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古镇里邂逅旧时光(散文)

作者:烟波放钓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404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8888篇,  月稿:11890


  

  漫步于双溪古镇的青石板路,那种感觉就像是轻轻翻开了一部厚重无比的千年史书。每一块石板仿佛都是史书的一页,岁月在上面镌刻下了密密麻麻的故事,而我就像是一位穿越时空的读者,正细细品味着每一页所承载的往昔。微风轻轻拂过,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那是历史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每一丝气息都仿佛在诉说着古镇往昔的点点滴滴。

  双溪发祥于五代后梁那个遥远的时期,而后兴建于北宋,就像一棵树苗在岁月里慢慢成长,逐渐枝繁叶茂;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古镇达到了鼎盛。千余年来,陆氏宗先及其裔孙们,还有其他从中原南下的移民后裔们,他们是开拓者背井离乡,带着对未知未来的美好憧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共同扎根在这片双溪小盆地里。初到这里的时候,这片土地或许还略显荒芜,但他们却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力量。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家园,生儿育女,繁衍生息,子孙后代就像漫天繁星一样,渐渐散落在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家族群落。先辈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把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智慧的渴望,像播撒珍贵的种子一样,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于是,在一间间简陋的学堂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就像美妙的乐章,奏响了文明的旋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的花朵在这片土地上绚烂绽放,知识的力量逐渐渗透到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他们勤劳的双手从不停歇,努力地发展生产。他们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养殖家畜,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男人们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女人们在家中织布纺纱,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在他们的努力下,这片土地变得日渐繁荣起来,大街小巷逐渐有了热闹的集市,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贸易往来频繁,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先辈们还把中原传统文化带到了这里,那些古老的礼仪、习俗、艺术和思想,如同涓涓细流,流淌进古镇的每一寸土地。而这里原有的闽越土著文明,就像另一股神秘的力量,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这两种文明就像两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最终汇聚在一起,相互揉合、相互碰撞,在岁月的洗礼下,形成了独一无二、充满魅力的双溪文化。千百年的时光缓缓流逝,就像一坛老酒,越陈越香。这漫长的沉淀过程,赋予了双溪古镇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纯朴的民情民风民俗。

  时光如同潺潺流水,悄然流转,转眼间便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彼时的双溪,街市之上热闹非凡,那繁华的景象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那时候,街区的大部分建筑群已然落成,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是一座用砖石和木材精心构建的人间乐园。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分水岭,古田县境东北部之地被析分出来建立新县。县治就设于双溪村,这个坐落在翠屏山之南的小村庄,像一颗被命运眷顾的星辰,被雍正皇帝赐名为“屏南”,从此便开启了属于它的崭新历史篇章,屏南建县之后,隶属于福州府。

  双溪古镇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无数的痕迹。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了数不清的历史变迁如一部活着的史书。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二年,县城迁至他处,而双溪古镇就像是被时光遗忘在角落的珍宝,没有被现代文明那汹涌澎湃的浪潮肆意冲刷,也没有遭受太多人为的破坏。于是,在这里,历史遗址就像繁星点点般随处可见,文物古迹如同路边的野花般俯拾皆是。

  宋代的古墓像是沉睡了千年,静静地躺在这片土地之下;古刹北岩寺和灵岩寺,在岁月的风雨中,始终散发着宁静的佛光,洒在每一个前来参拜的人心上,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瑞光塔直指苍穹,见证着古镇的沧桑变迁;孔子庙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仿佛能够听到昔日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城隍庙,庄严肃穆,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仿佛是连接人间与神灵的桥梁;朱子庙,则散发着理学的光辉,让人感受到先哲思想的深邃;陆氏宗祠和薛氏宗祠等古建筑,它们像是一个个历史的坐标,标记着古镇辉煌的往昔。每一座宗祠都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那些精美的雕刻、古老的牌匾,都在诉说着家族的兴衰荣辱。长寿巷、鹅湖里、侯门埕等明清古民居,宛如一首首凝固的诗。走进这些古民居,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那斑驳的墙壁、古老的门窗,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指纹。还有那清代皇帝的圣旨,那黄色的绸缎上,黑色的字迹仿佛带着皇家的威严,穿越时空来到眼前;石牌坊,高大而庄重,像是历史的纪念碑,见证着往昔的荣耀;军卫大刀,锈迹斑斑却依然透着一股肃杀之气,仿佛还能看到昔日战士们挥舞它的英姿;板联和古字画,宛如艺术的瑰宝,它们像是从历史深处游来的鱼,带着古老的气息,在现代的时光里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让人不禁沉醉在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之中。

