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纸上星河,声里春秋(散文) ——记吉林省双辽作家马雁峰

作者:杨继廷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75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8888篇,  月稿:11890


  题记:人生,走过的是时间,留下的是故事。

  

  一

  在双辽文化名人中,马雁峰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教师出身的他,现为双辽作协现代诗创委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四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子曰增刊》《长白山诗词》《参花》《天津小说报》《哲盟都市报》《四平日报》和长春《艺点文化》等报刊,并有大量作品发表于全国大小微刊。他的百句排律《读毛泽东诗词》在网媒发表后,阅读量达近万人次;另有部分作品,由宋庆龄特型演员、河北公益慈善形象大使、河北朗诵艺术团团长刘新星女士诵读后,被制作成音频,得以在网媒展示,进而在双辽产生很大反响;他的作品还被收入诗刊社选编的《为最美奋斗者歌》诗集和《黑土地史诗》一书,并获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以及《艺点文化》、《四平日报》征文奖。

  马雁峰老师的文学创作起步较早。那一年的端午节,年仅七八岁(还没有上小学)的马雁峰,与从事医生工作的母亲一起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家家房顶上都炊烟袅袅,惟独有一家的烟囱不见炊烟,他脱口就是一句“独自一家不冒烟”,母亲听完,含泪抱住他说:“回家妈妈给你煮俩鸡蛋”。中学时代,十多岁的他十分爱好文学。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全校朗读。他当时把自己的一首长诗《铁道护道工》投稿给《吉林文艺》,学校收到回信后,这一佳话在师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74年在永加下乡的马雁峰,遇见了双辽诗人顾联第,从而得以参加诗歌培训班。其间他所写的现代诗,受到顾联第的赞许;投稿给《双辽战报》后,他的诗与顾联第的诗发表在同一版面上。

  后因种种原因,他搁笔多年。1991年,他又与时任《辽源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的顾联第邂逅。在顾联第的鼓励下,他又重操诗笔,以一首《中国风》亮相报刊。

  1992年,他作为商业局教育科下派到企业的干部,得以接触双辽著名作家窦应泰。在窦应泰的指导下,他的中篇小说《建国以来十大劫机案》在《天津小说报》上发表,并收获稿费4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其后,他因身体等原因,又封笔近十年。

  大约是在2001年左右,他开始从事格律诗词创作,巩耀华孙长春是马雁峰学写格律的领路人。其间他以三轮车夫生活为视角的诗句"铁马踏冰天",在双辽文坛广泛流传。

  2005年,他在双辽市诗文大赛中,以《水调歌头•郑家屯》获诗词一等奖,以一首《电厂,家乡的太阳》获现代诗三等奖。

  2020年,他将早年的中篇纪实小说《蒋经国访美遇刺记》(反台独题材)全文发表于《辽河之水》公众号,获得好评。同样是早年的中篇小说,《杜月笙与尼姑》的暂行搁置,有他自己的道理:“只要把她调教好喽,还愁嫁不出去吗?”

  

  二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因此他平时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双辽图书馆。在图书馆里,他看了很多书,也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他写的散文《母亲领我过草原》《西善街的变迁》及诗歌《心中的西辽河》一经发表,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他在《心中的西辽河》一诗中写道:

  西辽河啊母亲河⁄我常常坐在你的身边⁄感受大爱无疆的恩泽⁄⁄我饥渴时⁄就喝您甘甜的乳汁⁄我累啦⁄就听听您流淌的歌儿⁄我烦闷了⁄就向您倾心地诉说诉说⁄我高兴啦⁄就在您的怀抱里起舞放歌⁄⁄记得母亲河也有过干涸⁄我常坐在岸边⁄渴望波涛汹涌⁄把目光投向天上的银河⁄⁄希望银河能倾泻在⁄百里河床上⁄连同我的泪水⁄给河床哭出一片清澈

  马艳峰说:“写诗如酿酒,需要时间的发酵。我们要将平凡的生活细节,升华为深刻的生命体验,体现出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诗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身边。”

