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流年·芳华】 心善少爷的传奇人生(征文·小说)

作者:紫云朵朵   发表于:
浏览:119次    字数:508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恭喜老爷,夫人给您生了一位大胖公子。”接生婆走出夫人房间高兴地向张志懿道喜。

  张志懿是杭州的一户富豪生意人家,此时正值明朝永乐皇帝明太宗朱棣统治期间,战争带来的创伤已基本愈合,社会正处于相对的平和时期。杭州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张志懿曾当过兵,行军打仗时见过世面。由于战事结束缩减军队,他所在的军队被解散后返回老家杭州,开始从事大米买卖,后来致富。江南土地比较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张志懿通过把大米卖给缺少粮食的山区,再廉价购买大量品种繁多的上等药材,并在杭州开了多家米铺和药材铺,赚取了不少银两。快到四十的他,娶了同做药材生意王员外的女儿王灵美。年轻的王灵美长相一般,因娘家富裕,吃穿不愁,身体壮实,生下的男孩很健康。

  张志懿家财厚实,请了健康的奶妈为刚出生的孩子喂奶。他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在衙门当官做事,光宗耀祖。所以,给孩子起名为张向荣。张向荣满月时,张志懿为他大摆宴席,场面非常风光。

  张向荣长到三个月时,平时听到奶妈、佣人、父母亲等唧唧喳喳的声音,一下子能理解他们说话的意思。

  “呱呱,起床了!起床了!”一天清晨,睡在奶妈偏房的张向荣突然被窗台边的鹦鹉叫醒。

  躺在木制摇篮车里的张向荣感到好奇,想站起来看个究竟,一边用双手抓住摇篮的边框,一边站了起来。

  “小少爷站起来了!”奶妈王妈一边向正房的张向荣亲妈王灵美大叫道,一边用双手扶着张向荣。

  闻声赶来的老爷、夫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小少爷在狭小的摇篮车里走动。

  “哎呀呀,真是奇怪了,老天显灵了,三个月大的孩子能走路。”张志懿自言自语道。

  “爹,我要走路。”张向荣出生后第一次开口说话了。

  “我没有听错吧,三月大的儿子还能走路说话!”张志懿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儿子。

  张志懿亲自把儿子抱下摇篮,张向荣固然摇摇摆摆地向前走了五六步。

  三个月大的娃娃能走路说话的消息在富商张志懿家上下传遍了。

  “我儿真是奇才,希望他长大后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张志懿自言自语,并立刻到祠堂烧香,渴望能得到祖先的庇护。

  张向荣一周岁时,张志懿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周岁宴席,当地的富豪官吏均被邀出席,那时张家门庭若市,甚是风光。

  从此,张向荣成了张家的掌上明珠,全家上下对他宠爱有加。他要吃的,再贵也舍得帮他买;喜欢玩的,供他选;穿的衣服,是杭州城中最豪华的服饰。

  张向荣两岁时,张志懿为了试探他的记忆力,就教他读《三字经》,读到第三遍时,张向荣居然能从头到尾背诵了。这使张志懿大为吃惊,转而一想,自言自语道:“也许是该请私塾先生到家为孩子教书识字了。”

  很快,张志懿在附近请到了落第的老秀才——刘先生为小少爷授课,进行启蒙教育。

  谁知没几天,张向荣就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刘先生感到很神奇,让他解释每个字的含义,可对张向荣而言,一点也不为难,只要先生讲过的,他都能把书中每个字的内涵讲清楚。

  “真是天资聪慧啊!几个月的课,他三五天就学会了,我怎么打发时间呢?对,就让他练字吧!”刘先生心想,就这么决定了。

  令刘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张向荣很快学会了写字。只要临摹字帖三遍的,他就能摆脱字帖写得几乎一模一样。对张向荣这样快速的学习进度,刘先生只好调整原有的教学安排。

  由于张向荣一学就会,被人传为“文曲星下凡”,全家上下对他刮目相看,待他如贵客。于是,慢慢地滋长了他的自满、任性。

  张向荣听佣人说本当自己可以学得更快,那是先生故意教得慢的缘故。幼稚的张向荣信以为真,一个个坏主意便油然而生。

  有一天上午,刘先生正进入张向荣书房时,房门一打开,突然一把扫帚从天而降,正好砸在先生的头上。原来,这是张向荣从佣人那儿弄来了扫帚,借用凳子和书桌硬把扫帚放到了进门的门框上,当门一打开时就掉下来了。刘先生虽然不怎么疼,但是满身灰尘,浑身不快。刘先生问张向荣这是谁干的,他就是不说。

  下午教学结束后,刘先生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到三岔路口,一脚踩陷了下去,侧到在地上,受了轻伤。

