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想念一个叫福全的人(散文)

作者:太行樵夫   发表于:
浏览:13次    字数:384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扎胎了!”

  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僻山沟里,望着东西两面连绵不绝的奇峰峻岭,我无奈地叹了口气,绝望地蹲在了地上。

  农用三轮车上是满满几箱子菜籽,节令正是立秋前,家家都要买上些白菜、萝卜、胡萝卜、芫荽等籽种。山里人地不多,都是边边角角的“豆腐块儿”,土质又薄,把地看得就更金贵。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往山里跑几趟,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个惊喜的收获。“老山儿”们大多不爱出山,把货送上门,要的价还高,足可以大赚他一把。谁想天有不测风云,一分钱还没卖,赶上了这种事,我知道这趟沟里一个修车铺没有,真是沮丧到家了。

  既然摊上了,只能自求多福了。要是能遇到一个跑山做买卖的熟人就好了,哪怕给我拖回去也行。到哪山砍哪柴,我也不能空着手回去,索性就在这里吆喝了。能卖点儿最好,不卖也尽到心了。这倒霉的一天!相逢

  果然,我吆喝了两声,隔着一道干石滩,马上就有人应和:“什么菜籽啊?”我回答:“白菜籽儿萝卜籽儿,还有芫荽、蔓菁、小油菜,应有尽有啊!”

  “等着啊,我马上下来!”

  循着声音,我向对面看去,却一直不见人。过了一会儿,树影一摇,从狭窄的山路上走下来一个壮年,领着一个小女孩儿,一前一后朝着我走来。

  我接着吆喝,不大会儿工夫,三三两两的人们一起向我这里涌来。这不奇怪,正是销售旺季,不出我的预料,等着籽种下地的“老山儿”们早等不急了。

  我的“三马车”周围围满了人,男的女的,孩子大人,叽叽喳喳地,像看新鲜一样。我把纸箱子一个个搬下来,打开箱子,一样样给他们介绍着。看到图案精美碧绿,样式繁多的一袋儿袋儿籽种,“老山儿”们的眼都直了。有两个一人拿起一袋儿,眯起眼睛,两手举着,费劲地看着“说明”;有几个手里立刻掐起了几袋儿,着急问价。我的心里别提多兴奋了,刚才的烦恼早跑没影了。我把每一样的价格都提高了三分之二,这些“老山儿”们真是够实在,也不讨价还价,一个个掏出票子,争相往我手里塞。

  那个壮年人也买了几袋儿,拉着小女孩儿刚要走,忽然发现我的右轮胎全瘪下去了,惊奇地看着我说:“你的胎扎了!”我的心头一下子掠过一团阴影,又凉了半截。我说:“我知道。”人们这才发现。我问大伙儿:“你们这里有补胎的吗?”这些人都摇着头说没有。一个女人说:“瘪了胎,你怎么回家呀?”又一个女人说“是啊,你可拣了个‘黄道吉日’!”

  突然,人群里有人说了一句:“找福全去,福全家什么都有。”

  “对呀,福全会干这个。”有人也像忽地想起来似的跟着说。

  一个年青媳妇马上说:“我去找。”说着,踮起脚向着不远处一个山梁上的大门口走去。

  没过一会儿,那媳妇领着一个约五十几岁的高个子男人走了过来,这人一只手里提着一个瓦工用的白色帆布包,一只手拿着一个打气筒。没到跟前,人群里有人大声说:“福全哪!你不是早就想买菜籽吗?地都整出来了,就等着菜籽下种了。这不,给你送到家门口来了!”

  这个叫福全的到了车前,没说话。只是蹲下身来看了看,用手捏了捏扎瘪了的外胎,站起来,两手拍了拍说:“这不是扎了,这是爆胎了。”他转过头来问我:“你是不是气打得太足了?”我说:“道儿远,怕气不足,来时候在张坊镇修车铺打了五个气。”福全的脸上很平静,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天气这么热,打三个半气就足够了。”他又问我带着千斤顶没有,我说没有,车上只有一根粗木棍。他说,木棍也行。

  说完,他招呼大家:“别光看着,都帮把手,把车往起抬抬。”并带头抬了起来。几个男人争着往车前凑,纷纷伸出两手,一起加劲儿,一下把右手车帮抬了起来。我把木棍握在手里,顺势顶在了车下。

  然后,我看到,他拿起打气筒,猫下腰就要打气。我抢先一步,把打气筒夺过来。够麻烦人家了,还能让人家帮忙打气?约摸差不多了,福全说了声停,我才住手。人们都没走,就像没看到过一样专注地盯着。听得到胎内刚打起来的气在“咝、咝”地泄着。福全不敢怠慢,从帆布包里拿出来一根不长的扁铁,使劲插进外胎内,把外胎撬出一点儿,用手向外扒,同时转动外胎,挪动扁铁,三下两下熟练地把内胎抻了出来。

  这时候,太阳转过了东山角,天气明显热了,福全的头上都冒汗了。他把内胎拿给我看,说:“你看,扎是一个眼,爆是一条线。”我接过来一看,果然内胎里有一个大约一公分长的小口子。

  他从帆布包里拿出来一把扁平锉刀,在口子周围仔细地锉了一会儿,接着拿出来一小管儿胶水,在锉好的胎面儿上涂上胶水,晾晒起来。晾晒的当儿,他点起了一颗烟,慢悠悠地吸起来。把烟吸完,他又从帆布包里拿出一块儿冷补胶来,撕开,小心地粘到了干了胶水的内胎上,两只手用力捏了一会儿,利索地把裸露在外面的内胎塞到里面,把气门从轮毂的气门眼儿里抻出来,又拿起锉刀在轮胎上转着圈使劲敲了几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显得很娴熟,看起来这活他没少干。

  补完胎,他拿起打气筒猫腰又要打,我赶紧夺了过来,一再地客气着。我一边打气,他一边嘱咐我气别太足了,差不多就行了。我一下下数着,打了有一百五十下,我才停。他用两手掐着轮胎试了试说:“我看行了。”在这样的“行家”面前,我有什么理由不听人家的呢?

