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逛东固庙会(散文)

作者:滴善斋   发表于:
浏览:5次    字数:353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6998篇,  月稿:6547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青原区东固畲乡的传统庙会日。这一盛会,迄今已有两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像一幅古老而绚丽的民俗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现代的庙会,几乎和“庙”没有多少关系了,完全可以说成了集会,聚会。

  每年的这个时候,作为文青的我们,总是怀着满心的期待与热忱,奔赴这场传承百年的盛会。然而,庙会的热闹非凡也带来了交通的拥堵,今年亦不例外。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行,如蜗牛般爬行,堵车的时间将近两个小时。但这份等待并未消磨掉我们心中的热情,反而让我们对即将映入眼帘的景象更加充满了想象与渴望。

  一个拥堵的现状,也是繁华的样子。我有时候这样想。

  终于,我们抵达了现场,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至少有好几万人汇聚于此,大家共同参与了这场盛会。恰巧是周末的休闲时光,加上当天晴朗的好天气,是大自然也在为这场盛会助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

  走进东固庙会现场,像进入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特产世界。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特色物品。飘香四溢的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宝贝,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兜里有钱,路侧有商品。我们所求的满足不就是这样么?这当然并不能让我停止思考,而首先我要沉浸。

  我们穿梭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耳畔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欢笑声。孩子们手中拿着各种玩具,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老人们相互搀扶,年轻的情侣们手牵手,感受着彼此的温暖。

  

  二

  每逢春节的脚步临近,东固的家家户户便沉浸在一片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之中。他们精心地画好神像,安好神榜,以一颗虔诚的心开场迎神、禳神。那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仪式,更是对来年五谷丰收、人丁兴隆的深切祈求。人们相信,这样的仪式,对于天地生灵是最好的护佑,所以才几百年不断。

  正月十六,送神的日子庄重而来。全族人扛着彩旗、彩船和神像,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走向江边。神像在烈火中焚化,灰烬被小心地倒进船里,然后推入水中,让船顺江而下。这送神回洛阳的仪式,蕴含着人们对祛除瘟神恶鬼、灾祸疾病的渴望,期望着新的一年能平安顺遂。

  然而,东固的庙会也曾有过不和谐的音符。东固街的刘、钟两大姓人家,在送神这件事上闹起了矛盾。正月十六送神这天,双方都绞尽脑汁拖延时间,只为等对方送完后,自己赶紧送,将焚化的灰烬倒入对方的船里,试图“搭船”占个廉价。这种小小的算计和争斗,往往引发激烈的打架斗殴。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刘姓人家稍显弱势,最终只好无奈让步。他们改变了送神的时间,从正月十六日开场禳神,一直延续到二月初二送神。

  在传统仪式中,家族的势力越发显露,这是中国的特点,可以凝聚人,但也不利于和谐,人们没有选择极端,而是谦让,尽管这种谦让是被逼迫的,但足以看到文明的举动和走向了。

  二月初二这一天,东固的氛围热闹非凡。刘姓人家为了送神,先是请来戏班子演大戏,那婉转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四里八乡的人们。与此同时,民间艺人巧手折出的纸人更是令人称奇。那些纸人围绕着戏台,栩栩如生。只要轻轻拉动一个纸人的开关,所有纸人的嘴便能张开,发出各异的声音,眼珠转动,手脚灵活地活动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惹得众人啧啧称奇。

  我喜欢这样的场景,他们表演的主题,从未离开生命,可以说,这是对生命的艺术理解,是民俗中的生命观。

  在这喧闹与繁华之中,东固庙会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祭祀活动,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间的文化,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岁月流转,东固庙会或许形式有所变化,但那份深藏在人们心中的信仰和期待,却始终如一,如同那滚滚江水,奔腾不息。

  如今,当我们回首东固庙会的过往,还能看到那古老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那是岁月的回响,是传承的力量,让我们在现代的喧嚣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温暖与宁静。

  我特别在意的是,年年如此,只为“宁静”的生活而相聚。

  

  三

  在新中国的光辉照耀下,东固畲乡如同被春风唤醒的大地,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曾经弥漫在这片土地上的迷信阴霾,被文明的新风逐渐吹散,取而代之的是移风易俗后的崭新景象。

