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10篇

作者:李金   发表于:
浏览:44次    字数:760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10篇)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的重要意义,引导青年学子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努力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青春力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1)

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玉米大丰收,亩产1000多斤。"河南省汤阴县韩庄镇王佐村种粮大户黄海涛干劲十足,"收完玉米压茬播麦,机械化秸秆还田,犁地翻耕、播撒麦种,来年的馒头有指望!"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已超九成,全国秋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新时代十年,中国饭碗端得牢、成色足,为克服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连年丰收,能否高枕无忧?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从复杂的国际形势看,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从国内看,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产品稳产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当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粮食供求仍呈紧平衡,大豆油料自给率偏低,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稳产保供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分析。

尽管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纵观基本面,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2)

谆谆嘱托化成坚决行动。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落实“藏粮于地”,守好建好“饭碗田”。

一大早,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润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__就来到田间,“这高标准农田就是给劲,田面平整,设施完善,你看这小麦,长势多好!”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介绍,下一步当地将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力争2030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一系列耕地保护硬措施,不断夯实大国粮仓“耕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3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技术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养好用好黑土地。到今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1万亿斤以上。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今年种的‘连粳13号’,一亩预计增产200斤,收益增加300元左右。”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田头,种粮大户徐军正忙着收割水稻。

“好种打好粮。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全力建设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多出好种子、产更多粮食。”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刚说。

中国粮用上中国种。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我国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到2025年育种创新能力将达到先进水平。

——落实“藏粮于技”,种地挑上“金扁担”。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黄澄澄的大豆、金灿灿的玉米,山东省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李华锋正带着乡亲们晾晒收储,“大农机全程护航,今年大豆、玉米实现了一田双收。来年我们准备购置更多农机,带动更多农民科技种粮。”李华锋说。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介绍,下一步将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原创技术、生态循环技术、拓展食物来源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建立起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绿色、高效是粮食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国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是39.8%和39.2%。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加大对农机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补助,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为了激发创新热情,“十三五”时期,国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的田野处处涌动金色的希望。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它告诉我们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宽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养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坏习惯,这就助长了大家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

有一天中午,我和妈妈在一家饭馆吃饭,我们点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隔壁的两个人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他们拿着菜单一下子点了十几道菜,没一会儿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摆满了饭菜。看见这一幕,我惊呆了,心想:这么多菜能吃完吗?不会是大胃王吧?但是,他们竟然没吃几口,把钱一交就走了。满满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务员给倒了,真可惜!

为了制止这种坏习惯,国家也制定了许多法规,提倡节约。每年十月十六日是节约粮食日,这就告诉我们应从这就做起开展节约。

我们应该每次在饭店,点适当的饭菜,不够吃可以在点,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为没面子而浪费,通过国家这几年的宣传,这周星期五我们家在小六汤包吃饭,发现人们现在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已经有了节约的好习惯。

浪费粮食就像给白纸上抹上了黑点,而珍惜粮食是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为节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5)

本周二中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学习,秦东魁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了居家“六神”所处的方位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六神。学习了本堂课后对节约粮食有了新的认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节俭”,并且把“节俭”与“勤劳”经常并列作为一种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__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如今,正在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化建设时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在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朴素节俭,珍惜财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应该倡导节俭,反对浪费。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不仅取决于有没有,而是取决于有没有勤俭刻苦的奋斗精神。对国家如此,对家庭和个人也是如此。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发扬节俭的精神,崇俭朴戒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同维护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节约一粒粮食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累积一粒福报,反之,每浪费一粒粮食就是在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报;浪费粮食是一种败德,是恶行。人还要有颗悲悯之心。当我们吃饱穿暖的时候,还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钟会有一个儿童被饿死,有10亿人正在挨饿,全球粮食危机日趋严重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6)

粮食是宝贵的,要珍惜粮食。这句话谁都会说,但在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却很多:你扔一个包子,他剩点饭菜,或者遇到自我不喜欢的,就对爸爸妈妈说我不吃。还有的人为了一时的面子,点了很多的菜。有人以往统计过,我们一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两亿中国人吃的了。

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仅仅要问,我们的粮食真的很多了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不断减少,粮食生产的形势并不乐观。节俭粮食是我们的职责,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变好了,就能够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

同学们,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俭粮食其实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菜剩饭,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摆阔气。同学们节俭粮食,从我做起!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7)

中国人口超过14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8)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眼下正值我国秋收进度的高峰期,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截至10月11日,全国秋粮已收获7.85亿亩、完成60.1%,进度同比快2.4个百分点。秋粮丰收的良辰美景之时,广大年轻干部要追寻在“三农”中的奔走足迹,牢记爱农、重农、兴农的嘱托,沉到基层,接通地气,“倾身”听民声、“修身”拜民师、“俯身”解民忧,让青春置身“泥土”里滋养生长,全力绘就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粮”辰美景如画,“倾身”放下“花架子”听民声,在“泥土”中扎牢“青春之根”。“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从梁家河到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北京,炕头板凳坐得住、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国家领导人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心里装着人民,感知着百姓的冷暖。广大年轻干部要在基层“沃土”中倾身倾听,放下“高高在上”的“花架子”,褪去“句句官腔”的“机关气”,实实在在融入群众,与群众说琐碎、唠长短、谈生活,将自己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做到“饮水”便知群众甘苦、“摸被”便知乡亲冷暖、“掀盖”便知人民饥饱,用心感受喜怒哀乐,用行解决急难愁盼,真正在基层的“泥土”里扎实“青春之根”。

