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个月前就有了去河南商丘的旅游计划,年后终于成行。都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历史曾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不仅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司马光所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去年年初我们在洛阳住了5个晚上,利用几天的时间领略了一下这座古城的历史。继洛阳游之后又去了开封,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叫“城摞城”,后来听说商丘也和开封一样,地下叠加着6座古代的城池,这便有了商丘游的想法。
一、睡在六朝古城的上面
我们于周五上午九点多坐上去商丘的高铁,仅用了3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商丘站。出了站我们来到了站外不远处的一条街道,这里有不少小吃的店铺,我们选择了一家小吃,这是我们在商丘的第一餐。等餐时我在外转了一下,看到有羊脚,便买来一只尝了一下,15元一只,还挺有味的,这让我们看到商丘的消费水平能让人接受。
我们预定的宾馆就在商丘古城,这座想像中的古城在中国极具特色,具有八卦城、水上城、三大特点,全城四面环水、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93条街道形如棋盘,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
我们打车来到古城,在古城的街道里穿行,我们两眼紧盯着外面的非古代建筑,尽情领略古城风采,生怕有所遗漏。
司机说这几天交通已经不错了,早在春节期间这里人都走不过去。在东城门向南200米处的云朵宾馆登记完毕,放下行李稍事休息。女儿对外孙说:“今晚我们要睡在六个朝代的城池之上了,在我们的下面有商丘几千年的历史。”
这一年多以来我已参观了近百家各地的博物馆,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必须要先去参观一下当地的博物馆,这已成了我们的习惯。我们来到商丘博物馆,一股古朴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就如同在陈酿中清搅,岁月沉淀的芬芳飘洒在空气中,萦绕在鼻息,久久不散。
走进第一展厅,我们开启了品味穿越时空的文物所散发出的独特韵味。这里陈列着大量商代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讲述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面对精美的青铜爵,欣赏它别致的造型、繁复的纹饰,无一不彰显着商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贵族们以此举杯畅饮的场景,让自己也身居其中,穿越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以汉代陶器和玉器为主的汉代文化展厅里所陈列一些汉代玉璧,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散发着宁静而神秘的气息,让人感受着汉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书画、瓷器、家具等。
游览过程中既欣赏到了精美的文物,还对商丘地区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里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让我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魅力。
我们在商丘博物馆停留的时间不长,游客不多,四点半钟就要关门了,我们还没能将博物馆里的藏品全部参观完就不得不离开,这让我们有点不舍。
二、商丘朋友的地主之谊
女儿说晚上有人请我们吃饭,我事前没听她说商丘还有熟悉的人。她告诉我,她在南艺读研期间去云南参加全国文化产业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时与好多同行业的人有过接触,一直与他们保持交流,其中有一个就在商丘师范学院做老师,听说我们到商丘了便邀请我们吃饭,尽一次地主之谊。
按照所发的地址,我们在结束了博物馆的参观之后打车来到指定的饭店。这条路上卖甘蔗的很多,宝宝口渴了就买来一瓶甘蔗汁,我问多少钱一瓶?女儿伸了4根手指,我吓了一跳:40元?太贵了。她笑着说:“4块钱。”这个价格又太便宜了,在我们家乡这样一瓶要得十多块钱,如此看来商丘的消费水平真是不高。
还在正月,朋友请我们吃饭总不能空着手去吧。于是我们来到路对面找到一家小超市,在里面买了些礼盒,也是心理容易接受的价格。
