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学习好八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和初二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那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分式
1. 分式: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如下:(C≠0) 其中A,B,C是整式
3.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4.通分:分子和分母同乘最简公分母,不改变分式值,把几个整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个过程叫通分。(分母为多项式时要分解因式)
5.约分: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值,这个过程叫约分。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上述法则可以用式子表示:
3. 分式乘方法则:一般地,当n为正整数时 。
这就是说,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可用以下式子表示:
5.整数指数幂
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即;
当n为正整数时, 也就是说an(a≠0)是a-n的倒数。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a≠0);
(5)商的乘方:( n是正整数);(b≠0)
三、分式方程
1.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3.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四、列方程应用题
1.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
2.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五、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的负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其他形式xy=k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①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②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③|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K=xy
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K=xy)的值,从而确定其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3.逆命题: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行
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2.1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3.矩形判定定理: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黄金矩形:宽和长的比是(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
19.2.2菱形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判定定理: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19.2.3正方形
1.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2.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判定定理:①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9.3梯形
1.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3.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4.等腰梯形的性质:①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5.等腰梯形判定定理:①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
19.4课题学习 重心
重心:是物体的质量中心,能够保持物体平衡的点就是重心。(是一个平衡点)①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②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③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类似,不同点在于,数据中的每个点对于平均数的贡献并不是相等的,有些点要比其他的点更加重要。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描述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其他数学领域产生了更一般的形式。如果所有的权重相同,那么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相同。加权平均数作为算术平均数的更广义的表现形式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0.1.2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0.2.数据的波动
20.2.1极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0.2.2方差
方差的定义: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数据s2,其计算方法如下:
备注:方差等于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1.方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2. 平均数: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20.3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7.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
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本学期内容多,导致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只有两个周的复习时间。为了迎接期末统一检测,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取得较好的成绩,结合所教学班级学生的情况,对期末复习作以下安排:
一、复习目标
落实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中做到突出重点,把知识串成线,结成一张张小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做到扎实有效,避免做无用功。
1.通过单元区块专题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二、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先分单元专题复习,再综合练习;
2.单元专题复习方法:先做单元试卷,然后教师根据试卷反馈讲解,再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练习:教师及时认真批改,讲评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并且给以巩固训练。
三、方法和措施: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期末复习从27号开始,根据历年期末调研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编写到复习讲学稿中,前面三章花3天的时间复习结束,最后两章虽然是刚学的内容准备加强复习.主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第11章、第14章、第15章。
12月27日复习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2月28日复习第十二章轴对称
1月4日复习第十三章实数
1月.5日复习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月8日复习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月9日复习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实际操作:一节课复习,一节课检测。一课时讲解。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做法是:从市调研试卷、其他县市调研试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本阶段从10~16号,约5天左右)
四、在复习阶段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1)课内与课外,讲与练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切忌以讲代学,以练代学,顾高不顾低。课外练习要精心设计、精心造题,以有理于消化所学的知识、方法,要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练习中提高对知识和方法的领会和掌握。练习量要兼顾减轻学生的负担,量要适中。
(2)阶段复习与总体提高的关系。复习分二阶段完成,但每一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总体的一个环节。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对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与练习中要尽量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学科间的渗透、知识的应用性和时代性,有利于减轻学生复习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的突破,以提高总体成绩。
总之,在数学期末复习中,我力求做到精选精练,指导方法,双基训练与能力提高并重。争取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八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怎样听课
在课堂上,我们有些同学不会听课,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他就在下面记,老师讲完了,他在下面记完了,老师讲到的内容一点也没听到。所以上课时要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那么,听课听什么,怎么听?(1)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例如,我们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同学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一条性质是“等边对等角”,我们是怎样推导这个性质的。(2)听老师对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3)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
(2)怎样记笔记
再说记笔记,同学们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讲”和“思考”。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作笔记时应做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一般情况下,需要记笔记的内容,老师都会给你留出时间。(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要明确“记”是为前面的“听课”和“思考”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多种感官协同并用记忆法
对于一个新的事物,用眼睛看,只能见外形。如果加上耳朵听、动手触摸,能嗅、能尝的,连嗅觉、味觉也用上,这样,利用多种感觉器官与该事物接触,就可获得对该事物的多种信息,这些信息由大脑进行综合的加工,必然获得更加丰富、深刻而牢固的认识。日后在应用、提取的时候,由于多种感官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神经活动联系,恢复该事物痕迹的线索也会更多。这种方法用之于读书,就是我国自古以来提倡的眼、耳、口、手、心“五到”读书法。把眼看、口念、耳听、手写、脑记结合起来,决非愚笨,而是自觉地应用了符合科学原理的记忆方法,其效果必然显著。
例如“看图动手操作记忆法”是多种感官并用法中之一种。例如,有的人爱看图,尤其是用铅笔或小棍指着看,效果尤佳。这是因为将视觉与动觉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注意的集中程度,又使视觉和动觉之间建立起了神经活动联系。日后在回忆时,多重联系较单一联系更容易恢复起来,从而显示出极其良好的记忆效果。 即使是学习数学公式,未尝不可在眼看的同时,也用口念出声来,再加上手写。道理是完全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