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蝶变襄阳隆七旅游路(报告文学) ——一条旅游路成为乡村巨变的引擎

作者:极目楚天舒   发表于:
浏览:15次    字数:510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正月初三,我们驱车出南漳县城,径直往七里山方向开去,探访隆中至七里山的旅游线路和风光。城郊山野洼地乍暖还寒,林木含苞,梅花吐蕊。路边,鳞次栉比的民居小楼,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楼前,灯笼高悬,春联红艳亮眼。刚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乡亲们用传统质朴的方式,张贴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歌颂时代,憧憬未来。

  2016年,翘首期盼的隆中至七里山旅游线路终于破土动工,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奔走相告,热议着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全长32公里,按照双向两车道的标准建设,串起50多个景点。亲人们熟络的沿线村庄和景区,诸如七里山、双泉村、汤家咀、吴家集、毕庙、杨家庙、岗庙以及隆中等,与251省道形成旅游循环通道,规划中的襄阳野生动物园也将从市区迁到双泉和汤家咀交界的公路边。从七里山到隆中,徒步即使青壮年也要翻山越岭走一天到晚。前些年总算捱到能通车,但开车沿着狭长的乡村道路七弯八绕跑完全程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旅游路贯通后只要四十分钟车程,这条线路被人们叫做隆七路。

  一

  2020年疫情期间,建设者排除万难,没影响工程进度,当年隆七路就完成交工验收。2021年国庆节,我和同事相约自驾游玩黄家湾、卧龙镇的溶洞和月季园,返程本想开车绕行隆七路,岂料只粗心地输入目的地,百度地图拣最近的路途导航,没能给我们指引这条旅游路。遗憾之余,总想找机会专门一睹隆七路真容。两个月后,我和老公约了晓恩堂姐夫妻俩,去双泉村看望菊花小姨。站在小姨家门前,只见青灰色山峦赫然缠着一条公路,山腰被劈开一道宽宽而整齐的坎。看我惊异的神情,小姨解释说这就是隆七路。

  我有些震撼了,这条传说中的旅游路啊,真正是修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翻山越岭铺坦途,跨越发展通四方。双泉村留下我鲜明的童年记忆,从四十年前至今,我曾耳闻目睹了村里悲凉的爱情、纯朴的亲情以及勤肯的劳作。

  大包干刚刚实行那年,小姨家不远的袁家小伙子从河北退伍回来了,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个高挑的姑娘,那是他在驻地谈的对象。听说当时有规定,义务兵在服役期间是不能和当地人处对象的,这二人硬是看对了眼,情投意合走到一起。部队领导无奈让袁家小伙提前退伍,河北姑娘为着爱情千里迢迢陪伴夫君来到双泉村。她心安理得在山坡下的三间泥墙瓦房里住下来,与袁家老小和睦相处,干农活针线活样样不拖后腿。大队和生产队的头头竟然作梗刁难他们,没给新媳妇分地,口粮只能买着吃。尽管这桩婚姻没有得到更多的祝福,河北姑娘依然任劳任怨地在这里扎下根。我们看到小两口一起在田间地头劳动,我脑海中第一例跨越千山万水、毅然决然奔赴真爱的就是他俩了。摘掉领花帽徽的军服是袁家小伙的标配,粗重的农活把他打磨得健壮结实,洁白的军用汗衫更衬托脸膛和双臂的黝黑。河北姑娘在这个村里生了娃,娘家人还来看望过她。九十年代,打工潮席卷华夏大地,双泉村的青壮年不再坚持土里刨食,跟风去谋出路。袁家小伙不忍心看着一家老小清苦度日,到外地煤窑挖煤。他壮实的身板开始也挣了一些钱,翻新了三代同堂的住房,生活刚有起色,他就在一次塌方事故中离世了。河北来的媳妇儿顿时失去依靠,纵然十多年情比金坚,中年丧夫的苦痛让她无法再待在双泉村,目之所及的山路坡田、牛羊鸡鸭、庄稼菜园,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更凄婉。娘家人敞开怀抱接纳他们孤儿寡母,就这样,河北媳妇儿黯然离开耕种希望、播撒爱情的双泉村。

  双泉村的村口挺立着一棵高大的皂荚树,树下两户人家的泥巴墙茅草屋在风雨剥蚀中顽强地站立着,屋前两盘石磨石碾在两山夹峙、一水旁流的背景下显得萧索。徐家奶奶领着我在村口这家茅草屋探望过一个病重卧床的中年汉子。他很虚弱,秋天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他黄瘦的脸上,他有气无力地招呼我们。他的妻子强颜欢笑,打着精神地端来他半碗糖水鸡蛋,用调羹一点一点喂给他吃,仿佛每一口汤水都蕴含病愈的良方。女主人忙完了农活,还要尽心服侍当家的,温言细语,企盼这根顶梁柱能重新立起来。好德性的妻子诉说丈夫近几天的胃口变化,尽管大家心知肚明,这病是回天无力了,徐家奶奶还是宽慰他好好调养身体。他的女儿年长我两岁,脸上挂着与年龄不相称的郁郁落寞。摊上一个行将就木的病人,幼年的我察言观色,居然能体会到这家人的愁容惨淡、凄苦无助。

