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我的大学画展记忆(散文)

作者:潘建   发表于:
浏览:25次    字数:277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似水流年,一转眼30多年过去了,人至半百的笔尖只剩残缺的回忆,去追寻曾经的大学印记……

  1990年金秋十月,风景如画。位于扬州古城盐阜东路便益门的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在图书馆二楼阅览室展厅里,书画满庭,翰墨飘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国画作品,吸引着广大师生驻足观看。这便是我在大学举办的一场个人画展,虽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画”展,但是接近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自幼喜爱写写画画,中小学生期间师从兴化名画家乔以乾老师利用课余和寒暑节假日,学练中国花鸟画。1988年,我考取了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在担负校学生会宣传工作期间,又重新拿起画笔,在办好校黑板报和宣传栏、创作《江苏商专期刊》插图的同时,皆抽暇练笔,默默耕耘于斗室,孜孜不倦于丹青,矻矻不辍于笔墨。经过两年多的笔耕不辍,有了一定的积累,便萌发举办大学生个人画展的初衷想法,算是对自己书画爱好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兴趣就是最有力的鞭策。一个大学生要举办个人画展,这对于非美术专业的我来说是一个挺大的挑战。虽说在本校史无前例,但我还是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我坚信,只要努力尝试,一切皆有可能。

  有了想法便有了动力。于是,我半年前就开始筹备,我精选了近两年创作的30幅作品进行展出,主题是小写意花鸟国画。为了吸引人气,让广大师生加深对我的国画作品的了解和感知,我还安排现场上演作画,当晚在三楼报告厅举办一场“国画赏析”专题讲座。

  筹备期间,由于作品装裱、场地布展、制作宣传等投入经费近千元,这也让我压力很大。但画展幸亏得到校系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系主任金海涛教授亲自撰写前言,邀请扬州书法名人题写了展名,并提供展览场地和部分经费。老师和同学们给予鼓励帮助,广泛宣传画展,热心的同学在校园宣传栏内,张贴了一副对子“板桥故里出奇葩、扬州八怪有新人”。

  备展中,布展最大的感触就是累。开展前3天我才通宵干完了作品挑选,在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连续2个昼夜对展厅和报告厅进行布置:定点、打孔、安装、作品粘贴、展览名称粘贴、前言粘贴、调整作品位置、安放画桌、打扫卫生......直至布展结束,但那时感觉精神极度亢奋,仿佛可以力挽狂澜。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收获的季节里,我的大学个人画展——“潘建中国花鸟画展”在校图书馆二楼展览厅开展。走进简易的画展展厅,30幅风格各异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映入眼帘,作品涉猎广泛,有清雅高洁的梅兰竹菊、国色天香的富贵牡丹、勃勃生机的飞禽走兽、古朴苍劲的老松怪石……这些熟悉而平凡之动植生物,既具丰富之变化,又有生命之活力,天真烂漫,逸致横生,充满生趣,不一而足,或清雅隽秀或艳丽丰满,或婉约细腻或意境深邃,或具禅意或接地气,在似与不似间,让师生们体味到了绘画人缘物抒写的思想情怀。

  画展的那天,我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神彩飞扬地给来来往往的参观师生们解释创作主题,创作动机和感想。展览开幕式后,上演现场作画,我专心致志作画,从用笔到调色,从构图到润色,从画花朵到勾枝叶……不到三十分钟,一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写意牡丹画作便大功告成。师生们聚精会神观画,整个活动现场被浓厚的艺术气息包围,呈现出古代文人雅集般的交流意趣。

  参观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对我讲了一些他们的感想,书柜内至今还保存画展留言簿。偶然翻看这些留言,情不自禁地追忆起画展现场的时光印记,行行文字内透析出师生们的观展感受、美好祝愿、鼓励建议和抒发个人情感。

  校长陈同高教授亲临展厅并勉励留言:“才学即勤奋,期望潘建同学在勤奋中成才。”

  一则点评留言写道:“我对你的画逐件品赏,觉得你在花卉设色、布局处理、章法上有所突破,用色准确自然、铺墨比较毫放,但美中不足的是动物的形态逼真感给你有所顾忌,而且动物的姿态、比例、设色衔接呆板,不够柔和。”

  另一页留言调侃写道:“栩栩如生的梧桐双鸟戏紫梅图,令我惊叹叫绝,我真想把此展览厅租下来,作为我的书房,不知你是否愿意!”

  有一位诗词爱好者赋诗赠画展:“你从‘板桥’的竹林深处走来/你从‘八怪’的独到之处走来/带着远古的翰墨香和竹青味/从范仲淹文人雅士聚会的沧浪亭走来/走进维扬古运河边市井繁华的东关街/走进遍植青竹的个园/走进青春芳华的江苏商专/是‘板桥’用竹笋站成的‘忍’/使你走出/是‘八怪’暗淡的梅兰竹菊/使你走出/是屈原行吟的沧浪之水浇灌了你/是昭阳古邑的墨客骚人蕴育了你/把献给母校的礼物/涂得更鲜艳。”

  画展当晚,我在三楼报告厅举办一场题为《国画赏析》的专题讲座,整个报告厅现场座无虚席。我首先从中国画的概念、品评中国画的标准角度入手,向学生阐释了中国画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征。随后,我又详细讲述了包括构图三大要素、色彩配置等中国画的重要因素,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并详细品读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讲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让在座的师生听得津津有味。

  30多年前的那次讲座,我仍依稀记得讲解创作《隆冬寒禽》作品前因后果的情景:深色的一群鸟栖息在白色的石块上,黑白分明,对比强烈,具有版画效果。看了任伯年的《幽禽鸣春》和潘天寿的《故乡所见》等作品,琢磨着想汲取这一艺术形式画出一张画来,借鉴了任伯年的幽禽和潘天寿的怪石,进行“巧妙的剽窃”,而非一味摹仿他人。14只鸟一一画毕之后,以淡墨勾划巨石轮廓,色阶反差与黑色小鸟拉开距离。本想在画巨石上再加些草木点缀,谁知无意之中几滴淡墨点洒到纸上,灵机一动,忽然想到:假若一张画除了小鸟之外,其余部分全用银灰色淡墨,不是很雅致么?于是思路一转,不再去添花补草了,很快把石块画得稍完整一些,这个时候,画面上雪景的最初感觉已略有显现,好像印相纸泡在显影液里那样,干脆来它个因势利导,索性描绘雪天不是别有一番情致吗?对,就照这条思路走下去,把天空刷成一片灰色,趁半湿时以白粉弹洒,表现大雪纷纷,石块下部用淡墨涂在速写本的塑料封皮上,压印上去,形成石头的垂直面。

  至此全画告一段落,似颇有意趣,不落陈套,挂在墙上,点上一支烟,此刻,自我欣赏作品是沉浸在最有成就感和幸福味的境界中。烟雾缭绕中,发现画面较空,欠完整,好像还缺少点什么似的。忽又想到画面中有点(一只只小鸟)和面(石块),就缺少线,便选择右下角合适的地方添了几笔浓黑的荒草,色阶与小鸡呼应,线条纵向走势,交错排列,制造画面的空间深度,并与横亘的大石块角度形成矛盾之美。由此可见,艺术上的启发和借鉴,思路的转折和意外的效果看似偶然,实为苦心经营而得来。

  拥有一项兴趣爱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尤其是长期位居于繁琐的办公室工作岗位而辍笔。

  张爱玲曾写过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而我的人生憾事列表里,一定就有未能举办一场严格意义上的个人画展的叹惋。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