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艾草悠悠话端午(散文)

作者:石巧明   发表于:
浏览:34次    字数:138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891篇,  月稿:0
五彩线、香包、小扫帚……一个个小物件,勾起我儿时端午节的回忆,一下子把我拽回到一家人在端午节这天忙碌祥和的一幕幕。闭上眼睛,仿佛妈妈轻轻掀起我的小被儿,在我露出的手脖儿和脚脖儿缠绕上美丽的五彩线,每当这时,我都会似睡非睡地“配合”着她,希望妈妈把自己打扮漂亮。

  此时的爸爸早已和叔叔们上山了,他们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把沾满晨露的艾蒿采割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驱虫辟邪的作用。爸爸登梯往屋檐下插,妈妈则手脚麻利地帮忙递着,最后在房门顶端绑上一个“看门猴”。一早上的功夫,浓浓的端午节气氛就已呈现出来。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稍大一些后,也跟着爸爸上山割过艾蒿,最后满身湿漉漉地回家,虽狼狈不堪,但内心的欢愉远胜这一身窘相。

  提起“看门猴”,记忆中,姥姥缝制的手艺很是了得,她用平日里剩下的各种颜色的布头,填充棉花,在她的巧手之下,制作出来的猴子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端午节的前几日,妈妈和婶娘们就把粽子都包好了。要说包粽子的手法,我还真是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着妈妈学会的。伴随着袅袅炊烟和妈妈忙碌的身影,粽子的香气在晨曦中飘荡,流进鼻中,浸在心里,最后就深深藏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

  年少时的幼稚和趣事总是长大后谈笑的话题。关于五彩线还有这么一段记忆深刻的傻事。戴上五彩线之后,遇上第一场雨,就要将它摘下,扔进水里,这样做的目的是驱病避邪,防止五毒近身,如不这样做,是要遭受苦夏之罪的。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我的五彩线都戴得掉了颜色,也舍不得扔,因为那时候已经到了爱美的年纪,生怕自己胖了,苦夏算什么,越瘦才越好哩。

  婆婆家住在农村,今年包粽子,我选择直接去婆婆家包。我觉得烀粽子还要数农村的大炉灶,省事省地,最关键是水开之后的小火候焖,这才是烀粽子的精髓所在,粽子出锅后,糯不糯、香不香就在此一举。前一天晚上,我就把江米送过去泡好,粽叶、红豆、蜜枣一一备齐,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中,安排得妥妥当当。婆婆和女儿在一旁跟着我学包粽子,我们将亲情包进这一颗颗粽子里,在满屋子的米香里体会三辈人一起劳作的乐趣。包粽子看似简单易学,实则包起来难度比较大,几个关键步骤如果掌握不好,肯定是包不出粽子的,即使包出来也是奇形怪状无棱角,不是外观不好看,就是不饱满无食欲,婆婆和女儿包出来的粽子常常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前几日,带着女儿挑选端午节佩戴的小物件儿,望着琳琅满目的饰品,女儿左挑右选,似乎很难做出抉择。也难怪,各个挂件儿都那么精致可爱,要选出最喜欢的,确实难以取舍。

  上周末发生了一件趣事,甚是喜乐。同事的母亲因为特别喜欢紫色,在赶集的时候买了一个紫色的大粽子挂件儿,同事看了不满意地说:怎么买了一个紫色的?红色的多好看多喜庆。后来听我们当地的小商贩说,紫色粽子寓意是“指定挣”,我心想,中国语言真是丰富巧妙。我把这个象征着发财的解释说给她听,他们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我也像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一样,心里舒坦得像吃了蜜饯。

  在我们这里,虽看不到锣鼓喧天的赛龙舟场景,更难以体会屈原凄清悲切的沉重心情。但在这样的小镇上,我们有我们过端午节的形式和愿景。复制着父母过节时的种种,粘贴在孩子们传统节日的记忆里。这不,女儿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把五彩线系在小手脖儿上,把心爱的小香包挂在胸前,我说,姑娘你先别急,听妈妈给你讲姥姥和姥爷的故事……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