可以给人体制造钙元素。所以,人们看一个人老不老,不是脸上的褶子有多少,而是看硬朗与否。他们蹲踞成一列硬朗的风景,静待岁月的延伸。

  其实,这是“养老”,属于养生的范畴。如今,农村老年人也相继住进敬老院。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养生方式。养老又完全不等于养生。养生高于养老的层次。

  大约中年以后,人们才有资格说“养生”,就非广义的养生而言,我觉得到了退休年纪,才是要认真考虑的一件事,甚至是头等大事。年轻时,生命力强劲,有谁在意养生。或许,因此落下生命之舛。如此说来,养生就应该自生命开始而开始。

  退休后,那些养生语录可能会铺天盖地而来,这种提醒,非常好,但也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例如:早睡早起,健康是第一财富;运动是最好的医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宽体舒,心态平和……这些没有错,只能算是一些良好生活习惯的提醒吧,属于大众化的东西。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闻善从良的,于是有了“木桶理论”,意思是吃再怎么好的营养品,也无益于养生,必须戒掉吸烟,嗜酒贪食,好赌等恶习,解决影响生命的短板问题。

  不能再造和重塑自己,那就养生自己,提升生命的质量。

  

  二

  确切地说,我自退休就否定了一些关于“养生”的观念。

  养生并非是一味地吃好东西,偏重于进补。鲍鱼海参,鱼翅燕窝,山珍海味,有条件的可以尝尝,但绝不是养生的必需品。我在做了心脏支架后,手术医生开玩笑地说,别喜欢堵塞血管的食物,坚持粗茶淡饭。哦,清淡,不仅仅是饮食要求,也是应遵循的生活态度。精神上的东西,反而成为养生的方向。苏轼也是在尝尽人间美味之后,才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历尽劫波,最终选择的不是不甘,而是了了追慕繁华的心,何尝不是苏子的养生经验之谈。

  养生不是一个多么高的门槛,养生的成本不必高,如果喜欢,即使破费一点,心里舒坦,但养生的方向不能偏离了正确轨道。要舍得追求自己的喜欢。我曾请教我的忘年交朋友“老海”,他患三种癌症,三十年抗癌,如今90高龄,他说,自己养生的选择正确。几枝毛笔,一把二胡,一桶绿茶,每日打交道,甚至与之对话。他曾拿过二胡,与二胡对话,能不能来点欢歌调门,不要总是“二泉映月”,于是,从书箱子里翻出《欢欢喜喜过大年》《春秋配》《七星灯》……他说,一个月拉一首曲子,才琢磨出一点味儿,还记下心得,获得了“音乐心情”。

  让我想到,到底心情是什么?心情就是自己主动哄一哄自己,把自己整明白了,什么事都云消雾散,自然就是好心情。

  养生方式不必随大流。大妈们恋上广场,跳起了广场舞,有人也跟着跳啊扭啊,不管自己是否喜欢。有人支起扩音器,在树下吼歌,于是置办器材,也跟着吼,吼了几嗓子,却兴趣渐减。有人喜欢扭秧歌,看了也腰肢想扭一扭,不几日兴趣低落了。到底喜欢什么?每个人不一样,花点时间,试着找到自己的喜欢,适合自己的,才称得上养生之道。

  我就遇到一位“响鞭”的人,每晨走进青山涧底小广场,来一顿鞭花,我觉得他坚持了有十载。我都怀疑他是一个作家,一定在创作自己的长篇《神鞭》。他选择声音和力量来养生,真的是别开生面。灯红酒绿,固然在某个夜晚可以催生一片灿烂心情,但铅华褪尽,觉得是夜空泛,红绿的颜色并不滋养年华,简单的消遣过后,剩下的是寂寥。

  很多人都是在身体保养层面兜圈子,想法就很偏狭。其实,找不到自己的真正爱好,永远也不能走进养生的境界。

  我听到朋友说的一个人患病的故事。他整天也活跃在健身队伍里,即使一个人,也会练拳舞剑。一日查体,医生把检查单给他,上面出现一个“占位”字样,上网一查,原来是癌症的一个说法,第二天入院,第三天死去。一个字“癌”,两个字“占位”,三个字“不太好”,都是可以吓死人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心,这些写在纸上的子弹就可以轻易击穿我们的心情防线的,一颗强大的心,不完全取决于基因庚传的性格,也有养生所养的一颗敢于面对一切变故的从容之心,从容是强大的最高形式。可以视悬崖为坦途,看倾斜为斜塔那般富有风趣,看洪水猛兽如一场别样的游戏。强大的心,就是疾病的堤坝,心不在洪水面前筑坝,身体瞬间就会决堤。