  原来这都是张向荣干的,别看他还只有两岁多大,但人长得像四岁多了,可能是吃得好的缘故。他之所以教训刘先生,想赶他走,是因为既嫌弃他老,又感到教书死板,性情与自己相差甚远,想让父亲再换一位教得快又年轻的先生。

  张志懿得知刘先生受伤无法来教书后感到蹊跷,把儿子叫来问了一遍,张向荣痛快地说是自己干的,这样做是想换一个年轻又不拖沓的教书先生。尽管张志懿听后又气又恼,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心想:这孩子年龄太小经不起打,我就找一个能管教他,又能会教书的年轻秀才,来收拾这个顽皮的小家伙。

  愿望总是美好的,可真的做起来还是令张志懿烦愁。他托人去找既能管教孩子又能教书的年轻秀才,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富裕家的青年秀才身体虽然强壮,但忙于复习赶考,争取升官发财,哪有心思去教淘气的小孩。可贫穷人家的秀才,虽然才华横溢也愿意在大户人家教书以赚点钱补贴家用,但就是有点弱不禁风,很难管教好顽皮的少爷。

  就这样,张志懿在左右为难中度过了近三个月,小少爷倒是在无所事事中潇洒自由快乐地享受自己的童年生活。

  “老爷,老爷,有事要禀报老爷……”有一天傍晚,一位姓祝的男管家刚从外面向客厅里奔去,边奔边向老爷说。

  “有什么事,快点说,别慌慌张张的。”张志懿在客厅一边喝茶一边对管家不耐烦地说。

  “老爷,杭州城附近的金举人愿意来当小少爷的先生,不过学费很贵。”祝管家解释说。

  “有多贵呢?”张志懿急不可待地问道。

  “五百两银钱。”祝管家低着头轻声地说。

  “一般教书先生一年只需五十两,可他却要五百两,不过也只值,谁叫他是金举人。”张志懿自言自语说。

  原来金举人,全名叫金一鸣,是当地有名的才子,父亲由于冤情被贬为平民,自己考上举人后因对朝廷不满而未当官,曾到灵隐寺出家当过和尚,后还俗当了居士,因从小拜师学过武术,可谓文武双全。现在深居简出,可能因为拮据想在外给富家子弟教书,收取学费,以满足日常开销,但因学费昂贵,请他的人较少。这次张志懿愿高薪请他为自己宝贝儿子当私塾先生,也算是缘分。

  

  二

  在桂花飘香的秋季,举人金一鸣满怀豪情地来到了富商张志懿家。刚走进小少爷张向荣的书房,熟悉的一幕又出现了。书房门一开,金先生感到似乎有东西从头上方掉下来,他本能地一躲,另一只手顺手把掉下来的扫帚给接住了,心想:肯定是调皮的小少爷搞的鬼,怪不得老爷愿出高价给儿子教书,原来他儿子是令教书先生头痛的顽皮学子,看我如何来收拾他。

  只见坐在书桌旁的张向荣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举人金一鸣气不打一处来,右手迅速拿出袋子中准备的木制戒尺,左手抓住张向荣的左手,狠狠地在他手掌心打了三下,痛得他连连喊叫。

  张向荣抬起头一看,戒尺长一尺五寸,宽两指,厚如竹筷,又长又厚的戒尺令他一下子害怕了,连连说:“先生,我再也不敢了,饶了我吧。”

  看到张向荣幼小而又求饶可怜的样子,金一鸣心一软就收起了戒尺。

  “你能背诵《三字经》给为师听听吗?”金一鸣想求证一下张向荣的真实学习能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果然张向荣一字不漏地从头到尾背诵出来了。

  “那你知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意思吗?”举人金一鸣引导地说。

  “先生,我再也不敢对您无礼了,我一定从您那儿学很多为人处事的礼仪和知识。”

  从此,张向荣静心地跟举人金一鸣学习“四书”、“五经”,认为这位先生确实非同一般。

  有一次,当先生在《论语》中讲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时,已三岁多的学童张向荣感到困惑,于是向先生提问。

  “先生,孔子先生为什么不提倡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我与隔壁邻居的同伴交朋友,虽然读书不如我,但他教我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我感到挺快乐的呀!”