来到饭店,找到预定的包间。这里是一家宾馆,档次还不低。服务员见有客来,忙着抢过我们手中拎的礼品帮我们送到包间,倒来茶水。就在这时来了3个人,显然是一家人,看起来就是文化人,穿着和言行都不自觉地透露出文人所特有的气质。女儿见他们来到自然是很开心。女主人跟我们介绍了她的老公和儿子,老公是搞行政的,历史学博士生,现在是教育学院的院长,她自己是人文学院的老师,儿子13岁,个头已超过170了。
院长是位很热情的人,为我们点菜,我们说刚过完年,随便来点清淡的菜就行。他拿出一瓶酱香的白酒,尽管我喝酒很少,但酱香的酒还是喜爱的,我声明只能喝半杯,他便将瓶子开下来各自倒上了半瓶酒。尝了一口,这口感竟不亚于茅子,甚至它的香气比茅子还要亲和。
第一道蔬菜是茴香根,里面放了些香菜和红辣椒,色、香、味俱全;第二道蔬菜是什香菜,酷似青菜的叶,但感觉比青菜更有个性,里面添加了一些核桃仁;第三道菜是牛肉片,加上一小碟蒜头,但这蒜头不是白色的,而是青色的,口感也略显甘甜;第四道菜是槐花粥,是由槐花干配上其他几种食材做成的,非常好喝。最让人难忘的是茶香排骨,排骨是带脆骨的,茶叶是油炸过的,吃起来很香,这种做法还是第一次见过,茶叶除泡水喝之外还能做成食物还是首次品尝,至多也只是看到人家放点茶叶煮成茶叶蛋。
最后一道菜院长特别介绍道:“这是肉夹膜,不过这个肉是羊肉,不是猪肉,这种羊肉在我们商丘只有一家做得特别好,饭店必须到他家提前预定才能吃到。”从今天的这些菜看来院长就是个有心的人。
女主人对她老公介绍我:“叔叔也是个文化人,每次出来旅游都会写一篇游记。他来到我们商丘,你把我们商丘几外必去的地方跟他介绍一下。”
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喝着,不知不觉中一杯又一杯对饮,他还不时地拿酒瓶为我添上,我早就超过了半杯酒,尽管早就超出了平时的量,却感受这酒喝得很舒服,或许就是酒逢知己的原因吧。
“商丘是以古城为中心,了解中国史必先了解河南史,因为河南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国史,而商丘是在河南历史中怎么也绕不过的一座城市。冠以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也是你们必去的地方,此外还有芒砀山也是你们必去之处,在那里你们可以见到陈胜墓,看到刘邦树立在山顶上的巨大铜像,这座山有‘一山见4省’的美妙之处。还有刘邦斩白蛇起义处,此地为‘兴汉之地’。更有西汉梁国陵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值得一探。此外还有张巡祠、八关斋、木兰祠都是不错的人文景点。相信你们来商丘一趟会觉得此生无憾,很值得一游。”
这番话让我们感到选择来此旅游还是选对了。
晚饭后院长夫妇用车带着我们在他们的师范学院游历了一圈,此校师生达两万多人,校内有4座湖,分为东西南北。由于学生多,平常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只许在30码以内,一旦超过这个速度就会禁入校园。他们介绍说,这里还有市民也会想方设法在这里买一套房子,考虑到这里的环境优雅,书香气浓,对孩子的教育有益。这种说法让我们不免也产生共鸣。
院长夫人坚持要回家拿眼镜送我们去古城,我们坚持说要打车回家,这才与他们依依惜别。
告别院长夫妇,我们回到古城,九点钟,古城的中心位置正是热闹的时候,出租车在商业区缓慢行驶,司机显得一脸的无奈:“古城一直如此,车难开。”
到旅馆将近十点了,这一天的旅程不紧,明天去芒砀山。
三、芒砀山中的中原历史
来到芒砀山,我们先游览了西汉梁国陵墓群,他们筑山为墓,梁孝王王后陵,梁孝王刘武陵,梁共王陵。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梁孝王王后陵,其规模是北京十三陵定陵的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距今已2100多年。据说当年曹操在此掘得72船宝物,得以养兵3年。
刘邦当年被封为亭长,送一批乡民到骊山为皇帝修陵墓,一路上不时有人逃跑,人跑得太多,刘邦行到丰西泽中这一段时召集大家吃喝,中途对那些乡民说:“你们各自去逃命吧,我也去逃命了。”大家觉得也没处可逃,还不如跟着刘邦,因为他们认为刘邦讲义气,当时便有十多个人跟随他一起往回走。前面忽有人来报,说路上有一条大蛇拦住了去路。这时刘邦已喝醉,拔剑上前将拦路的蛇斩为两节,今天刘邦斩白蛇处已成了一个景点。
陈胜死,刘邦起。这是历史的巧合,自陈胜起义失败身死后,历史上接着便出现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后来建立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
也难怪芒砀山如此出名,《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后来刘邦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每次从家乡出来找刘邦都能轻易的找到,刘邦就感到很奇怪:“你怎么能找到我的。”吕后说:我出来就观察天象,哪儿有紫气我就往哪儿找。这说明刘邦是天子命,当然是心中大喜了。