“粮”辰美景如画,“修身”甘当“小学生”拜民师,在“泥土”中培壮“青春之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梁家河的七年青春岁月里,青年__始终以“小学生”的姿态,努力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际学习,学习方言,学习劳动,学习吃苦,学习生存,真正读懂基层这本“无字之书”。广大年轻干部要在基层“沃土”中修身养性,用好到村任职、蹲点调研、驻村帮扶、跟岗学习等平台,牢牢抓住与人民群众相处的机会,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多学多问多琢磨,保持静下心来、耐下性子的“求真态度”,把农家话语镶嵌于口,把农业技能加傍在身,把农民情谊根植于心,真正在基层的“泥土”里培壮“青春之苗”。

“粮”辰美景如画,“俯身”争做“孺子牛”解民忧,在“泥土”中开好“青春之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的__以来,国家领导人跋山涉水,走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次调研扶贫工作,只为看到“真贫困”,实现“真脱贫”;大年三十,夜不能寐,只因担心疫情中人民群众的安危……正是因为国家领导人的人民情怀,人民才会如此爱戴拥护他。广大年轻干部要在基层“沃土”中俯身实干,如“孺子牛”一般为民服务、无私奉献,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为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解决每一个难题,真正在基层的“泥土”里开好“青春之花”。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9)

民以食为天,人对粮食的需求与生俱来。记得小时候老家那儿把凡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统称为粮食。虽然每天与粮食形影不离,但在相伴的岁月里,我还是感慨无限的。

我的童年时代,感觉最深的是对饥饿的记忆,好像没有吃饱时候。乡下人每天一见面,第一句话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直到我读大学时才改了见面说这句话的习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基本上每天只吃两顿饭,玉米、红薯、野菜是主要食物。外婆那儿老南瓜多,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月份,就是天天老南瓜稀饭,时间长了,见着这个就头疼。由于是吃的都是粗粮、野菜,胃都胀大了,成年壮劳力一餐吃近十斤粮食的人并不少见。那年代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外婆一般是弄点面条给客人吃,这时会让我们到邻居家去玩一会儿,面条的香味就飘出屋子,飘到了邻居家,我们留着口水趴在门缝里远远望着。

记得读高中时是在学校寄读,每周要从家里带粮食交给学校食堂,吃的主食是玉米饭,两天一餐米饭,吃饭时是十人一组,一组一个小铝铁盆,每人只有半洋瓷碗饭。当时师傅做的玉米饭,里面有好多面疙瘩,疙瘩中间有时还是生的,有时水加多了,硬的连那铁铲子都挖不动,让处于正是青春发育期的娃娃们营养不良,不时发生同学到相邻村民田里偷红苕、萝卜、水果充饥的事件。那时到餐馆吃饭除了钱,还要粮票,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到县城里买书,因粮票少,两人只吃了三个馒头。刚参加工作时,就听一位长辈说,同事老孙是很有学问的人,读过大学,只是三年困难时期因无法忍受在学校的饥饿就放弃了学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农村土地包产到户,人们才从饥饿中慢慢地解放出来。老家那儿什么都可以卖,就是不卖粮食,可能是饿怕了。

去年春天,我到省城里去看望一位老师,他是一名退休的教授,不抽烟,也不喝酒,带点什么合适的礼物让人还费了大心,左思右想,最后决定送点家乡的冷水田里生产的大米和植物油,当时我还是心存顾虑,觉得有些土气,没想到老师高兴得不得了,说他好长时间没吃到这些好东西了。老师的话,让我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十年前我到乡下看亲友,常和一些老人拉拉家常,让老人们担忧的是农村外出人口增多,承包地撂荒,特别九零后的年轻人基本不会干农活,或者根本就没打算当农民,如此下去,没有人生产粮食,不知道今后大家吃什么?

近年来,我因工作关系经常深入到远离县城几百公里的土家山寨,水泥路已经沿伸到农户家门口,不少外出打工人员返回,带来外面的信息,有的开办了自己的企业,有的开办了农家乐,带领一方乡亲富了起来,可乡亲们并没有放松对粮食的生产,我偶尔走到田园里看一看,那庄稼长势真是喜人。老乡告诉我,近几年粮食年年丰收。并说,种田人没有粮食吃,那可是丢人的事!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粮食局是最好最大的单位,家里如有人在那里工作肯定是令人高兴的,如今县粮食局已经成了最小的单位,可以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后河西,粮食局邓局长开玩笑地说,别看我们单位小,我们管理的粮库,有吃有喝时没人关注,一旦受灾胃它可是最重要的单位呢!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人的命根子。从某种意义来讲,珍惜粮食就是珍惜了我们的生命,也是珍惜了社会的财富。父母只能给了我们生命的长度,粮食给我们的却是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粮食要陪伴我一生。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爱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美德,我们要以感恩之心爱护它,更要加珍惜它!

同上一堂粮食安全思政大课个人观后感(精选篇10)

提起“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我不禁想起了李绅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记得在我一年级时,我刚学这首诗时,我完完全全不懂得诗的含义;吃饭时经常把白花花的米饭留在饭桌上,掉在碗里,是一个不懂的节约粮食的人。

而我的妈妈却和我恰恰相反,她是一个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淳朴女人。妈妈见我如此铺张浪费,便将我带到乡下外婆家去体验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

炎炎夏日,农民伯伯坚持在田里播种,每插一个秧苗,额头上都会滴下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正如诗中所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传来:“小雪,过来帮外婆干一下农活行吗?”“当然!”我不假思索地说。

谁知,我才干了仅仅半个钟头,就累的满头大汗,汗水侵湿了我的衣服。我把锄头往地上一丢,妈妈见了,语重心长地说:“宝贝,你体会到了当农民的辛苦和劳累了吗?你以后还浪······”没等妈妈说完,我便抢过话,连连说:“我不会了,我以后会做一个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珍惜每一粒米,珍惜劳动人民的汗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