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玉祁村是个典型的水乡农庄。周围被河水环绕,柳荫里点缀着几座石桥。那时家家户户都有菜地,大粪是庄稼人的宝。房前屋后大路两旁,遍布露天的粪缸。天气暖热的时候,盘踞其上的绿头苍蝇如同轰炸机群,随着行人经过,密集地起飞降落非常瘆人。六十年代后期,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环境,玉祁公社全面发起粪缸加盖和杀灭钉螺的爱国卫生运动。村革委会安排周家岭的贫农沈瑞,专门给本村的厕所和粪缸消毒。
沈瑞的家庭有些与众不同,当家的是他母亲瑞大娘,守寡多年。她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两儿两女,五十多岁时已经头发雪白。沈瑞长得其貌不扬,方脸毛腮,五短身材。生性老实木讷,话少得像个哑巴。名字起得吉祥,并未给他带来好运。他降生在周家岭底子最差的家庭,还没成年父亲就去世了。小学毕业后开始在生产队里干活,跟着大人们打下手。打光棍到三十多,才娶了个苏北逃荒过来的智障女小翠当老婆。小翠的智商只有三五岁,身体发育倒很正常。她先后为沈瑞生下一女一男,女孩沈丽的智商遗传了母亲,万幸儿子沈欣是个正常的男孩。他们破破烂烂的家蜷缩在一条小弄堂里,狭窄的大门是用”破四旧”时挖出的棺材板改的。
我对沈瑞夫妇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还在上三年级。我放学时路过村里的公厕要进去大解,正好沈瑞背着喷雾器从里面走出来。他拦在门口不让我进去,说里面刚消过毒,药水吸进小孩肚子会烂掉肠子。正唬我呢,不知谁给了他家几个油煎馄饨,小翠屁颠颠地用手捧着来找他。小翠的皮肤很白,模样并不难看。但是头发散乱、目光呆滞。她一脸的兴高采烈,就像小女孩捡到了心爱的玩具。她把馄饨硬塞到沈瑞嘴里,傻笑着看丈夫吃完才走。当时厕所内外飘满了消毒剂的水雾,沈瑞告诉正在咽口水的我,馄饨其实是苦的。
为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沈瑞小心翼翼。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干活,别人上班的时候他已经喷掉几桶药水了。生怕有人背地里说闲话,往往到摸黑还不敢收工。他常年累月背着个喷雾器消毒,又没有条件天天洗澡,浑身散发着浓重的药水味。两个孩子都不敢靠得太近,也就小翠愿意和他睡在一起。
小翠死于八十年代初,死因是急性食物中毒。周家岭西边的桑树林里,间杂着村民们世代流转的坟地。条件好点的人家,在逝者下葬后,会在坟上留几个祭祀用的糯米团子,土话叫上坟团子。小翠不会家务活,也不大会带孩子,她带起自己孩子来,就像个五岁的姐姐领着弟弟妹妹。村里人常常被她那些幼稚的话语和动作逗得捧腹大笑,我们这些小孩也在一旁瞎起哄。小翠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但是家中的伙食粗粝仅够糊口,于是馋了就带上孩子们出去找吃的,包括享用别人忌讳的上坟团子。有天上午小翠被婆婆骂了一通,泪汪汪地独自跑出了门。她是去找丈夫的,结果转遍了整个玉祁村也没看到。在回家的路上,无意中走进桑树林。那里刚巧箍了一座新坟,坟头上用竹筷插着几个团子,小翠中午没吃上饭饿急了,拔起来三下五除二就进了肚子。没想到这些团子在坟上插了几天,已经腐坏变质。小翠的智商跟小孩相差无几,痛得在地上打滚也不懂喊救命,只会呜呜的哭,哭声在午后空荡荡的树林里愈来愈弱,最后悄无声息。
沈瑞傍晚在医院见到小翠的时候,小翠的身体已经冷了。紧握着妻子僵硬的手,他慢慢瘫坐于地,眼泪从满是灰尘的脸上淌下来,冲刷出两道沟渠。这个婆娘,像当年突然出现在村里一样,突然又没了。她虽然啥都不会,毕竟为他续了香火,让他过上了十五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浑噩地活了大半辈子,世上没有几人正眼看过他。就连生养他的母亲,也因为他太过老实而经常训斥。唯有小翠对他十二万分的在意,每晚开着灯站在门外侯他回家。只要走到弄堂的拐角,看到家门口透出的黄色灯光,心头总会涌上一股暖流。可从今往后,那个把他视若珍宝的女人,再也回不来了。
沈瑞二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劳动,让整个玉祁村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个露天的粪缸都装上了盖子,每个厕所都安了自来水龙头,每个倒马桶的水池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无锡日报》的记者应村领导之约前来,采访了这个沉默寡言的人。上班时间难得坐下的沈瑞,激动到满眼泪花。但他嗫嚅半天,末了蹦出七个字:”你坐,我要去干活!“说完背起喷雾器径直走了。不过,自从《无锡日报》连续几次刊登了他的事迹之后,他的宝贝喷雾器除了睡觉,连吃饭都不肯轻易摘下来了。
沈瑞于八十年代末去世,死因是肝脏衰竭。
我对他最后的记忆,是某个周日的下午,我去喊他儿子沈欣打八十分。那天的阳光很媚很亮,沈瑞的脸很瘦很黑。他躺在门外的藤榻上,安静地闭目养神。从他裸露的手臂上隐约能看到一层黑气,颈部的一些皮肤正在溃烂。跨进门槛,他母亲瑞大娘正从厨房传出骂声:“你个戆棺材,我不会拿钱给你看病的,你死了我还要养孙子呢!”
老太太佝偻着腰,坐在油迹斑斑的土灶台后面,一边骂儿子一边掀起围裙拭着眼泪,那眼泪彷佛是漫过闸门的水,不断地落到厨房泥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