  想想我,也遇到“占位”两个字,曾问主治医生,他说,就是多了一点小东西,不确定才如此说。当然,我早有一颗准备的心,我的心情曾经就被这个词握紧了,跳动不正常了,但我明白,我在意念上,不能再帮“占位”的忙了。说不上我多么勇敢,但朋友说我很强大。之后,朋友相问,不再使用“最近怎么样”,而是变成了“在干什么”。我放下了那个字,去关切身体之外的东西,但不是身外之物,我们开始谈银行利息,投资渠道,关税大棒,洛杉矶大火,俄乌战争,加沙苦难……

  太多人的抗病经验告诉我们,疑心生鬼病,惊恐更是生命的无情杀手。

  我反复琢磨那个人的死,养一颗从容淡定的心,多么重要。当然,那些健身养生方式并无问题,只是他养“偏”了,对于他,养心更比养身重要。甚至想,他就做一个“无心”的人该有多好。有心于生活,无心于疾病,强烈的生活信念就能够战胜疾病,哪怕延缓生命一两年,他的亲人也不至于那么惋惜痛心。

  人啊,这短短的一生最终都会失去,不能因为失去而不去养生,养生,起码是对某段生命的高度负责,这个意念不能丢掉。

  

  三

  好几年的探求,我也初得一点养生之道。

  养生需先养心性。所有的不良情绪,不确定的行为,皆源自心性。心性并非个性,所谓的修养,就是将个性靠近心性,心性是可以根据环境情况做调整的心理态度。即使在遭遇面前不能淡定自若,安于泰山,也要变成从容面对,急躁的心性往往是给遭遇添油加火。我的一个朋友说,为什么我们可以把一杯茶送给陌生的人,而不想把一元钱给他?是因为我们在真的利益面前不淡定不从容了。其实,一杯好茶的价值比一元钱贵,即使价钱也超过了一元钱。我们看不透,所以就不从容了,于是患得患失起来。看淡一切的境界不易得,必须修养心性,这才是靠近养生。我们不能将钱视为身外之物,也要去想,解人一时之困,无伤自己,乐而为之。

  赠急需之人一块钱和在路上遗失一块钱,是不一样的,但有人就这样比较,放下,可能是无奈的。养生就是把自己的境界格调调高一点。

  养生需内炼功夫。武术功夫还分真武功和花拳绣腿,进入境界的,一定是真功夫,不一定金身不坏,刀枪不入,但养生需要想得开。起码做到“想得开”,再敢说“大肚能容天下事”,不然就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已。或者说,想得开的人,才是在养生。年轻时,我曾求熟人借钱,碰过壁,十几年一直记恨着,但最终还是想开了。有句话说,借钱与人,最终借钱的人都成了仇人。想想我也有借出的钱再无收回的可能,也是这个道理,朋友是怕我们彼此成为仇敌,才让我另寻途径。多少年,到底还是想开了,会养生的人,可能一夜之间就想开了,我毕竟愚钝,想了那么多年。想开了,不管多少年,有了一份从纠结到释然的好心情,懂得了人生的分寸。千万不能埋怨朋友不够意思,冷酷无情,如果不是朋友,根本就不能发生这样的故事。

  最高级的养生,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简单的理解,让我们趋向于实用主义的养生,关注的更多是物质的享受和滋养,其实,正常的生活摄取,已经满足了我们的身体,但精神上的空洞,常常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心情。我在医院听到一个医生说,好心情可以愈疾,所谓身体本来就有自愈功能,就是指好心情能够战胜疾病,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医生。请相信,人的健康和幸福,肯定有来自自愈功能的养护,心中没有自愈的愿望,失掉健康和幸福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在病重的情况下,这种好心情十分难得,怎样也难打理出一份爽朗明快的心情。其实,真的不要等到患病了再来补充精神的养分,提前在疾病到来,我们就开始兴趣养生,或许会把疾病摁回去。