  “你问得好,能思考是好事情,但要换一个视角思考,孔子为什么这么说,与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不是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吗?更何况忠信做得好的人,是我们的榜样啊!”举人金一鸣启发地说。

  “先生,我理解了,我们在读书时要多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同时我们在生活时也不要一模一样地模仿书本。”张向荣高兴地说。

  “你真聪明,很开窍啊!”先生金一鸣夸奖说。

  自从金先生来了后,张向荣学习时很活跃,不是跟着先生学,就是不时地提问,可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金先生,不愧是举人出生。这样,学生学得很有劲,教师教得也很开心。

  一个秋天的上午,张向荣正在书房读书时被园子中鸟叫声吸引,他放下书本,循声走到园子的榉树旁,发现在榉树的树杈上有一个鸟巢,燕子在树上面不断地叫着。

  “哇!里面有很多鸟蛋。”好奇而又强壮的张向荣爬上树往鸟巢里一看,惊喜地大叫道。

  “不要去拿鸟巢里的鸟蛋。”金一鸣看到后大声阻止。

  “那是为什么呀?”张向荣疑惑地看着先生。

  “因为有新的生命将诞生,过几天你就明白了。”金一鸣解释说。

  尽管年幼的张向荣对先生的话不理解,但心想先生的话总是有道理的,于是,就把伸进鸟巢的小手缩了回来,爬下了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张向荣从自己卧室出来去饭厅吃早餐,走过那榉树时就听到“唧唧”的幼鸟叫声。好奇心驱使他再次爬上树一探究竟,发现鸟巢中原来的鸟蛋不见,看见了5只可爱的幼鸟,它们张着小嘴巴争着向他要吃的,他的怜爱感油然而生。他赶紧爬下树奔向饭厅,拿了自己的米粥,顾不得吃早饭就返回到树上一个一个地喂给幼鸟吃。而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几周,直至幼鸟能飞能自己捕食为止。

  此后,张向荣在书房读书时多了一道风景。一天中,不定时地有燕子妈妈带上燕子宝宝飞到书房窗前叽叽啾啾地叫着,仿佛在给他打招呼或表示感谢。而这时,张向荣心头会涌起暖流,精神焕发,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爱护小动物也会带给自己快乐,学习会更加有劲,从中也领会了先生所说的鸟蛋也是生命的道理。

  美好的童年是短暂的,一晃几年过去了,张向荣已7岁了,他被保举参加了科举考试,顺利地获得了“秀才”资格。为此,老爷格外高兴,请亲朋好友庆祝了一番,张向荣也有了几周假期。

  金秋的一天上午,闲来无事的张向荣随先生金一鸣到了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背靠山峰奇秀,淡淡的晨雾仿佛使人进入了仙境。走近灵隐寺,张向荣发现香客如潮水,多数为未中举人的秀才,他们是来烧香为来年祈求功名的。令张向荣感到奇怪的是很多香客都买高香祈求菩萨保佑。据说,去年一未中举人的秀才烧了高香,第二年便梦想成真,说是诚意感动了神灵而得到庇护。

  “烧高香的香客真的都能得到万能菩萨的保佑吗?”张向荣疑惑地问。

  “你觉得呢?”金一鸣反问道。

  “如果有钱烧高香的香客得到保佑,而贫穷无钱买高香的香客难道一辈子就无法得到菩萨保佑而取得功名吗?”张向荣回答道。

  “如果菩萨只保佑那些烧高香的有钱人,那菩萨还是好神仙吗?”先生启发地说。

  接着,先生带着秀才张向荣参拜了佛像,简单的行礼和烧香后就返回了家中。

  两年备考后,张向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很顺利地考上了举人,那年他11岁,是同龄中最年轻的举人。由于他年少,再加上官职没有空缺,暂时没能当官,这令父亲很失望,但令张志懿欣慰是儿子毕竟有了可做官的身份,随时可以光宗耀祖。

  张志懿在期待中等了三年,可托人去打听,就是没有官职空缺,心想:“也许是儿子太年轻吧,朝廷不可能让没有长大的少年去做官吧!”想到这一点,张志懿也不希望马上让儿子去参加高一级的考试,因为感到年龄太小缺少社会阅历,容易意气用事。于是,张志懿放松了对儿子的管教,希望年轻的儿子能在漫长的等待时间中减一减自己虚妄的傲气,从而变得稳健和成熟。

  

  三

  张向荣虽然取得了同龄人羡慕的举人身份,但想到朝中无人,官场上官老爷又太多,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有空缺的官职,不知何时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治国志向,心中难免有点郁闷。为了打发日子,也因为受了启蒙先生的影响,他酷爱武术,习练拳术。此外,他还经常和同龄的秀才王才发一起外出逛街喝茶、下棋、对词或高谈阔论。

  又一个秋天来临了,一天傍晚刚与秀才王才发喝完酒,张向荣独自往自己的家里赶,刚从繁忙的街道转弯到十字路口的一个小巷,听到从楼上飘下来悠扬的琴声。抬头一看,一秀丽少女正在弹琴。门口牌匾上写了大大的“回春楼”三个字。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