  气打好后,他又吐出一口唾沫抹在气门上,直到观察着一点儿气不漏了,才对我说:“好了。”

  千恩万谢,车子总算又可以开了。

  我麻利地掏出一沓钱来,问他多少钱。我想,他帮了我这么大忙,要多少钱我都给。出乎意料的是,他竟对我淡淡地说了句:“打算要你的钱我就不给你补了,我也不指着这个挣钱。”我想,这哪行?这么费劲地为我补胎,天又这么热。可说什么他都不要,把我急得什么似的。

  这时候,一直看着的人里有人说了:“你们山外人就是讲究客套,你问问福全给我们补胎要过谁的钱?”众人也一起跟着说:“是啊,谁的钱他也没要过,都是帮忙。”

  没办法了,我大方地从箱子里拣出几袋菜籽,硬往福全的手里塞。有人笑着说:“这个行,他正缺这个。”看到我非给不可,福全一个劲儿地往后躲,他的脸都红了,边躲边说:“我有!我有!”一边着急地说着,一边拿起打气筒和帆布包,撩开腿就往家走。

  菜籽送不出去,给钱不要,我真不知道怎么好了。大家仍然谈笑着,慢慢走回家去。

  “老山儿”,是我们山外人对山里人的称呼,这个称呼包含着“实在”得近乎于傻的意思。可是,今天,如果没有这些傻得可爱的“老山儿”,我还能回家吗?想到我卖出去的菜籽比山外高出了近两倍的价格,我后悔死了,觉得太对不住人。有心把人们喊回来退还一部分钱款,又想,这是人干的事吗?怎么拉得下这个脸呢?

  白花花的太阳悬在空中,亮闪闪得让人睁不开眼,山里的闷热丝毫不比山外逊色一点儿。到晌午了,山沟里显得很寂静,偶尔听得见有雄鸡拖着长音的鸣叫声。我没走,也没再吆喝。路旁一棵花椒树把浓密的树荫罩在一块儿石头上,我坐在石头上,心里很乱,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想,也许想了很多,脑子里像塞进了一团乱麻。

  就这样一个人呆了好长时间,才发现山梁上那个大门口里走出来两个女人。那不就是福全家吗?我不错眼珠地看着她们,直到越来越近,到我跟前了。一个年轻媳妇笑着对我说:“你怎么没往里走走?不打算卖了吗?我帮我福全嫂子捏饺子,我们一直看着你呢!”紧接着她又说:“这大晌午的,你还没吃饭吧?福全嫂子非要给你端碗饺子来!”

  她刚说完,那个年长一点的,头发都有些花白的女人把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饺子端给了我,看来这就是福全家嫂子了。

  我迟疑了片刻,接过碗,心里倒海翻江的,迟迟不肯吃,半天没说出一句来。福全嫂子好像看出了点儿什么,她说:“你们跑买卖的到了我们这里,连个饭店都找不到,总不能饿着肚子跑一天吧!”一会儿,见我还不吃,她又说:“现在走到哪里吃顿饭也不算个事,别过意不去。猪肉野菜馅儿的,快趁热吃吧!”

  我仍然没动碗筷,那个年轻媳妇又说:“你是不是不爱吃饺子?我们家烙了饼,就是没好菜,老香椿摊鸡蛋,要不我给你拿点儿饼过来?”我这才连忙说:“不用,不用,我爱吃饺子!”

  话说到这份上,再不吃就太过不去了。我背过身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不争气的眼泪却“唰、唰”地一个劲儿往下流,喷香的野菜馅儿饺子和着不住的泪水,我一同咽进了肚里。后来我常想,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吃得最香的一次饺子了。

  吃完饺子,我不再耽搁,发动起了车,向着更深的大山处行进着。一路上,我早有了小九九,我没有吆喝菜籽,而是把车停在路边,沿着曲曲弯弯的狭窄的山路,打听着左拐右拐进了一家院子。这家里开着一个代销店,走进低矮老旧的屋子,见货品不是很多,只有两个货架,但日常生活用品还是不缺的。我买了一箱方便面和一箱火腿肠,还有一箱啤酒和一箱牛奶,一件件抱下来装在车上往回走。到了福全家门口,我把车灭了火,又从箱子里翻出来十几袋子菜籽,拿出了我的所有品种。正是歇晌的时候,整个山里都静悄悄的。我不敢出声,把礼品一箱箱搬到了福全家的大门里,把菜籽放到箱子上,蹑手蹑脚地出了大门。可刚出来,一只黄狗不知道从院里的什么地方窜了出来,一下追到了门口,叫唤了几声,又回去了。我一路小跑惊慌着到了车前,摇动起摇把儿把车发动起来,向着家里疾驰。

  也就是那年的冬季,我随儿女们来到了城里,从此远离了大山,也再没见到福全一家。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虽远隔千里之外,我却时常想起福全,想起给我送饺子的嫂子。说真的,我很想念他,想念那里的人们——我的“老山儿”们。我想,只要青山不改,我们一定有相见的那一天!

  写于2022年12月30号午后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