  我们可以寻寻觅觅,在广场舞中,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扭动腰肢,让身体随着舞乐而放浪。试试在野外吼吼歌,能不能找到释放情绪的可能,看看自己坚守这样的爱好能不能持续。可以在民谣中,参与秧歌队,唤起一份热爱生活的感情。如果可以,那就应该投入其中,不限于动作对身体的满足,从参与到专业,从肤浅到深入,能不能开发出与舞蹈、吼歌、秧歌相关的东西,养一个随遇而乐的心情。这种投入,恰恰是精神找到兴趣点的标志,一旦投入,苦恼,苦闷,沮丧,颓丧,扫兴,败兴……这些负面的情绪就会被消化掉,这才是养生。

  如果喜欢书法,从点横撇捺开始,从每个字的临摹到一幅书法作品的写成,唤起一种喜欢的情绪,乐此不疲,不求成为书法协会会员,自得其乐,书法就成了养生的手段。

  如果喜欢音乐,选一样乐器,琵琶,二胡,三弦,甚至唢呐,乃至敲碗,都可以产生音乐效果,从悦耳,到养心,一定会让生命觉得越来越丰满。如果有点音乐常识,会谱曲,完全可以给自己一个题目,哼一段旋律,谱成乐曲,上不了流行榜,但一定会愉悦身心,都是我们的财富。不要觉得你的谱曲稿纸垛得一人高,却无出版社约我们的稿子,觉得心情沮丧。约走了,可能出名了,但身心就累了,那就不是养生了。淡泊名利,安于喜欢,坚持爱好,颐养自心。如果可能,相同情趣爱好的人,可以互动,释放了兴趣,影响了别人,对自己一样是一种深度的滋养。

  我的一个同事,患严重的2型糖尿病,他坚信一句话——风景可以治愈。每天都要走进风景,他不能去往百里之外的远方,但周围就是他的采风地,一座青山,一条崖头河,一条樱花路……他走过不知多少遍,每往必摄影,回家便在电脑上整理照片,用“美图”软件修饰照片,并给照片命名,配上诗意的文字解说,记录摄影时的心情。20多年,用精美的相册控制住了糖尿病。运动可以减缓糖尿病的危害,我觉得良好的爱好,也功不可没,只是没有科学验证爱好对病情的直接作用有多大而已。他的生命,在运动与艺术里,在四时的风景里,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把眼光交给风景,风景不负热爱的人,可能这就是他的养生逻辑。

  

  四

  我退休七八年了,那段“不适期”悄然走过,尽管其间患过癌症,有过多次手术,但恶疾还是没有摧毁我。我在五六年前也寻找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邂逅了江山文学,一下子喜欢上,沉寂的文学种子,没有干瘪,在江山沃土,不断生根发芽。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我每日都要写上几段乃至一篇文字,就像当年干农活那样,晨起荷锄,我每日执笔,以文学养生,不断滋养心地,修养情操。已经写下840篇文章,有时候觉得就像服下840盒营养品,不求容光焕发,只在乎心情愉悦。我的养生品是自己生产的,有着独一无二的专利权。有人说,每日伏案码子,身心俱累,神志皆疲,我感觉不出这一点,可能是因为我把这已经当成了养生,谁会说养生很累。不敢说,兴趣爱好是所有人养生的方式,但对我是良方。身患癌症,最近检查,各项指标正常,药物控制不可否定,但还有一点不可无视,那就是以热爱文学的方式养生。每个人,都会有太多的坎坷和纠结,即使再伟大的人用名言警句哲人睿语劝导我们,可能都无法摆脱,以接纳之心储藏,以宽容之心消化,以时间来忘却,凭修养弥合伤口,可能对很多人无效。其实,有了良好的爱好,用心投入,爱好就可以压制封闭那些负面的空间,最起码可以掩盖、涂抹那些痕迹,我相信爱好完全可以填满心灵空间,不再给负面的东西留下滋生的土壤。

  读书可以养人,创作文学应该更能养人。作家贾平凹说,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如果有了养家办法,就不必顾及文学有太多的担负,养人即养生。不要拿几个作家的寿命之短来反驳文学爱好可以养生的观点,因为养生是求取一段最美好的心情最有质量的生活,而非以命达耄耋为评价标准。

  打开网络,查“养生”说,几乎千篇一律地把养生集中在饮食起居上,觉得偏颇,于是写下我的养生说。

  有意思的是,相声演员孙越曾提出“相声养生”说,说学逗唱,笑料包袱,的确可以让人开心一刻,是不错的养生之道。我偏向于“文字养生”,驰游文字之海,激起一朵朵小浪花,感动自己的生命,是为我的养生说。

  

  2025年2月1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