  走进双溪古镇,明清时期的房屋便如同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它们大多是两至三层的结构,土墙黑瓦,乍一看,确实没有徽州大户人家那种气吞山河的恢宏气魄。然而,就像是一首悠扬的小夜曲,自有其独特的韵味,静静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气息。这些房屋仿佛一位位娴静的江南女子,温婉且精致。当目光触及建筑上的木雕、石雕时,心中满是惊叹:斗拱的结构复杂而精巧,像是一个个精致的艺术品相互嵌套,上面的雕刻图案有龙凤呈祥,有花鸟鱼虫,每一种生物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下一刻就要从这木头上跃然而出。檩椽也不甘示弱,虽然相比之下更为纤细,但上面的雕刻同样一丝不苟,哪怕是最细微的角落,也有着独特的花纹点缀。墙面的石雕更是一绝,坚硬的石头在工匠的手下变得柔软起来,各种画面栩栩如生。这些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就如同艺术家们用刻刀和画笔精心雕琢绘制的画卷,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光芒,每一处细节都是匠人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漫步在古镇的房屋间,会发现许多屋内都有着楹联。它们就像是一位位智者的低语,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些楹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站在楹联前,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些智者对话。在这驻足品味间,心灵被轻轻触动,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力量在心底蔓延开来。而古镇的石板街巷,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那石板的铺设技术堪称精湛,每一块石板都像是被精心安放的棋子,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街巷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感到狭窄压抑,也不会显得空旷冷清。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有进有退,就像音符在五线谱上跳动,共同谱写出一首和谐的乐章。从远处望去,整个古镇的风貌丰富多彩,各种元素相互交融,却又和谐统一,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身处其中,一种无法言喻的美的享受油然而生,这种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种深入灵魂的慰藉,让人陶醉,让人留恋,不舍离去。

  古时候,双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闽东通往闽北的交通重镇。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客商们骑着马或者挑着担,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而双溪镶嵌在这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上,迎接着四方的来客。

  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直到1950年,整整200多年的漫长岁月啊,这里都是屏南县衙的所在地。走在双溪的古街上,脚下的青石板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当我抬眼望向翠平山,再看看脚下的双溪,感觉双溪就如同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孩子,被翠平山温柔地环抱着。双溪老街虽然仅仅一百多米长,却完整地保存着往昔的记忆,静静地横卧在镇中心,似一条神秘的穿越时空的隧道。

  走到街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拱形门洞,门洞上方“旧城风貌”四个大字,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两边的对联呢,在风雨长时间的洗刷下,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就像一位老者脸上那纵横交错、难以辨认全貌的皱纹,可这恰恰增添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岁月沧桑感,让人不禁对这条老街的过去产生无尽的遐想。

  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老街,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曾经是热闹非凡的商业古街啊。想当年,自屏南在双溪立县起,这里的商业就如同春天里繁花盛开般繁荣昌盛。它处在连接闽东闽北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就像一块拥有巨大魔力的磁石,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于是,这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四里八乡货物的集散地。那时候的老街,一定是人头攒动,热闹喧嚣,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一曲充满生机的商业乐章。再看那临街的店面,它们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就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老街,见证着这里往昔的繁华盛景。街道宽约五六米,在这个不算宽阔的空间里,两旁的建筑却别具一番风味。木质的房子居多,有的是单层的,简约而不失古朴;有的是双层的,更显大气。其间还夹杂着几座土房,它们高低错落,就像一群性格各异却又和谐相处的精灵,静静地守护着岁月的痕迹。那些支撑着房屋的木柱,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由于长期遭受雨水无情的侵蚀,下部已经腐朽得相当严重,只能歪歪斜斜地站立着,仿佛在无力地诉说着岁月的残酷与无情。房屋的板壁呢,颜色黄中透褐,那是岁月用它无形的画笔涂抹而成的独特色彩,无声地散发着一种斑驳陆离的气息,让人仿佛能看到时光在上面缓缓流淌的痕迹。还有那一层的门板,被不知多少双手精心洗刷得一尘不染,而二层的额面却乌黑一片,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就像是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背后那些木质店柜,如今已难觅其踪,它们就像是一件件被岁月遗忘在角落里的古董,曾经见证过无数的交易,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如今却只能在人们的想象中重现往昔的风采。

  双溪古镇是岁月的宠儿,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她那千年的文化底蕴,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滋润着这片土地,也滋润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的心田。又似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那悠扬的旋律在我的心中悠悠回荡,每一个音符都撩动着我的心弦,让我深深沉醉,让我着迷不已。我想,这就是双溪古镇的魅力吧,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象征,永远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