  他们隔壁住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按辈分我称呼这家的两个儿子为坤爷、凯爷。因为家贫,老实巴交的坤爷和凯爷三四十岁也没娶亲。有一天,渠埂上吹吹打打走过一群人,穿一身粉红衣裤的女子很吸引人,她脖子上粗大的瘿包让我不忍直视。那是我第一次瞧见模样怪异的甲亢患者!人们说这是坤爷娶的媳妇,除了大脖子,她心智也有点问题。这媳妇的白发老娘也跟着迎亲队伍来了,她担心自家闺女在婆家不受待见。然而,这桩仓促草率的婚姻也只维系了很短的时间,那个长瘿包的媳妇和她老娘就一去不回了。

  鲢鱼潭水库位于南漳县九集镇袁家畈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主要惠及吴集几个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鲢鱼潭水库建设如火如荼,我们吴集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在水库及渠道隧洞工地上出工。双泉村小姨家门口则是鲢鱼潭渠道,那条渠道从后山北侧隧洞里穿出。我小时候到小姨家玩,鲢鱼潭灌区大张旗鼓的水利建设场景模模糊糊留在我的脑海。隧洞外、渠道边彩旗招展,放炮开山炸石,小车装运土石方,工地上每天热火朝天。那个年代没有大型机械加持,施工的乡亲们为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无怨无悔奉献心血和汗水。

  小姨家场院长着一棵古老粗大的皂荚树,枝叶茂密,足可遮阳挡雨。大树干中间成了很大的空洞,小孩子们在树洞里捉迷藏,大人们在树下乘凉纳鞋底打草鞋。出工的人们把柴火灶安放在皂荚树下,他们比外婆家开饭时间早,每当他们端起饭钵子我就要流口水,总有些出工的大人分给我几口饭菜解馋。吃完饭,漂亮的代家大姐会帮我梳头。代家大姐和我家住得很近,都在吴家集。她就是在一九七七年因为修这条隧道殒命的,年幼懵懂的我第一次领悟到生命的脆弱,第一次目睹人间母女肝肠寸断、生离死别的痛楚!那时她刚订婚,是待嫁的新娘。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草屋门口的石墩上剥玉米,突然听到附近隧洞工地那边一阵喧哗,紧接着小姨急匆匆跑回来,她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洞子里电打死了一个姑娘,才十八岁,是你们队里的。哎呀,刚才上工时,她走在最前头进洞子,踩着电线……”我一时间想不起是我们队里哪个姐姐,人们感叹着摇摇头,唏嘘不已。

  过了几天,我回家,老远看见我家西南边松树坡上赫然出现一座新坟,村里人说那是工地上触电身亡的代家大姐的坟茔,听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在四五岁的小孩子眼里,那灿灿烂烂的花圈没有一丝光鲜,我们常看见代家大伯大妈哭肿的眼泡和无尽的叹息。代家大姐属于因公殉职,据说当时公社和大队领导还送来花圈,承诺把代家二姐安排进公社板鸭厂上班,安抚代家老小。

  代家大妈一共生了六个子女,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很早夭折,这个刚成年的大女儿又遭不测,只剩四个子女。想想她的大女儿两个月后就要结婚却意外离世,大妈快要崩溃了。听说代家大姐的未婚夫也来他吊唁,这个刚强健壮的小伙子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哭晕厥过去。亲友们说当初有人劝大姐快结婚了不要去出工,她却执意要去不想拖后腿。办完丧事,代家大妈每晚昏昏沉沉、恍恍惚惚睡不好觉,一合上眼睛就梦见她的大女儿在棺材里复活了,却无法出来。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迫不及待地喊上代大伯的侄子带上草席、铁锹来到坟地。大妈拿不准大女儿是否活过来了,有人说电死的人入土会还阳复活,有人说死人不能见太阳不能见天。因此她做了两手准备,带草席是为了遮住坟头的亮光。她让侄子撑着草席,她自己一锹锹地挖土,挖开坟头没有动静,撬开棺材看到她亲生女儿鼻梁骨塌陷了,脸上爬满了蛆虫。代家大妈痛不欲生,她彻底绝望了。手忙脚乱地掩埋坟茔摆放花圈后,可怜的老妈妈悲痛加劳累,瘫坐在坟头放声痛哭,泪水汗水夹着草屑泥土揉得满脸满身,凄惶无助。代大伯的侄子哭着劝大妈回家,附近的乡亲们闻声赶来好说歹说把大妈架起走回家。从此,大妈的嗓子就变嘶哑了。

  好几年后,我听着代家大妈的嗓音仿佛还带着悲怆凄苦。但是,代家大姐参与修建的这条渠道年复一年清水奔涌,滋养了周边一块块平整的农田庄稼绿油油的,蔬菜嫩生生的。代家大姐的恋人后来娶妻生子,还和代家大伯大妈像亲戚一样走动往来,那个孩子还把他们当做外公外婆一样亲热地称呼着。