看了几处古墓,我们来到景区门口找了个饭店吃饭,饭后便往大汉雄风景点走,那里的山头上有刘邦巨大的铜像,据说是亚洲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也是商丘唯一的一处五A级景区。这里打不到车,有许多附近的村民开着小三轮,但不敢坐,宁愿跑几十分钟的路。
来到大汉雄风景点,刘邦的铜像便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往上看,还得爬上几百个台级。景点内有观光车,来回每人20元,我们便选择坐车上去,节约点时间和力气。
观光车一路向山上开去,由于有一定的坡度,突然感觉有样东西掉下去了,我忙叫司机停车,匆忙去捡,原来是手机,我一看,自己的手机抓在手中,这一定是司机的手机了。我把手机拿给他的时候他很开心,他跟我说:“我把你们送到山顶,那里有个后门,从那儿只要几步就能上去了。”想不到我的一个举动还为一车子的人带来了方便。
说是一座山,但这山并不是很高,只有不足160米。在这里可以一山看四省,但从山顶往远处看的能见度不远,远处被雾笼罩着。我有点恐高,站在高处往下面一看,顿觉得一股气流往下沉,按中医的说法就是“恐则气下”。抬眼看,刘邦手按着腰间的宝剑,抬眼看着前方,给人一种霸气十足之感,仿佛在俯瞰整个天下。风吹过,衣袂飘扬,更显威严。我深吸一口气,尽力克服恐高,细细品味这份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气概。站在铜像旁,仿佛能感受到刘邦当年的豪情壮志。四周景色虽被雾气笼罩,但依稀可见山川壮丽。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令人心生敬畏。不禁感叹,英雄的足迹虽已远去,但他的传奇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每一步台阶都仿佛在诉说着刘邦的传奇,历史的尘埃在此刻仿佛被拂去,铜像下的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话。每一块石板,每一片树叶,都承载着岁月的印记。风声低语,似在诉说着英雄的辉煌与沧桑。站在这里,心中涌起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仿佛刘邦的雄心壮志,仍在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铜像脚下,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敬仰之情。
从大汉雄风景点出来后我们花了10元坐了几分钟的车来到芒砀山地质公园,这里同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进公园,迎面而来的是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漫步其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神奇,心中不禁涌起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敬意。地质公园内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岩石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变迁。沿着公园内的小径漫步,微风拂面,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园内有古老的石碑静静矗立,碑文斑驳,却依旧清晰可见,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亭内石桌石凳,仿佛在等待着古人的归来。四周山峦起伏,每一步行走,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那份厚重与深邃,仿佛引领我们穿越千年。
离开地质公园,我们来到陈胜墓。这里有陈胜的塑像,还有长宽50米、高5米的一座大坟茔。史书上说陈胜从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陈胜称王后,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最终被部下庄贾所害,酿成悲剧结局。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于此,刘邦称帝后追谥他为“隐王”。
中学时代有一篇古文《陈涉世家》,陈胜发出感慨:“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在学校做老师的时候宿舍旁边就是初三班的教室,有一次听到他们的语文老师在领学生读书,将“嗟”读成了“差”,后来教导主任去听她的课,一堂课竟然找出她18个错别字。因为有这么一个小插曲,所以对《陈涉世家》这篇文章的印象特别深,今天终于来到这位历史人物的长眠之地,心中感慨万千,仿佛能听到陈胜当年的壮志豪言在耳边回荡。立于墓前,思绪飘渺,历史的长河在此刻交汇,敬仰与反思交织,深感英雄气概虽逝,但其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