  二月初二,这本是一个传统而神秘的日子,如今却成了东固畲乡盛大的集市贸易交流日。晨曦初现,圩镇上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怀着期待与喜悦,融入这热闹的洪流。

  走进圩市,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各种工艺品精美绝伦,细腻的雕刻、精巧的编织,无不展现着工匠们的心灵手巧;农副产品丰富多样,新鲜的黄米果,散发着醇厚的香气;土特产品独具特色,那是这片土地独有的馈赠,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二月二”赶集的人达三万多人,成交额在百万元上下。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罗列,更是东固畲乡繁荣发展的生动见证。在这里,每一个摊位都承载着希望,每一笔交易都传递着温暖。

  但凡来卖物品的,再廉价也得卖完。这不仅是一种坚持,更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对市场的信任。他们用心准备的每一件商品,都渴望找到归属,无论价格高低,都是他们辛勤付出的结晶。而但凡赶集的,不管廉价贵贱,都不能空手回家。这已然成为一种乡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哪怕只是一束鲜花、一块手帕,带回家的也是一份喜悦,一份对生活的期许。

  

  四

  中午时分,阳光热烈地洒在大地上,我们走进了那场令人期待已久的长桌宴。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这长桌宴宛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展,足足有200米之长,这是我目前所见过的最长的长桌宴。

  长桌沿着街道一字排开,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食,香气四溢。鲜嫩的霉鱼、喷香的小炒牛肉、精致的油煎米果、桌上还特意安排每个人一罐加多宝饮料……每一道菜肴都在诉说着当地的故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虽然吃过很多次长桌宴,但每个地方的长桌宴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情。这里的长桌宴,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人们围坐在长桌两侧,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陌生的面孔因为这场盛宴而变得熟悉亲切。

  现场还有极具特色的高山流水酒,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文青雅聚的二哥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他端坐在椅子上,苗族姑娘们手持酒壶,酒液如涓涓细流般不断倒入二哥的口中,估计喝了有一斤的米酒。围观拍照的摄影师们个个举起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他们试图留下这美好而欢乐的时刻。那一刻,时间凝固,画面被定格,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长桌宴,人们吃什么倒在其次,而且谁也不会炫耀吃了什么,或者抱怨没有吃到什么。形式上的东西,反而成为人们看好的,我想,长桌宴以后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留给人们的是美好的记忆,这才是饮食的深刻主题。

  

  五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古老的谚语,如同春天的使者,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人们的目光不禁投向那浩瀚的夜空。在那繁星闪烁的天幕之上,中国古代的智慧将周天黄道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它们如同镶嵌在宇宙锦缎上的璀璨明珠,这便是神秘而迷人的二十八星宿。

  每年阴历二月初的夜晚,当夜幕悄然降临,大地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东方的天际,苍龙星宿开始缓缓升起。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代表龙角的角宿上那两颗明亮的星,它们宛如巨龙睁开的双眼,闪烁着神秘而深邃的光芒。渐渐地,其他六宿也相继浮现,宛如巨龙在夜空中舒展着它那雄伟的身躯,这便是令人心醉神迷的“龙抬头”天象。

  这一天象,与节气相互呼应,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春之交响曲。它预示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河流解冻,春水潺潺流淌,奏响欢快的乐章;草木萌动,嫩绿的芽尖悄悄钻出地面,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花朵绽放,五彩斑斓的色彩装点着大地,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在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日子里,孩子们欢笑着,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手中牵着风筝线,那风筝在天空中高高飞翔,与天上的苍龙相互呼应。大人们则忙碌于田间地头,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金秋时节的丰收。街头巷尾,弥漫着煎饼的香气,那是人们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而准备的美食。

  二月二,龙抬头,它是古老传统与现代生活的交融,是大自然的恩赐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这一天,我们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与机遇。让我们跟随巨龙腾飞的脚步,在新的一年里,勇往直前,追逐那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庙会,年年欢乐,年年有不一样的欢乐。这是最不简单的重复,明年的庙会是什么样子?我在心中勾画着。

  

  2025年3月7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