  二

  时隔多年,我又一次造访双泉村。这个村子和周边的乡村一样,早已褪去悲苦困顿的面容,蝶变成清新靓丽的样貌。最吸引人的是襄阳野生动物世界从市区搬迁到双泉村,这家主题公园也是4A级景区,位于隆七公路中段。过去农村居民遥不可及的观赏游乐休闲体验,竟然真真切切地落脚在家门口。本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又回归大自然”的原则打造的综合性景区,决策者选择双泉村地盘,看重这里因山就势,景观天成。稍加改造建设,山环水绕,清幽雅致,自驾游组团游的人们络绎不绝。

  当年我们在这收片获微薄希望的山村,企盼有机会去往富足的大都市安身立命。而今,回归田园乡村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垂手可得的乡村自然资源,服务于渴求心灵回归的都市人群。回望养育我们的乡村,广阔天地经过岁月的雕琢,山水田园和花虫鸟兽,都给人以静美闲适的享受,为都市人提供天然的释压空间。一拨一拨的游客沿着隆七公路,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天然生态的农业景观。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愉悦。

  隆七旅游沿线都是热门打卡地,冲上了抖音、快手、美篇、朋友圈等各种自媒体热搜榜。我们车子行驶在临近双泉村的一处陡峭突出的山崖边,还有驴友寻找各种画面进行摄影创作,在薄雾朝阳前摆拍。这些驴友想必也都经历过生活窘迫、出行不便的困扰,珍视当下的美好,以不同方式拥抱自然生态。我们会心地笑笑,感叹他们很敬业,雅兴高。

  两三层的独栋民居装饰着光洁的外墙瓷砖和明亮的大玻璃窗,井然有序挺立在青山下小溪边,场院上有收割脱粒后堆码整齐高耸的秸秆垛和一群群起起落落的鸟雀。旋耕机、收割机、拖拉机停放在毗邻居所的宽大遮阳棚下,仿佛鸣金收兵的将士在休养生息,只待来年春种秋收再大显身手。有了农机的加持,现如今的农活不再粗重疲惫,大面积劳作省心又省力。依山势、顺脉络铺展的水泥路通达各家各户,有小汽车不急不缓驶过,或者在民居前停靠。菊花小姨说,乡亲们在城镇生活工作的子孙趁着好天气,赶在周末假日驾车回乡看看固守田园的长辈,农忙时也驾驶农机参加劳动。我在想,如果当过兵娶了河北媳妇的袁家小伙、修建山洞渠道的代家大姐、村口那个患重病的汉子以及终身无妻儿的徐家凯爷坤爷还活着,他们看到目前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感到日子滋润心里敞亮,生活更有底气更有盼头呢?

  我们老屋场后面的土路在隆七旅游路规划设计中拓宽改造一番,就成了旅游主干道的一部分。老屋场位于南漳版图最东端的吴家集,毗邻襄城区隆南毕庙村,想想只需三两步就踏上隆七公路,我们憧憬这条路早日建成通车。过去进城的简易土路几乎没有机动车往来,乡亲们经年累月地从那贫瘠的黄土里刨食、获利甚微,贫穷一度禁锢了思维、束缚了手脚。曾经因为出行不便,老屋场是亲人们摆脱不及的困顿家园。修路勘察选址时,工程技术人员说要把我曾祖父的坟茔迁移一点,父亲和他的三个兄弟毫不犹豫就签字同意。毕竟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旅游致富路,大家都不给政府添乱,家人们择黄道吉日迁了坟。这样一来,曾祖父的坟紧邻爷爷奶奶的合葬墓,晚辈们扫墓时少走弯路,也挺好。

  我们老家过去称襄阳市区为城里,幼年时觉得进一趟城是相当不容易的,不通班车,青壮年进城只能步行,早晨去晚上回,往返五六十里路程。一天的工夫就搭进去了。小孩子腿脚根本经受不住这样来回奔波,只能眼巴巴目送大人们离家进城,急吼吼等待他们满载而归。八三年,平道表哥中考升学填志愿出了岔子,眼看这个优等生可能会没机会读书了,大伙儿忧心如焚。我那当中学教师的父亲责无旁贷地领着他,又是搭车又是步行,为确保不耽误表哥今后的学业,他们二人顶着七月灼热的骄阳,接连几天火急火燎地奔波在老家、南漳和襄城,总算把事情办妥了。人累得差点虚脱,那段经历让亲人们终生难忘。八六年,平道表哥顺利考上二本大学,成了亲戚中第一个农转非的正牌大学生,给关心他的亲人们做了很好的交代。而今,平道表哥已经担任襄阳某高中的校长二十多年了,算是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在这个通讯和交通愈加顺畅的时代,他时常感恩我父亲,在那个七月流着汗水放下身段、不辞辛劳领着他,为前途奔忙。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