  马雁峰的书房简陋而温馨。墙上挂着他的手书《陋室铭》,书架上摆满了文学典籍,书桌上堆满了稿纸和他的诗稿。他说:“写作句句都是汗水,字字都是心血。"在他的书房里,他创作完成了大量的讴歌新时代,赞美家乡美好生活的正能量作品。

  

  三

  由他创办的《关东文苑》微信群,因多种原因转由他人更名经营后,目前仍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内蒙古著名歌词作家刘长江,在群里看到马雁峰的作品后大加赞赏;他通过群友特邀马雁峰参加他的新书发布会,马雁峰参会后背回刘长江签名的《刘长江新词二百首》歌词集三十多本,分别赠给给《双辽文苑》群友。为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水平,他曾带领部分群友去四平拜访因写《哈拉巴山的传说》而闻名四平和双辽的王立田先生;他还曾带领文友冒雨到乡下拜访以写现代诗而著称的双辽本土诗人袁景和先生,与他探讨现代诗的写作技巧。马雁峰说:“每当在创作中遇到瓶颈时,我就找几位文友或诗友唠唠嗑。通过与他们交谈,我常常是眼前一亮,霍然开朗,手头的创作就会顺利过关。”

  近年来,他曾多次以市作协指定点评嘉宾的名义,为参加文学笔会的作家和诗人分析成败,指点迷津,深受作协领导的认可和赞赏。

  

  四

  马雁峰的现代诗创作,重在隐形意象的的深度挖掘,辅之以"先锋主义″笔法,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他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面对花轱辘马车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展馆内,这辆马车⁄仍昂头绷紧冲锋的姿势⁄⁄脊骨嵌着弹痕⁄伤疤里开出战地黄花⁄他扛着启明星⁄木轮上的钉齿啃碎弹雨⁄每道辙痕里都藏着⁄通向黎明的掌纹⁄⁄棉袄补丁里还裹着⁄未寄的家书⁄车夫化作最后一粒火星⁄映照远方的妻子⁄车上那扬鞭的断指⁄正在硝烟弹雨里发芽⁄⁄这辆马车还在跑⁄蹄铁刨出火光⁄嘶鸣在天空,飞出鸽群⁄车夫扬起的誓言⁄在1948年里长出春雷⁄⁄如今,这辆花轱辘马车⁄载满阳光,歇歇脚时⁄辙迹悄悄地伸出展馆⁄在英雄大街上继续生根

  他的作品,具有题材多样化、主题鲜明化、意境大气化、诗风哲理化几个鲜明特点。这在他发表于《诗词•子曰增刊》2019年第三期上的《水龙吟•观海》中,应可略见一斑:

  海天大展雄风,鹭鸥击水惊涛吼。礁凸峭峻,千堆卷雪,周郎早有。极目航船,披波斩浪,谁肯屈后?更岛滨虹架,厦林衘玉,都出自、人民手。

  岁月蓦然笑我,栉风霜,了无成就。少年鸡舞,卅年伏案,纸灰文朽。恰立潮头,胸怀宽阔,利名冲走。趁中华筑梦,千杯斟满,九天星斗。

  

  五

  马雁峰老师多才多艺。作为双辽市老年大学合唱团的一员,他表演的节目曾在市里获得二等奖。他还热爱公益事业,经常和团队一起,为东华社区、双辽步行街和乡镇敬老院送去歌曲、朗诵等一场场文化大餐。

  现已年逾七旬的马雁峰,依然笔耕不辍。他说,文学艺术让我永远年轻。我要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争取上一些有份量的省刊和国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愿马雁峰老师泉涌的诗思伴着歌声,飞向那更高更远的蓝天⋯⋯

  

  备注:此文完稿后,请双辽市作家协会主席孙长春先生审核校正。双辽市著名作家李岱蔚先生和双辽市朗诵名人朱德天先生审阅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