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李白和敬亭山(赏析)

作者:吴需荣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21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6998篇,  月稿:6547
敬亭山本不知名,但因为李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让其名气大燥,被称为江南诗山。

       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奇迹,甚至在世界文学史或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奇迹。这个天真,高傲,纯洁的赤子以他杰出的才华,永远清白甚至不谙世事的情怀,如天上流星一现,照耀着大唐盛世乃至千古诗坛。从此,世人对他只有膜拜,羡慕,能和他惺惺相惜的只有天上明月和地上倒影。他有着堂吉诃德式的天真,以为凭自己的诗才便可以定国安邦;他有着睥睨一切的豪气,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是由于他蔑视一切的心胸,他的想象奇诡恢宏,超越世俗,也正因为他的纯真,他明白如话的寥寥几语,却让人沉思沉迷无法自拔。李白去过的地方,他留下笔墨的地方,无一不是后来人争相膜拜的场所。

      甫入景区,一组雕像赫然路边,应该是李白和友人送别的场景。李白神情傲然,根本看不出悲伤,倒似一个出征的勇士,或者说满心期盼前方美景的游客,对朋友说着请放心的话。李白的送别也与众不同,他不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压根想不到哭,根本没有离愁别绪,他想到的万里征途,白云明月相伴。所以,雕像中的昂首李白,倒是挺符合他的神韵。

     半山腰,一泓碧水,水边有小亭。坐在小亭中,我突然有一种抚膝长啸的冲动。中国古人都讲究练气,道家如此,一些隐居于世外的儒生也是如此,诸葛亮高卧隆中时就好长啸,好为梁甫吟,其实,这都是修炼真气的法门。后来,金先生的武侠小说,又把真气变成了绝顶高手的标配。各地的名山大川,正因为风景各异,所以修炼真气的方法也不同,从而形成各个派别。想想吧,四周群山苍翠,空气清新,白云缓缓飘过,而面前的一泓碧水,将群山白云倒映其中,若能长住于此,当然可以吸收天地之精华,成就一方之灵气。真气,很玄妙的东西,我不知真假,但在这里,可以远离世俗,可以长啸舒志,可以入定求真,可以细品自然的美,敬畏造化之工,求仙者可脱世俗之情,求学者可清俗世之乱,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也许就是真气吧。

      江南诗山,最具特色的当然是诗碑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当然最有名气,但是,敬亭山的奇景引得不少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从而不少墨宝留世,于是,登山路上,随时可以看到路边的诗作。那一块块诗碑,让我们知道了,江南诗山绝不是因为太白的一首诗。我们一首接一首的信步踱过,就来到了玉真公主所在了。

      玉真公主景区主要有玉真公主雕像,相思泉、望姑桥等。相传玉真公主乃大唐皇室,她仰慕太白才华,于是跟随太白来到敬亭山并长眠于此。于是,后人附会出很多太白和玉真的浪漫故事。可以理解,才子佳人,佳人还是绝顶富豪,才子又是天下仙人,多么吸引眼球。不过,我总觉得,太白和玉真,不过就是个明星和小粉丝的关系而已,李白显然并没有太多重视玉真。堂堂大唐诗仙,天上的仙人嘛,怎能被女子的感情所困,所以李白的生活和诗作中根本没有女人。但是,这显然没有阻碍花痴小公主的追星梦,一个皇家公主,居然能追星追到最后葬在敬亭山,也足见大唐风气的豪放了。在相思泉,玉真公主在角落抚琴,太白在正中泉边仰天问月,倒是有点意蕴的。正如塑像所示,李白对这个追随而来的公主不屑一顾,而公主却心甘情愿在一旁默默奉献,这也就是太白与玉真的实际吧。最终,李白回到了天上,于是玉真长住于此,还出家了,所以山上有有了公主修行的庵庙。可惜,我们去时正在改造,不能一睹公主变为太真以后的风采。

     走过玉真公主,就是石涛纪念馆。石涛出家后就常住敬亭山弘愿寺,面对敬亭山的美景,仔细揣摩其风云变幻,最后得以大成。而且,以他为首还形成了宣城画派。不奇怪,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南宋大画家范宽就认为,画画需先学古人,然后就要学自然了。只有领略自然的细微变化,看到今天和昨天风景的不同,才算有了一双慧眼,然后才能有一双巧手。绘画如此,文学等艺术亦然。不过,最令我感慨的是,石涛为弘愿寺的罗汉堂画了五百罗汉像,这些真迹居然被收藏到了美国的博物馆,先贤的心血居然我们无法领略,反而便宜了那些压根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强盗们,不知道石涛看到这些后来的败家子们,是何等的感慨和愤怒。

     从石涛纪念馆沿山路而上,一直走到了太白独坐楼,这是景区最主要的景点了。楼阁气势恢宏,共有四层,下面三层都是李白和敬亭山的相关介绍,四层是茶座。看了介绍,长了很多知识,也很有感触,但在楼里,却看不到外面的风景,显然李白当年独坐敬亭山时,还没有此楼。能理解,李白当时独坐时,可能连个亭子都没有,李白就这样随意一坐,静静的看着众鸟高飞,孤云独去,然后留下了这千古名作,甚至李白坐在哪,他自己可能都记不清了,后人又如何去旅缅怀。于是,建了这样一个楼阁,让后人有所追思,也是可以的。其实,中国很多名声大作的景点,如黄鹤楼、醉翁亭等,当时可能也就是一个小亭子,后来觉得原物配不上名声,于是多次翻修,越来越豪华,甚至装上了电梯,未免狗尾续貂,反而失去了真意。坐在这个楼阁中,反而看不到山景了,那还能叫太白独坐楼吗?斯是陋室为吾德馨,像这些景点从来不是靠豪华取胜,而是贯注了先人的神韵,我们也不是去欣赏飞梁画栋的精美,而是去感受先辈们当年的情怀的,所以,还是纯自然为好。

      走出独坐楼,就在山路上随意坐下,远眺群山,反而感到了心旷神怡,久久不愿离去。群山叠翠尽在脚下,白云出岫俱在目前,雾霭茫茫,飘飘乎天上人间,也许当年太白正是看到此景,才会相看两不厌吧。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