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古秋枫林(散文)

作者:孙光荣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249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2022年9月24日,秋高气爽,应珠海南水文友莫祥邀请,我们一行九人走进南水古秋枫林。

  驱车穿过南场村牌坊,来到南水镇书法协会会长林海强先生的老屋,踏过暗生苔藓的石径,映入眼帘的是青瓦飞檐翠竹绕墙的“悠然亭”。一众文友兴致勃勃,大家谈文说史,自然聊起旁边的古秋枫林。

  南水秋枫林,百岁以上的秋枫就有三十多棵。最大的那一棵,树干八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它种植于明朝中叶,迄今已五百多岁;最年轻的也种植于清末,也有一百二十多岁了。这些树在南场村历经沧桑,见证岁月,依然昂首黛绿,气色桀骜,活力四射。闻此,大家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秋枫苑,去拜访这几十位“百年古树老人”。

  一进入秋枫林,顿感浓荫蔽日,绿意葱茏,清凉舒适,安静宜人。特别是空气清新得让人心旷神怡,沁人心脾,感觉身体轻盈,惬意无比。从枝叶空隙中过滤了的阳光,洒在身上柔柔和和的,不温不燥。久处城市喧嚣,给心灵放个假,来这个世外桃源的森林氧吧里走走,修心养性。

  秋枫树有很强的自愈能力,树身受伤后,伤口处会分泌出一种汁液包裹伤口,再愈合成树疤。这棵五百多岁的枫树,枝干上遍布疙瘩状树瘤,可想而知,它在这五百多年里经历了多少雷打电击、风侵雨蚀。五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淡然面对潮起潮落、日月交替,它就像南场村的定海神针。我伫于树下,静对古树私语,静赏古树在微风中吟唱古老的歌谣,我这被红尘俗世撩拨得烦躁不安的心灵,得到了些许救赎。

  行至秋枫林深处,便可见一方四尺石雕砚台。传说当年镇上,有一大财主,其子嫌其碍事,遂命几个大汉抬至此地,一弃了之。这九龙盘踞石砚,是真正的手工深雕,栩栩如生,神龟亦活灵活现,葡萄、葫芦可以以假乱真。只是可惜了这奢华的石砚,没遇到懂得欣赏它的主人,在此偏远乡村树下天长日久潜伏。恰如佛曰:一切自有因缘安排。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和氏璧得有卞和而不是楚王。不懂欣赏的主人弃之如敝履,却成就了它被后人珍之若珠宝。这下倒好,普罗大众也能欣赏到如此精湛的典藏级别的艺术品了。只是没做防护措施,有些龙尾被顽童劣子弄断了。真是可惜至极!九龙神龟共隐枫林,相依相伴相守望,吸日月之精华,吮大地之灵气,携古枫共镇南场村,见证古老的国度再创辉煌。

  秋枫林靠海边,有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圣母庙,数百年来历经风雨,经村内民众捐款多次翻新重建,依然香火旺盛,寄托着沿海百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斗转星移,这一片蓊郁的秋枫林里,也许还藏着许多未能破解的秘密,期待我们下次再来探秘访幽、呼吸鲜有的清新空气。

  秋枫树百折不挠的精神注入我的灵魂,不惧风雨,未来可期。想到这,我脚下的步子变得轻快且有力起来。

  在南水秋枫林里聆听历史活化石秋枫呢喃倾诉后,我们便驱车奔赴一个来自三千八百多年前的远古邀请。中国南方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早期岩画——宝镜湾摩崖石刻画。它位于南水镇高栏岛高栏村与铁炉村之间的宝镜湾风猛鹰山上,是珠海市仅有三处的国务院记录在册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两处是清代珠海爱国华侨陈芳家宅和“三灶日军侵华遗址”)。

  由于遗址所在地已建成珠江三角洲最大吨位的液化天然气加工仓储码头,作为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安保工作特别严格。层层报备,关关检查,赴此邀约真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一行在南水的好友莫祥带领下,终于来到了宝镜湾摩崖石刻画所在的风猛鹰山山脚,一条蜿蜒的石径盘旋而上,行约百步遇一倾倒的枯树野藤形成的自然门洞,低矮的门洞仿若透露着不喜,似在阻挠我们前行,劝各位“回吧”,别打扰我的美好清静了。正迟疑之际,抬头便见隐于绿林之间的巨岩,静静地立在山腰,俯视众生,不悲不喜,一眼万年。大家似乎听到有远古的深情呼唤,依次小心俯下身子穿过门洞,怀着虔诚谦卑的心继续前行,复行约千余步,工作人员为我们打开了藏宝洞的铁将军大门,终于揭开了这三千八百多年前的神秘面纱,一睹其芳容。面对面地对话这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智者:您好,我来看您来了。

  踏入藏宝洞,清冷古朴之气息扑面而来,粗砺的岩石表面阴刻着复杂繁密的图案,形如船、如浪、如龙、如舞蹈人、如日月星辰大海、如招待远朋、如祭祀、如……众人低声讨论,我望着曲曲直直的线条,思绪仿若回到了三千八多年前的那天傍晚:身披兽皮树裙的众人虔诚地膜拜着巨岩,远处的篝火星星点点,娇媚的少女舞动着柔软的身姿,挥洒着激情的汗水,以最美的姿态向上天祈福,愿即将远征的壮士收获满满,平安归来;愿部落的族人无病无灾……大巫望着占卜的结果喜极而泣,部落的首领命人将此镌刻在巨岩之上……斗转星移,朝代更迭,沧海桑田,巨岩依然信守承诺,守卫着一方百姓,守卫着我们千年之约。身边突然升高的讨论声把我拉回了现实,原来是两位文友为一处图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不由得莞尔一笑,岩上的图案,当今还有几个人识得?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世人见解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这近四千年的文字,也只有留待有缘人解密揭纱,读懂弄明白了。

  在这里,你会觉得非常有安全感,仿佛踏入了这里,就会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庇护。

  史书记载的三千八百多年时的百越,相当于目前的湘、赣、浙、闽、粤、桂、滇等地,那时还是处于刀耕火种的生活,蛮荒落后。这一地区有明确纪年,从公元前214年开始,那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史书侧重于“中原地区中心论”,当然不可能关注到遥远的南中国海边这一系列摩岩石刻画。相见恨晚的我们,面对这鸡同鸭讲的图案,也只能心灵上对话了。但是,我知道,岭南也曾升起过文明曙光。

  拜访了千岁老人后,我们又往上爬了二十多米,站在平缓的山坡,欣赏落日余晖、茫茫南海,让人不禁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远的仓区储罐如朵朵银花,遍开大地。海潮松涛,远航归笛,交织成一首独特的歌谣,略带咸味的海风轻吻我的脸庞。平沙文学社秘书长张潇元女士是一个爱舞的人,伴着远古的“民谣”节奏即兴起舞,我们邀请海风、夕阳一起欣赏了她的曼妙舞姿后,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宝镜湾,踏上归途。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